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江
5月20日上午,在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教育中心,王海滨正在精密铸造加工班教室授课,教授课程为《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这个班有近20名学生,是该培训中心重点培养的“未来工匠”。
王海滨是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特电工程公司精密加工中心铣工组长,在铣工加工方面技艺精湛,先后获全国技术能手、陇原工匠、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系企业数控铣专业首席专家,甘肃省和省国防系统专家库成员,并于2012年被国务院评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高级专家。2023年,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教育中心被省总工会命名为甘肃省工匠学院,王海滨受聘为学院带教老师,进行专业知识授课。
2022以来,省总工会结合我省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分别和省内高校、技工院校及企业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等联合建设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的甘肃省工匠学院,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分两批,先后命名28家单位为甘肃省工匠学院,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力度,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整合资源
一直以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孙怀君就没有闲下来的时间,为了培养高水平“工匠”,让更多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孙怀君把国家级比赛的内容,引入到自己的课堂中,通过理实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把课堂设在工作现场,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学。在维修车辆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他还为学生设定计划,要求学生开发相应的汽车产品,从设计、原材料采购到加工、装配等,全部由学生完成。孙怀君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打磨‘工匠’。”
在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像孙怀君这样的“双师型”教师还有很多。该校每学期都会选派老师进入企业,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流程、解决企业的生产难题、了解企业的最新产业动态。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是省总工会确定的第一批甘肃省工匠学院中的高校之一。近年来,该校以“甘肃省工匠学院”为载体,把“学习场所”与“工厂场所”高度融合,聘请“大国工匠”“陇原工匠”等行业大师名师,政府主管、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到学校讲学;推选学校名师专家,著名校友和有丰富企业经验的双师队伍担任教学和管理工作,立足当前产业发展需要,开展高水平教育与培训。让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培养培训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
在省总工会确定的第一批12家甘肃省工匠学院中,有9家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有3家是大型国有企业培训中心、实训基地。这些工匠学院在职业教育方面各具特色,为更好发挥特色优势,培养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各工匠学院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师资力量,为“工匠”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地企共建、产教融合,采取“学徒制”教学模式,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着眼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准工匠”,打通学生就业通道。与20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100余家企业建立了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与11家企业建成特色学徒制定单位班32个,建成“一带一路”产业学院10个,校外实训基地108个,校内实训基地8个,实验实训室54个。学院现设冶金与化学工程系等8个教学单位,开设30个专业,托管金昌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和金昌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形成了智能冶金、循环化工、资源与信息、金属精密加工为主,智能建造、文旅商学等门类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甘肃建投培训中心为不断满足建筑行业生产力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甘肃建投及49家出资企业的便利优势资源,广泛吸纳各单位全国全省劳模、金牌工匠、陇原工匠、省领军人才、省技术能手、省技术标兵和企业施工生产一线的优秀产业工人聘为兼职教师,并与国内相关领域、行业知名专家教授达成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培训中心逐步建立了由350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流动教学师资库,造就了一批以专家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技师为学科带头人的专业教学人才,和一支既有扎实专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际操作经验的讲师及考评员组成的师资队伍,教学师资团队在行业内均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同时,还挂牌成立高鹏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谢昌盛劳模创新工作室等6个工作室,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开展导师带徒活动。
优化课程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如何培养更多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对甘肃省工匠学院建设提出的新课题。
培黎职业学院坚持“满足社会需要、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的导向,线上线下结合,多层次、多形式承担政府、企业、行业培训项目,先后举办各类中级职业资格培训鉴定2283人次,开展SYB和GYB创业培训、绿色食品检查员、科技特派员能力提升、退役军人能力提升等各类社会培训班31期4500余人次,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达88.9%,有效发挥了职业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同时,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领域,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大力开展职工继续教育,拓展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
甘肃建投培训中心深耕发展主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产教融合、坚持因材施教,不断完善培训课程设计。2023年,该中心建立完善了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立体化对培训项目全过程进行复盘评估,以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匹配度、企业与学员满意度为导向,科学量化培训实施成效,最后根据培训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环境等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全面把握下步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立足主责主业,根植社会责任,服务地方发展,深化订单式“校企合作”“校校联合”机制,完善项目开发、资源建设等创新型合作办学新模式,整合甘肃省电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教培、场地资源,在做精做强传统培训业务(集中培训、培训开发等)的同时,强化突出在“大培训”体系中的人才发展、辅助管理、资源调配、分析诊断等职能。做好做实送出培训、“工培一体”“导师带徒”等专项现场培训,做优做细各种大型竞赛调考、考试、集训、后续学历教育等业务支撑和服务保障工作。
