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土地,奋进的甘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甘肃考察调研,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甘肃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
十年来,甘肃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年来,甘肃坚决扛起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政治责任,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体系基本构建;十年来,甘肃以经济结构调整助推高质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跨上万亿元台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
“收入提高了,村子美化了,乡亲们打心底里高兴”。
盛夏,甘肃渭源县元古堆村的羊肚菌喜获丰收。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村, 鼓励大家一起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元古堆村党支部书记董建新说,村里通过发展中药材、羊肚菌等特色产业,去年人均收入超1.2万元,是10年前的8倍!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甘肃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时建立快速发现响应、核查评估、风险消除评估等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脱贫梦圆,再启新程。甘肃用奋斗续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将脱贫攻坚的12个专责工作组转为乡村振兴专责工作组,成立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5个工作专班, 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农民增收渠道更加稳定。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931元增长到了11433元。
黄河流经甘肃900多公里,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3。
大河浩荡,净水东流。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甘肃广大干部群众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21934名河长、1065名湖长上岗;建立流域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库;实施“黄河清废”行动,开展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治理,对359处违法违规岸线进行综合整治,并与四川签订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协议,与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签订河流联防联控联治合作协议。去年,甘肃74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5.9%。
森林覆盖率11.33%,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超340天……陇原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更宜居。在黄河之滨的兰州水车博览园,12架大水车唱着新时代的黄河谣,距其不远处,落成36年的“黄河母亲”雕像,正温情脉脉地看着怀中孩童,恰如这人与自然的交响。
甘肃立足老工业基地实际,把稳定经济增长同转变发展方式紧密结合,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深入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壮大。
薄如蝉翼的铜箔,厚度大约只有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15。在经济增速连续5年领跑国家级新区的兰州新区,海亮集团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从落地到开工建设,再到首条生产线投产出箔,相比行业同类项目生产建设周期整整缩短了12个月。“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产值超180亿元,将助推兰州新区形成全球最大的铜箔材料生产基地。”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树光说。截至目前,在兰州新区绿色化工园区,已落地产业项目160多个,产品超700种。(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