甘肃经济日报
2022年03月12日
第02版:文苑

苜蓿

□ 毕琴

前几日,文友安建斌送来一袋苜蓿,掂在手里感觉很沉,足足有十多斤重。这沉甸甸的野菜,需要朋友的家人行多少路,付出多少汗水才能摘到啊,内心不时流溢出阵阵感激之情。

大概城里好多年轻人不认识苜蓿,也没有挖野菜的经历。苜蓿的生长期很早,一到冬去春来,苜蓿便按捺不住一个冬天的寂寞,便蠢蠢欲动。一到阳春三月气候渐渐变暖,乘着清风徐徐,随着大地复苏,它便悄悄穿破沉寂了一个冬季的土地,探出嫩芽,等待着春天和风细雨滋润它的萌动。它的到来,也给枯萎的大地一片生机,让人们看到了春的希望和温暖,有一种春来早发大地暖的景象。苜蓿的样子和三叶草有点相似,植物为嫩茎叶,纤细柔弱。苜蓿老了便开出紫色的花儿遍布大山腹地,衬托得大山也美丽了许多。也因为它来自大山乡野,身上有一种特质的性格,那就是朴实无华,方显出自身独特的美。

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是我国古老的蔬菜之一。苜蓿具有清热利尿、舒筋活络、疏利肠道、排石、补血止喘的功效。正因为自身有这么多优点,成了野菜中的精品而被人们的喜爱。

和朋友告别后,提着野菜往家走去,只见小区门前有很多农村妇女提着苜蓿,一筐筐、一篮篮,很整齐地摆在小区的门口,等待着人们购买,便问多少钱一斤,当得知一斤五元钱时,我不禁感叹,苜蓿不但成为农家人的一种经济作物,流通于城乡,支撑着家里开支,更成为城里人和各大酒店里推崇的佳品被人们喜爱。

回到家里,打开一看,葱绿的苜蓿散发出一股野味的清香。可能是刚摘下不久,嫩芽上还挂着水珠,嫩嫩的让人垂涎欲滴。看到这么多野菜,心里犯愁,便想着给妈妈送去,也好让她老人品尝一下那野菜的味道。谁知老人说:“你们年轻人牙口好,留着自己吃吧。”

母亲生长在农村,是吃着野菜长大的,对苜蓿有着揪心的记忆。那个年月不像现在物质生活这么丰富,一到冬去春来,青黄不接的日子,苜蓿便成为农家人饭桌上的主菜。每天三餐,餐餐不离苜蓿,不是苜蓿窝窝头、就是苜蓿拌凉菜。大家围坐一起,一边吃着黄澄澄的黄面馓饭,一边就着一盘苜蓿吃,那苦中带香的苜蓿嚼在嘴里更多的是苦涩。

记得那时候,一到休假,母亲便把我和弟弟送到外婆家里。外婆外公看到从城里来的外孙、外孙女,那个欢喜劲儿不言而喻,尤其是外婆更是满脸笑开了花。她一边张罗着小姨去野外挖苜蓿,一边从柜底里刨出仅有的一些白面,在外婆麻利的动作中,那白生生的长面不一会儿就擀好了。等小姨提着一篮子苜蓿回到家,外婆洗净煮熟再炒好,那绿莹莹的苜蓿和着葱香味,飘洒在酸汤里,再加点辣子油,绿里透红,香味浓郁,飘洒着满屋都是香气,令人垂涎三尺。吃着外婆擀的长面、小姨挖的野菜,心里那份愉悦比吃一顿肉还要开心。后来的几天不是上顿苜蓿就黄面馓饭,就是苜蓿搅团,时间长了,吃得人心里一阵阵泛酸,再也没有吃苜蓿的那份心情了。

而今,走向富裕的我们不再为一顿三餐的温饱发愁焦心,各种时令菜肴丰富着我们的生活,餐桌上的饭菜让我们的舌尖更加挑剔,但还是忘不掉苜蓿的暗香,被人们宠爱着走向大雅之堂。

一阵清香扑鼻而来,老公已经麻利地开始煮菜。那娴熟的动作,用筷子在滚烫的锅里翻转熬煮,是那么专注、认真,那缕缕的气息散发出阵阵清香,充满了整个房间,令人回味悠长,喜之不尽……

版权声明

《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经济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3-12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303352.html 1 苜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