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陕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河干流在陕境内全长719公里,流域面积达13.3万平方公里。近年来,陕西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和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8月12日至17日,“行走万里黄河报道法治中国”——黄河流域九省区法治媒体大型融媒行进式报道陕西段采访活动在延安市进行。
采访团一行深入延安市黄陵县、宜川县、延长县、延川县、宝塔区,通过现场直播、图文报道、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当地依法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创新实践和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的经验成效和典型事迹,讲述陕西政法机关守护黄河生态、保护黄河文化、护航流域治理的平安故事、法治故事,展示各地以法治护航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苗丰俊见习记者胡庭瑞
九曲黄河,浩荡奔涌。黄河在延安流淌248公里。如今,在延安这片黄土高原上,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延安市检察机关牢牢抓住生态环境检察专门化这一牛鼻子,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坚决守好革命圣地延安的绿水青山。2022年以来,延安市检察机关共发出生态环境领域诉前检察建议1229件,共督促修复被损毁国有林地2748亩,清理污染河道78.9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44.2亩,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各类建筑生活垃圾5024余吨,挽回各类经济损失2821余万元。
聚焦协同高效履职
“幸亏你们督促清理了河里的渣土、砂石,现在河流畅通了,周围环境变好了,我们可以放心种地了!”近日,黄陵县阿党镇咀头村村民严宝安指着波光粼粼的河面,对回访检察官刘夏青表达着心中的感谢。
2024年4月,黄陵县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办案团队在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专项活动中,有村民反映该村葫芦河因建筑垃圾堆积造成河道狭窄,检察干警立即前往,查明该河道附近某企业在建的铁路施工项目,废弃物料堆积在河道两岸,一直未清理,大量砂石、渣土落入河道,污染河水、堵塞河道。
黄陵县检察院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及时履职,并以点带面对县域建筑施工垃圾处理情况进行系统排查治理。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高度重视,成立整改工作组,责令企业依照清障协议整改。该企业组织施工队历时20天清理河道两侧弃土、河床及边坡土渣,整改工作完成情况已通过专业技术人员验收,建筑垃圾堵塞河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据了解,延安市检察机关通过集中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损害黄河生态环境、威胁河道行洪安全、黄河流域违法取水等问题,达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凝聚生态检察合力
“自从林长+检察长工作开展以来,在金盆村设立了全县首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补植基地,补植的苗木成活率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山更绿了,环境更好了。”每每有人来基地参观,金盆村支部书记、“林长”吴翔都这样分享内心的喜悦。
2023年10月,延安市检察院与延安市田长制办公室共同制定了《关于建立“田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意见》,各县(市、区)检察院也相继与行政部门建立“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会签协作文件8份,多元化生态环境保护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位于延安东部的延长县是陆上第一口油井诞生地,素有“石油之母”之称。然而,历年开采遗留的部分废弃油井因未进行安全封堵,存在长期占用土地、残留油渍污染土地、产生的伴生气易引发火灾、中毒等危险问题。延长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督促整治废弃石油井场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期间,推动采油厂对344口废弃油井实施安全封堵。同时,在其中240个井场栽种油松约28亩2570棵、种草43亩,在剩余104个地块计划进行光伏发电绿色能源开发,实现了土地循环利用。该案件作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案件入选陕西省典型案例,督促封堵废弃油井检察建议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检察建议。
黄河流域(延安段)从荒山秃岭到满目青翠,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也实现了变绿到守绿的新跨越。在此过程中,延安市检察机关不仅留下了为黄土高坡构筑绿色屏障的履职身影,也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延安经验”。
科技赋能黄河治理
近年来,延安市检察机关积极发挥“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和省检察院生态环境指挥中心作用,推动“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转变,聘任“益心为公”志愿者307名,通过数据平台办理生态环境案件30件。
随着科技赋能黄河治理的深入推进,延安市检察机关也摸索着对数字检察模型的学习应用。2023年,延安市人民检察院组织全市两级检察院60余人赴浙江大学、浙江绍兴市人民检察院等地学习数字检察建设和生态环境检察模型构建,并积极推进学习成果转化,构建生态环境法律监督模型5个,有效解决生态环境线索发现难、分析研判难、调查核实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