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以法治思维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校长陈正武 2022年10月14日

校园风光掠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升到了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作为一所新设置的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全面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一流职业本科院校,既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新时代构建学校新的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奋楫杨帆正当时,良法善治方始终。如何以法治思维为基础,完善治理体系,强化治理能力,是新时代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只有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用法治理论武装头脑,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将学校的长远发展纳入法治化轨道,方能行稳致远,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和规范发展的新路。

明确强化学校法治工作对提升治理水平的重大意义,让良法善治深入人心。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阵地,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在办学实践中牢固树立法治思想,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能力,否则就会在决策中迷失方向,甚至出现违法决策,任性管理,糊涂拍板的违规违法行为,从而给学校建设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学校内外部环境愈加复杂,治理难度随之增大,尤其当管理活动越来越多地纳入司法审查范畴时,各种涉法问题也必然与日俱增。依法维护学校权益,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而紧迫的严肃课题,这就需要我们秉持法治理念,依法审视,依法办事,依法解决。在此过程中,要坚决克服重教轻法的法律意识谈薄的思想,提高认识,擦亮眼睛,认真处理好职教与法治的关系,以法治思维统领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走正办学路子。从灵魂深处感知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重大意义,同时要务求实效,常抓不懈,通过各种形式,利用各种场合,开辟各种途径,组织师生学习和熟悉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践行法治理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树立规矩意识,以章程建设为统领,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是贯彻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新职业教育法的出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如何结合学校治理现状,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优化流程程序,构建相对完善的学校治理体系,切实保障学校依法治理落地见效,仍然需要我们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上狠下功夫,潜心研究,苦练内功。首先,要以学校章程建设为核心统领学校治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确保在规则意识主导下行使权力,保障权益,这对加强学校全面综合治理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次,健全的工作机制是推动依法治校的基本条件。为此,学校要从健全决策机制入手,科学规范校院两级决策机制和程序,构建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学校党委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各部门、各级干部的法治工作责任。再次,学校主要领导的率先垂范是实现依法治校的关键。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时刻绷紧法治这根弦,关心、重视法治工作,经常性地研究部署法治工作,把依法治校作为基本办学理念,把法治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从健全机构队伍着手,提升法治工作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让制度落地生根,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监管,查漏补遗,不断推动学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同时,也要处理好章程的稳定性和适用性的关系,充分发挥章程在学校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要科学规范文件管理,统筹谋划制度建设,加强宣传教育,使章程和规章制度要为师生广泛知晓、自觉遵守。通过制度实施,凝聚师生共识、涵养制度文明、培育特色校园文化,不断推动良法善治。

健全法治教育体系,强化育人功能,实现治理能力建设新跨越。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基。因此,学校要把普法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和光荣使命,以宪法为核心,以民法典为重点,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健全法治教育体系,进一步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在法治教育体系构建方面,要着眼全局,分门别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要注重普法教育的科学性,合理安排学法内容,联系教学实训时间节点和不同场合,做到普法与教学的有机统一。同时,联系学校实际,不断增强法治教育的趣味性、操作性和实用性,将年度普法教育纳入完善健全的法治教育体系当中,在形式、内容、方法上紧密贴近学生特点,贴近学校实际,贴近社会实践。在依法治学上,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上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高校思政课程,在“形势与政策”课中专门增加宪法法治知识内容,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门课程都要体现宪法法治教育的内容,依法妥善、便捷地处理学校内部各种利益纠纷。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优化环境,发扬民主,充分保障师生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惟其如此,才能将法治精神贯穿始终。要重视普法实效,不断丰富普法内容和形式,使法治教育在校园深入持久进行,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总之,法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和锻造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只要我们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始终坚持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则,将法治思维的培养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依法治校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及时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就一定能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在新时代不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