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2年08月19日
第21版:新征程 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特别报道·城市建设

十年潜心耕耘 铸就幸福之城

新区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丁凯 摄

雨后的新区核心区。

整齐划一的新区主干道绿树成荫。

高楼林立的新区城市一角。

新区主干道 黄河大道。

城区高楼鳞次栉比、城乡道路宽广通畅,一片片绿地青翠葱郁、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十年来,兰州新区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城市建设,坚持把提升城市服务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贯穿建设现代化国家级新区的全过程,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打造了一座规划先进、治理高效、动能充沛的现代新城。

内联外畅

“三位一体”立体交通网初步形成

“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这是兰州新区筹建初期的真实写照。

“兰州新区筹建之初,道路仅有两条,等级低路况差,城市配套设施基本没有。”兰州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局长李军德回忆说,2010年10月,新区第一条城市道路——纬一路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12月21日纬一路正式建成通车。

自此,在这片希望的热土上,新区开启了城市道路建设的“加速度”,新区城市道路“四纵四横”(“四纵”即经三路、经七路、经十路、经十三路;“四横”即纬一路、纬三路、纬七路、纬十六路)路网框架成为新区的城市发展轴……2018年,兰州新区实现了所有建制村农村公路通达率100%。

经过十年开发建设,新区先后建成黄河大道、南绕城等城市道路179条,通车总里程约660公里,各类桥涵194座。放眼今天的兰州新区,一条条道路干支衔接、四通八达,已形成“二十横十八纵”的路网布局。

如果说城市道路是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那么对外交通网络体系就是这座城市的“大动脉”。

"经过多年的建设,目前连霍高速、京藏高速、景中高速、机场高速、兰秦快速、国道341、省道101、省道102共8条对外通道快速连接周边城市,彻底打通了对外交通圈。城市道路平坦便捷,市政公用配套设施齐全完善。"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局长李军德说。在建的公路有中通道(G1816中川至兰州段)、G341线中川至河桥段一级公路等,随着新建的一条条“幸福路”快速推进,建成后新区将全面形成“三环八射”(“三环”即:新区城市内环、绕城高速中环和外环;“八射”即:新区至武威、中卫、银川、定西、榆中生态城、兰州市区、西宁、红古方向)公路路网体系,实现东西南北全方位贯通,将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铁路交通,新区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程。

2015年9月兰州—中川机场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在新区范围设中川机场站和兰州新区站,不仅满足了兰州市区至新区、机场的出行需求,也让快速发展中的兰州新区步入高铁时代。同时,铁路货运东西有兰新线,南北有包兰线,中马铁路、朱中铁路竣工通车后与兰新线、包兰线连接,实现新区货物东输西运。“区内有益海嘉里、兰粮专用线两条铁路专用线。”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两条专用线与中马铁路进行有效衔接,新区铁路客货运输网已经形成。

作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川国际机场200多条密织的航线,通航100多个国内外重点城市,2019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500万人次,拉近了兰州新区与世界的距离。2020年9月,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正式开工,建成后国际航线将达到300条,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将成为西北综合交通枢纽和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天上飞、地上跑、轨上行……新区加速与世界交流联通。十年交通建设,经纬纵横的公路、畅通繁忙的铁路、高效便捷的航空四通八达,全面构建起公路、铁路、高铁、航空“四个枢纽”内联外畅交通网络,有效拓展新区发展空间,精准匹配城市建设发展要素。

住房保障

多形式供给实现“住有所居”

办公大楼、商业中心、住宅小区……历经十年开发建设,一幢幢高楼大厦在秦王川大地上拔地而起,累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商品房项目137个,累计实施各类住房1966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36平方米,幼儿园、学校、物业用房等公共设施配套,形成了以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改安置房、职工公寓和普通商品房等多形式供给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满足了人口快速增长需求,实现了“住有所居”。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累计实施公租房及保租房项目17个7441套,已建成配租房2990套,累计保障6000人次,实现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新建棚改项目9个18712套(户),已建成12014套,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城乡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建设经适房项目13个24064套,建成7个18322套,已配售18301套,有效解决了拆迁户、企事业单位新就业群体住房问题。兰州新区始终把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统筹谋划实施,实行差异化补助,明确了分类补助的标准,确保新区农村危房改造“应改尽改”。

建成投入使用公共卫生间86座、给水厂2座、水库及调蓄湖8座、污水处理厂4座;累计敷设给排水管网2503.74公里;敷设燃气中压及以上管网351.9公里,庭院低压管线239公里,建成天然气门站1座,城市用气量突破1.3亿立方米;建成高中压调压站1座,建成投运阀井740座、调压柜406座、燃气加气站5家、液化石油气充装站3家;建成供热管网2×205.3公里,换热站187座,建成区已供热面积达到1722万平方米……一组组数据背后,涉及的都是民之所需。

十年,住房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服务配套不断齐备,一个个惠民工程的建成,使市容市貌、人居环境大幅改善提升,宜居指数、幸福指数、社会关注度持续攀升。

生态宜居

绘就幸福美好新画卷

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驻足有湖……夏日的兰州新区,目之所及皆是盎然绿意,新区居民在家门口的“幸福花园”里尽享惬意。

今年6月30日,百花公园及周边绿化带提升改造项目建成并正式开门迎客。经过提升改造后,新增2公里健身步道、音乐喷泉、照明设施、景观小品、停车位、公厕、儿童娱乐设施,这座公益性生态水系景观公园成为居民游乐、健身、休憩、观景的好去处。

一座城,因有一湖水,才更有灵气。

“2011年12月31日,在兰州新区党政联席会上,明确了2号湖建设计划。”新区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王飞飞回忆说,2012年7月,2号湖开始注水,为新区成功打造了一个绿色滨水文化走廊和城市中心区特色滨水景观。而今,2号湖被命名为栖霞湖,曾经荒草丛生的湖畔,绿地智慧金融城、亚太清湖湾等环湖而建。清晨、傍晚,湖边游园步道上前来锻炼的居民络绎不绝,慢跑、健身……享受健康的运动生活与湖畔的绿意盎然,放松于心,陶冶于情。

与此同时,新区通过花卉种植、廊道建造、实施兰州新区精品街区提升工程和改造社区周边“口袋公园”等多种举措,提升了城市“微景观”,畅通了“微循环”,构建了以“综合公园—组团公园—街头绿地”三级体系为重点,专类公园为补充的城市公园系统。此外,绿化灌溉用水年增加30%以上,空气湿度和年降雨量大大增加,生态服务价值增幅30%以上,兰州新区近三年空气有害颗粒物明显下降,风沙扬尘天气减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现状显著改善,城区环境气候进入良性循环。

从农业村镇到产城融合新城,从土坯院落到高楼林立,从羊肠小道到柏油马路……十年巨变,弹指一挥间。

十年来,兰州新区坚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推进城市公园和道路绿化建设,先后建成百花公园、文曲湖公园、临港花海等11个城市绿地公园,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自开发建设以来至2022年6月,兰州新区通过国土绿化、造林绿化、空闲地复绿、城市绿化廊道和绿地系统等绿化项目,统筹推进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建筑与小区、湿地水系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累计完成造林绿化2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2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6平方米,形成了湿地、绿廊、花海相连贯通的现代化生态新城,让公园水系和生态街景相映成辉,成为人和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记者 祁瑞龙)

版权声明

《兰州新区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兰州新区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8-19 6 6 兰州新区报 c329426.html 1 十年潜心耕耘 铸就幸福之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