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茹佳佳
大国工匠潘从明受邀参加开幕式、工匠论坛、工匠路演;陇原工匠王海滨、李宁瑞、交巴加布参加甘肃分论坛,针对各自领域高端技术开展现场讲解……
在前不久结束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上,来自甘肃的工匠“明星”们大放异彩,他们既用超凡的技能诠释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用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激励着广大职工不断创新,与时代、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持续更新知识技能。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甘肃工会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的相关要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把对技能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让广大产业工人在创新的舞台上如鱼得水。
“技术攻关的过程虽然辛苦,但就像翻越一座座高山,到达了山顶就会看到不同的风光。”从事精密加工工作32年来,甘肃长风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精密加工中心铣工组组长王海滨,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成长为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领军代表,但谈及所在领域的技术创新,他依旧在工作上保持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雷达是由天线、馈源、发射、接收、终端和基础构件等组成,其中天线在雷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王海滨每天大约15个小时都是在车间度过的,通过改进加工工艺,对刀具路径、转速、进给、刀具参数优化,他提高了天线在加工过程中的产品合格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多年来,他的技术创新,不仅让效率提高,还为企业创造了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参加完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回来后,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副总经理、祁连换流站站长李宁瑞就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了。±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西起甘肃祁连换流站,东至湖南韶山换流站,直流输电线路全长2383公里,是我国西电东送的大动脉。自今年6月26日以来,日均功率近500万千瓦、电量近1.2亿千瓦时,大约可供400万台家用空调同时运行24小时。
“带着交流学习的心态参加完大会回来,在工作中更加重视科技创新了。最近,我们祁连换流站运维人员应用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辅助,自动抄录、分析比对设备运行数据,通过无人机、智能巡检机器人配合开展远程巡视,全方位、全时段、全流程守护特高压祁韶直流迎峰度夏。”李宁瑞介绍道。
聚焦甘肃高质量发展,侧重全省重点行业、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甘肃省总工会19年中连续开展15届职工创新成果评选活动,以职工技术创新评奖成果为示范引领,大力培育一线职工的“创客团队”,在全省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电子通信、资源环保、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培育了2010个创新型班组和1087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同时,联合科技、人社等部门,持续优化推荐评选和奖励激励政策,为获得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的一线技能工匠开辟晋级、晋升的新通道,提高各项福利待遇,优先列入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陇原工匠”等荣誉表彰的推荐对象,以“评先树优”促“争先创优”,点燃广大职工创新创造的热情。据统计,近5年,甘肃省总工会共为省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下拨创新补助经费396万元,带动地方及企业行政投入4.7亿元,支持各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6万项,创造经济效益83.6亿元,培养各类人才7.61万人。
据了解,省总工会还下拨860万元补助资金支持各类创新班组,各基层工会通过资金配套,带动、影响企业行政投入创新经费共计5.98亿元,支持创新型班组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6万余项,创造经济效益54.25亿元,培养人才7.37万人。有力彰显了工会组织“给职工搭台、向创新致敬、为发展助力”的责任担当,大力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在省总工会搭建的大舞台上,技术工人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彰显,聪明才智不断释放,职工创新在我省渐成潮流。(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