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2年08月19日
第06版:新征程 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特别报道·辉煌成就

筚路蓝缕创新城 跃马扬鞭展宏图

如今的兰州新区城市一角。 记者 唐学仁 摄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关心支持兰州新区建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2019年两次视察甘肃时,都对兰州新区建设发展把脉定向、寄予厚望。兰州新区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

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来,兰州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及国家级新区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融入改革发展各个方面,紧扣国家赋予的“极、地、台、区”重要战略定位,遵循“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路径,砥砺前行、笃行不怠,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总量增长60倍,常住人口增长5倍、城镇化率超过70%,创造了一个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改革开放活力释放

经济实力不断壮大

站在秦王川的最高地尖山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广阔的绿色原野。

远山点翠,平川泻绿。大西北的雄浑壮观和江南精致园林布局相谐相依,与现代都市楼宇景观设施交相辉映,构成了兰州新区独特的城市文化。

对年轻的兰州新区来说,新发展、新理念、新格局是这座新城快速崛起的“基因密码”。

而在十年前,面对连绵成片的秦王川盐碱滩涂,很多人对这里的未来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十年后的今天,新区用一组组鲜活的数据和一座现代化的城区揭开谜底。

十年间,新区经济总量从不足5亿元快速增长至300亿元,增长60倍,经济增速连续5年领跑国家级新区。

十年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从不足5亿元增长到460亿元。常住人口从不足10万人增长至50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8232元、3605元增长到37451元和14255元,新区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成为兰州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的标志。从那一刻起,兰州新区以前所未有的干劲,开启了一场伟大实践,以“兰州新区速度”迈开了实现中国梦的步伐,为全省乃至全国改革发展提供经验示范,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十年间,兰州新区立足“三新一高”要求,紧扣战略使命,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在产业培育、改革创新、生态修复、城乡融合、社会民生等方面用力用功用劲,有力推动城市由拓荒起步向新城崛起转变,改革由学习跟跑向示范领跑转变,发展由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向产业支撑带动转变,呈现出政治生态清明清朗、营商环境领跑西部、改革开放活力释放、人才产业倍速集聚、经济高质快速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的崭新气象,先后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等重大改革创新试点,荣获“联合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等20多项荣誉,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大幅提升,阔步迈入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阶段。

综合改革集成高效

营商环境日益优越

从昔日“赤日炎炎、焦土裂唇”的秦王川大地,到今日“鸟鸣枝头,鱼游水中”现代新城,兰州新区“立体式”的改革发展体系,无论是在创新能力上,还是在改革持久力上,都表现出质的飞跃。

十年间,新区不断总结经验做法,用改革思维破解建设发展难题,坚持“改、创、试、用”结合,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等九大改革,构建了全方位改革体系,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

按照“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原则,精简设立工作机构,实行全员聘用制和绩效考核,全员拿绩效工资,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劲头有力激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高标准建设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方位普惠制持续性产业发展扶持奖励政策“不来即享”,企业项目前期费用下降70%,生产经营成本降幅20%。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分设10家国有企业集团,国企带动产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保障城市运行服务的引领支撑作用有力发挥。农村“三变”改革持续深化,闲置资源有效盘活,生产经营效益快速提升。城市治理等领域一批基础性、首创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年间,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环节、各要素,新区打出了一套又一套有利于吸引市场主体、快速配置市场资源要素、更好服务群众的改革“组合拳”,构建了全方位改革体系,在全省改革发展大潮中蹚出“拓荒路”、种好“试验田”、当好“排头兵”。

一家又一家企业、一个又一个项目尝到了新区改革带来的“甜头”和“红利”。探寻兰州新区十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奥秘,改革创新无疑是最强有力的推手和必不可少的基因。从率先突破重点领域改革逐步迈向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成为破解开发开放攻坚过程中深层次矛盾、创造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水平的内在动力。

创新开放动能强劲

产业体系逐步健全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兰州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经贸活动无法绕行的一个门户,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兰州新区借势起航,立足“三新一高”筑梦“一带一路”。

十年间,新区围绕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

十年间,新区坚持“以产业带创新、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提能级”,创新平台实现了“从0到138”的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7%,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比重达38.8%,企业申请各类专利近千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1.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硅立方超算中心、重离子加速器等项目建成投运,大科学装置、同位素实验室等加快建设,全球首个千吨级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成果向省外推广,新区成为全省“强科技”的重要承载区。

