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20年07月06日
第01版:头版

铸魂育人倡新风

——金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谢晓玲

盛夏时节的金昌,花开如海,风景如画。

走在城乡街头,到处流动着最美“志愿红”,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成为这座全国文明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近年来,金昌市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围绕“文明实践、铸魂育人”主题,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全市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队犹如红色“坐标”,与改善民生的进程同频共振,与创建文明城市齐头并进,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目标合拍相应,推动党的声音入脑入心,移风易俗渐成共识,崇德向善蔚然成风,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整合资源,夯筑文明实践“强磁场”

“这是一座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村史文化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展馆,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清河地区农耕文明成就,为社会各界了解、关心、支持‘三农’,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弘扬乡土农耕文化提供了重要展示平台。”在金昌市永昌县朱王堡镇流泉村清河农耕文化博物馆,流泉村党支部书记杨延英向记者一一介绍“春播希望”等7个单元、400余件展品。

在金昌市,像这样的乡村博物馆、纪念馆已经有5座,“乡村记忆”博物馆4座。这些博物馆、纪念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建设,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昌市各县区、乡镇结合实际,围绕摸清底数、整合资源、打造阵地、组建队伍、开展活动等重点工作,定方案、定措施、定人员,先行先试,构建起了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四级书记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市级负责推进、县级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指导12个乡镇,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文明实践月报制度和定期督导调研机制,形成了“条块结合、对点衔接、长效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构建起了上下贯通、软硬结合、集约高效的文明实践“矩阵”。

金川区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建立了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书记”分别担任主任(所长、站长)和志愿服务总队长(队长、分队长)的组织架构,以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龙头,建设了理论宣讲教育、文明婚俗、花文化科普教育、全民阅读、公共文化配送、体育健身、文化传承、卫生健康8处基地,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欢迎、方便参与、乐于接受的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活动的触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各镇有特色、各村有亮点。

永昌县盘活现有各类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打造了理论宣讲、教育文化、科技科普、体育健身等服务平台,组织、文化、体育等部门将党员远程教育中心和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基层综合文化场所、体育场馆设施、“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e站”等阵地全部统筹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在此基础上,金昌市创新工作载体,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优化服务项目,建立由8类185个优秀项目组成的特色“服务菜单”,以理论宣讲、先锋引领、典型示范、移风易俗、道德信贷、道德银行、孝善矩阵、村庄美颜、文化惠民、协商议事等工作品牌为抓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1400多场(次),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市已高标准建立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个、实践所12个、实践站156个、实践基地48处,统筹联动建立志愿服务队伍676支、招募注册志愿者9.6万余名,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村全覆盖,文明实践活动城乡全覆盖。(转4版)

2020-07-06 ——金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纪实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198764.html 1 铸魂育人倡新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