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新规之下如何为快递员减负

随着3月1日起最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快递行业迎来更严格新规。对此,不少从业者对此发出抱怨,“原来一天能送500件,按照新规一天只能送100多件,每个电话都打根本不现实,收入大不如前。”有快递员则发视频吐槽,以前30分钟送完的快递,现在要从早上9点干到晚上9点,整整12个小时,但收入只增加了60元。在微博上,“快递员得知新规两天后离职”话题也飙上热搜。

存在争议和矛盾冲突是任何新法规施行后的例常现象。围绕《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的争议之所以影响较大,是因为快递行业牵涉千家万户,深入日常生活;快递从业人员群体庞大,尤其是近两年又通过社交媒体掌握了一些发声通道,能够及时把因“变革”产生的痛感传递出来,产生影响。

问题出在哪儿?

综观因新规引发的争议,三方会发现,其实大家都没有错处。

首先《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的规定没有错,像擅自将快件投递到快递站这类消费者深恶痛绝的行为早就应该被规范;其次,快递小哥抱怨新规施行导致收入较少也没错,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人之常情;而消费者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获得基本水准的服务,更是天经地义。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本质上,《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的施行目的在于使快递市场的服务质量得到整体提升,但服务整体提升是需要支付成本的,到底谁应该支付这个成本,是快递小哥,是消费者,还是快递企业或电商商家?

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很明显,作为从业人员快递小哥是无法从服务质量的提升中直接受益的,他们只会因为新规付出更多,但现在却让他们承担收入下跌的代价,也难怪有人会选择离开。

同样按此逻辑,实际上快递企业和消费者将最终从服务质量的提升中受益最多,如果市场规律有效,他们理应为此买单,至于谁付大头,则由供需博弈中的强者说了算。

快递企业显然深谙其中道理。近年来快递行业竞争激烈,堪称红海,为了争夺消费者价格战越打越烈,各大快递公司业务完成量虽然稳步增长,但单票收入却在持续下降。面对消费者、《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和市场竞争态势,陷入两难的快递公司没有勇气提质又提价,也不愿意采取措施多付出成本,最终任由矛盾转移到快递员和消费者之间。

价格战打不下去了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目的在于提升快递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相关成本理应由相关各方合力承担。提质提价是最简单的解决办法,但这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消费者是否接受,最终须由市场说了算。

但此外并非没有其他途径进行改善,比如平衡质量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适度把快递变慢一些来削减成本;比如通过提升科技含量来降低快递小哥的工作强度;可以通过业务创新来平衡供需,比如通过价格差异刺激用户主动选择接受投到快递柜等。

就快递员而言,尽管他们不应该承受收入大幅降低的代价,但作为从业人员,理应根据新规完善投递服务的底线,保障好基本服务质量。

较低廉的物流成本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前提是要适度有序。

价格战一方面扩大了快递业的整体市场容量,另一方面则是以服务跟不上为代价,消费者和快递员不断被压榨。

《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的施行只不过使这一矛盾暴露在水面之上,并不见得是坏事。新规压力之下,如各快递企业能积极探索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中国的快递行业的发展水平将再上台阶。(新京报)

--> 2024-03-13 5 5 甘肃工人报 c146407.html 1 新规之下如何为快递员减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