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日报
2018年11月27日
第01版:头版

庆阳产业扶贫: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本报记者 俞树红

11月24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庆阳,虽是初冬时节,但到处充满生机,感觉不到寒冷。不论记者走进宁县,还是庆城县,产业扶贫深入推进,新一代农民不再以耕田而为,他们有的在“扶贫车间”成为“工人”;有的在阿里巴巴168网购平台上“走南闯北”买卖苹果;有的入股参加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开店铺做生意……

海升果园让农民当工人

四年前的宁县焦村镇高尉村,还是家家户户承包的责任田,大多一户一小块的耕种,种点小麦、玉米,农民日子过得都很拮据。

“这么大的苹果庄园全部用机械,想都不敢想能在这儿打工。”60岁的村民高治甲指着一眼望不到边的农场乐呵呵地说。

高治甲一家5口人,他家10亩良田全部流转给海升果园,土地流转后一年一亩地保底分红500元,10亩地最少有5000元收入,他与爱人也在果园打工。

“好得很,一个月有2700元,在家门口打工,一年少说也有两三万元,年初刚把多年前的农资贷款还清。”高治甲说。

村民万小丽家里的5亩地全部分流,她还拿出3万元入股,当起了股东,一年1万元保底分红1680元。

“以前种小麦、玉米不挣钱,现在土地分流了,就来自己的土地上打工挣钱,供两个娃上学。”万小丽开心地说。

高海峰是农机手,开大型耕机,从农机车库走出来他说:“你看,这十多台大型农机都是用来耕地的,果园全部机械化。”

海升果园老板高云峰在谈到土地流转时坦言:“高尉村1000多亩土地整体流转给我们做果园,土地流转后,农民没有土地耕田,就来庄园打工,长期干、临时干都行,我们从根子上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了。”

“扶贫车间”带动农户发展果业

同样做果品产业的宁县庆新庄园,不仅自己做合作社,还是我省专门在网上卖苹果的销售公司,他们把庆阳的苹果从网上卖到全国。

(转7版)

2018-11-27 5 5 甘肃经济日报 c96842.html 1 庆阳产业扶贫: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