数字赋能
在工匠学院建设中,各单位通过推进工会线下培训资源的数字化转化,积极建设网上学习平台或数字工匠学院,推进工匠学院师资、课程、学员、管理等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培养复合型数字化技能人才。
为扩大全省建筑企业培训覆盖面,甘肃建投培训中心着力创新“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全力提升培训服务供应链,深入省内多个施工企业一线项目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并于2023年,成功研发甘肃建投安全教育平台并投入使用。同时,在甘肃省住房领域在线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开设建筑工人技能培训端口,帮助广大企业和一线施工人员提高了培训时效,大幅降低了资金成本。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极大满足了全省建筑类企业不同岗位职工自由高效的学习需求,以及通过技能培训提高生产管理效率的需要,有效提升了企业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教育中心以“企校联合、工学交替”的培训模式,重视推进专业链与产业链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智能机器人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开展智能网联培训,通过先进的AI人工智能计算平台,进行图像识别、SLAM定位、环境感知、障碍物探测、交通标识识别、多传感器融合、自动驾驶决策与控制等教学和研究。在无人机应用方面,结合农业植保、电力巡检、环境监测等民用领域,开展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工作。在智能制造方面,面向高端机械制造业,培养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智能控制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同时,设立数控加工专业,培养适应中小微企业需要,能从事工业产品设计、机床操作员、设备安装调试、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以智慧、智能的数字化培训场景为引领,构建集“员工学习、培训实施、资源共享、人才评价、数据分析”等培训功能和全业务流程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积极推动培训业务形态变革升级。通过建设数字化平台,升级改造数字化教室,完成“国网学堂甘肃专区”7大模块开发建设,录入审核近五年培训数据,形成全量培训档案,初步实现全过程数据分析应用。通过构建岗位胜任能力评价模型,搭建员工全职业生涯学习通道,开发课程课件464门,上传网络培训资源1071个,上线专题培训9场,关联课程293门,绘制岗位学习地图,灯塔式引导员工达到岗位任职要求。
根植匠心
王海滨在每年的开学典礼上,都要向工匠学院新生作一场特殊的报告,宣讲工匠精神和自己的成长故事,现身说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心中种下一颗‘工匠’的种子,鼓励他们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教育中心主任谢万蓉说,在技工人才培养中,该中心建立了“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破除“重学历、轻技能,重仕途、轻工匠”的传统观念,邀请公司的全国技术能手、陇原工匠、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担任授课老师,在课堂传授的同时,将教学移到生产现场,现身说法、言传身教,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同时,该中心结合企业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和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等各种途径,紧紧抓住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引导技能人才怀“匠心”、用“匠技”、做“匠人”。
“制造业升级,呼唤大国工匠;提质增效,需要技能精英。”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成人教育与职业培训学院院长黄建华说,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求职业院校必须选树立标,在企业岗位员工技能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弘扬“工匠精神”,树立榜样楷模,以“工匠”“大国工匠”的榜样力量推动产业工人队伍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显著提升。因此,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乃至“中国质造”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要勇于担当、勇于作为,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化中国工业发展、蕴含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为此,该学院聘请陇原工匠卢朝鹏、阙卫平、潘从明、张换彬、李宏、孙怀君等走进学校作专题报告,宣讲工匠精神。通过文化素养的提升,把工匠精神植根于心、付之于行,努力把产业技术工人培养培训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杰出人才。
甘肃建投培训中心将始终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学习全面融入培训教学中,放在培训的“第一课”,帮助引导学员自觉成为“三种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弘扬工匠精神、传承精湛技艺、造就创新人才”为主题,邀请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潘从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铁根全;全国技术能手李自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兵天等,进校园宣讲23场,用工匠精神激励广大企业员工、师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每一道焊缝,都是一条生命线,焊一道就要合格一道。”从工厂车间到三尺讲台,当了整整34年“钢铁裁缝”,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焊接高级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董兵天教授给学生强调:“焊品”如人品,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焊缝上,终生为焊缝负责。
为充分发挥工匠学院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今年甘肃省总工会又命名16家单位为第二批甘肃省工匠学院。省总工会要求,各工匠学院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优势,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按照建设原则和工作任务,完善教学制度体系,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开展公益培训和学习交流,组织参与承办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推进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活动,注重打造特色亮点,不断提升工匠学院的品牌影响力,努力将“甘肃省工匠学院”打造成产业工人及广大青年技能提升、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展示交流的优质平台,为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图片由各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