十年间,新区坚持以发展实体经济为主线,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迅速在这里聚集,一批批国家级高端产业和研发基地不断形成,发展活力正在全面迸发。

新区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目前已落地108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5280亿元,构建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集群,为打造西部现代产业集聚区奠定了坚实基础。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100多个,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高标准建设150平方公里高端绿色化工产业园,引进产业项目160多个、总投资超600亿元,创多项全省、全行业新纪录,光气产业园快速推进。德福铜箔、海亮铜箔建成投产,全球最大铜箔研发生产基地在兰州新区诞生。宝武碳业、广东宏宇、道氏技术等负极项目加速落地,助力打造“负极材料之谷”,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临空经济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产业高效快速发展,“西部药谷”建设加速推进。加快建设“丝绸之路信息港”,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口岸平台优势,商贸物流产业年贸易额突破2800亿元。大力发展全域现代农业,引进产业项目79个、投资超380亿元,种养加、产供销、游购娱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新能源、文化旅游等产业起步良好。

市政建设日臻完善

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从兰州出发,向正北方向行走,到达秦王川盆地,诸多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用经纬线命名的道路,通达四方。

兰州新区,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生长”:路是新的,楼是新的,风在宽阔的街道和广场徜徉,金叶女贞、紫叶矮樱、柽柳篱等小灌木随风摇摆,国槐、樟子松、榆叶梅列队迎宾。太阳能路灯伸展双臂,洒下光明, 照亮城市的夜晚。

十年间,新区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区、构筑兰州北部生态屏障和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区域生态修复示范区目标,坚持“新区建设、生态先行”原则,将生态修复与国土绿化、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全域旅游等有机结合,与产业发展、空间拓展、城市建设等同步推进。新区在国内率先创新黄土丘壑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模式,让昔日荒坡土丘、草木难寻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变成了多湖水城、生态绿城,创造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十年间,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基础设施从无到有,核心区2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创新完善城市治理体系,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系统提升管理服务,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青山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变。

中川国际机场三期、中兰客专、兰张三四线等重大外联工程加快建设,境内6条高速全部通车,西北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建成中小学校近100所、学位达6万多个,各类医疗机构126家、床位达1756张,各类文化场馆40个、体育场所987个,职教园区入驻院校16所、师生10万人,成为西部最大职业教育基地。科学有序承接移民947户3738人,就业、教育、医疗及吃住行等全面保障。抢抓“黄河战略”机遇,国土空间规划率先获批实施,建设兰州—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示范区,全力打造“陇中生态平原”,为“大兰州”承载千万人口、万亿级GDP,为生态环境大改善、城市空间大拓展、现代农业大发展、区域协同大融合、历史文化大保护作出历史性贡献。

一座经济发达之城、创新创业之城、绿色宜居之城、魅力人文之城、和谐幸福之城崛起于黄河之滨。

今日的兰州新区,城在绿中,楼在园中,街在景中。

“有山、有水、有景,环境越来越好。”是在这里生活了近20年的居民们最真切的感受。

紧抓战略机遇窗口期

奋进姿态开启新征程

沐浴国家战略的东风,肩负区域发展的使命,兰州新区已全面系统开启“新的十年”新征程。“陇中生态平原”建设逐步展开,“大兰州”空间布局的拓展和优化,将进一步提升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开放度及城市影响力、综合竞争力。

如今,兰州新区正处在大有可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党中央、省市对兰州新区寄予厚望。

下一个十年,兰州新区仍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及国家级新区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抢抓“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深度融入和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及全省开放大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紧盯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精准把握“三新一高”要求,聚焦“四区两新”建设,用足用好先行先试政策,在全面从严治党、培育优势产业、深化系统改革、扩大创新开放、促进城乡融合、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持续加力、赶超跨越,在“聚要素、增量级、提质量、强功能、创优势”上育新机、开新路、谋新篇,全面推动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加速迈上新台阶,在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中发挥引擎作用,挑重担、走在前;在实施“四强”行动中先发力、带好头、作示范,以新区之进为陇原振兴撑劲添彩,奋力开创兰州新区改革发展新的十年辉煌篇章,为西部地区改革发展树标杆、作榜样,奋力建成经济繁荣、生态秀美、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全省领先、西北一流、具有强大引领示范效应的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记者 唐学仁)

版权声明

《兰州新区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兰州新区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8-19 6 6 兰州新区报 c329412.html 1 筚路蓝缕创新城 跃马扬鞭展宏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