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区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我领到新房钥匙啦”“新学校今秋招生”“定制公交车来了”“药品价格又降了”“又一条道路全线通车”……十年来,新区居民身边充满暖意的福音越来越多。
十年来,兰州新区持续在民生保障上发力,促就业、增收入、兜底线、办实事,惠及百姓的好消息接连不断,绘就兰州新区社会经济稳中求进的温暖底色。
民生工程惠及万家
就业是民生之本。“除了年薪6万—20万元外,还能享受优惠价团购房、职级职档晋升、困难职工救助、薪酬一线倾斜等政策。”2022年7月3日,在兰州新区第三届“集聚英才·汇智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双选会上,新区城投集团抛出的橄榄枝令求职者心动不已。这一天,3.5万人到场求职,1.9万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人才聚起来,产业旺起来。
为了让就业者“愿意来、来得了、留得下”,十年来,兰州新区不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从单一服务到多元化服务,从后续帮扶到事前预防,从促进实现就业到创业带动就业,从手工纸质经办到信息化办理,兰州新区就业创业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步形成了具有新区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新区实际的就业发展道路,让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新格局业已形成并逐步走向完善。
良政善治必有响应。
十年来,兰州新区新增城镇化就业(人次)累计数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就业人数迅速增长。累计新增城镇化就业22万人次,增幅为14.3%,每年平均新增就业约3.8万人。兰州新区成功吸引广大青年投身到建设魅力新区的行列中来,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人生。
新时代的新区故事,每天都在刷新: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儿童保健门诊正式接诊;中兰客专新区秦王川站综合枢纽集散广场项目顺利封顶;新区新增两座城市公园;兰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JK1号路道路工程、兰州新区纬三十四路西延段道路工程、兰州新区经十三路南延段道路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甘肃首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暨首批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在兰州新区正式启用……
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由兰州新区农投集团城镇公司建设的绿色化工(棚改)安置房项目三标段13号楼顺利封顶。望着平地而起的高楼,市民何君内心充满喜悦:总建筑面积104.48万平方米,停车位6400多个,多栋住宅楼,配套服务中心,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一所初级中学……这些数据,他如数家珍,因为那些广厦间已有一盏属于他的暖灯。
民生实事温暖人心
民生关乎万户千家的幸福。兰州新区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中之重,十年来,民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亮点频现。
69岁的魏代青是五保户,长期腰腿疼痛,时常为做饭发愁。随着彩虹城中心社区莱安爸妈—瑞岭康乐食堂在新安家园小区正式揭牌运行,他的烦恼迎刃而解。
建成2所综合性社会福利院、2个中心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2家民办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有需求的特困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建立了高龄老年人补贴和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开辟了快速就医绿色通道,实施了贫困独居老年人康复辅具适配、经济困难老年人购买健康管理服务等项目,分散供养特困老年人、城乡低保家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享受“四个一”“三个一”居家照护服务。十年来,新区老人们的生活一日更比一日好。
2022年秋季,兰州新区第三中学、第七小学将正式启用。初中学位2400个、小学学位1620个,充裕的学位将极大解决东南片区适龄儿童及初中生就学需求。
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推动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兰州新区自2012年8月20日获批国家级新区以来,以大手笔办大教育,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教育项目,积极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全力发展体育事业,有效助推产城融合发展。从2012年到2022年十年间,兰州新区总投入280亿元发展教育事业,教育面貌日新月异,学校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美丽的风景是校园。
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教师管理激励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体育事业迅猛发展……十载成就、硕果累累,兰州新区彻底改变了教育底子薄、整体落后的状况,建立了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新区教育面貌焕然一新。
2022年6月,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借助3D打印技术与仿生材料完成一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修复手术。如今这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健康福祉。
打破医疗卫生人才身份、编制、年龄等限制,充分发挥新区政策优势,从全国范围内引进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十年来累计面向社会公开选调、选聘医疗卫生人才748名。强力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落实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开展远程医疗服务,严格落实药品“零差价”销售制度,破除“以药补医”现象……十年来,兰州新区始终把“让群众享受到平等优质的医疗资源”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大基层人才培养和外来人才引进力度,完善制度建设,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居民就医负担不断减轻,深化医改成效显著。
民生幸福滋味醇厚
盼望生活变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宽敞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纪大了得到的照顾更多一些,十年来,新区百姓的微心愿不断实现、向好发展。
崔玉华是兰州新区第一初级中学的一名历史老师,虽然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没几年,但她授课生动有趣,深受学生喜爱。这几年,随着兰州新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有越来越多像崔玉华这样的青年教师来到这里。据了解,兰州新区第一初级中学教师的平均年龄只有33岁,这些年轻的教师不仅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也用创新、科学的理念影响着正青春的学子们。
29岁的杨条女最近有了新身份——兰州新区西岔镇新康村村委会副主任,她最忙碌的事就是为搬迁而来的“娘家人”讲解新康村的“新生活”。走出山高沟深的老家,奔向一马平川、阡陌纵横的新家,杨条女成为我省灾后重建易地搬迁和生态移民安置的最早受益者之一。一家5口人分到了面积96平方米的新房,宽敞明亮、水电暖齐全的三室一厅。杨条女说:“终于能够睡个踏实觉了。”
盛夏时节,国内唯一采用农用电解富氢水综合运行系统进行绿色种植的格润泽富氢草莓番茄上市了!它不仅给种植公司带来效益,也为当地群众增收。“我一个月在这里打工,收入4000多元。”正在番茄大棚采摘的兰州新区秦川镇村民高玉环说,每年她可以在这里打工10个月,还不耽误家里的活。
十年,每个人都在这座城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当第一缕晨曦划破夜空的时候,除了那些晨练的人们,这个城市的建筑工人也已经开始了他们忙碌的一天。他们用强劲有力的大手、晶莹的汗珠浇灌出了一座座高楼大厦,让兰州新区赶上了时代的潮流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栩栩如生的蝴蝶楼、喷泉涌动的栖霞湖、雄伟的孵化大厦、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宽阔的黄河大道……如今的新区,云集五湖四海中华儿女,楼宇日渐增多,道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丝路新城正在努力崛起。
徜徉绿水青山间,走进田园乡间,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走进农业示范基地,了解新区现代农业发展新历程,聆听来自鲜花的“跨国之恋”;走进当地“一日三餐”,在蒸腾的烟火气中感受新区人有滋有味的生活……
回顾十年,只是一瞬而已。展望未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民生图景正在展开。
(记者 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