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兰州发生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地方医院主力军作用,全体党员干部、医务人员齐心协力奔赴疫情防控各条战线。
院感防控做到位
全省首座方舱医院在新区开工建设、兰州空港国际健康驿站启用。作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与保障,院感防控工作容不得一丝马虎与大意。此时,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感科已完全进入“白+黑”模式。本轮疫情发生初期,院感科提前进入健康驿站、方舱医院,熟悉建筑布局,排查感染风险,提出“三区两通道”改进建议,进行院感防控培训。
与此同时,医院派出专人,仅用12小时设计、优化完成方舱医院W6馆、健康驿站抗疫标识系统。分区标志、墙面导视、分流导视、床位标识、温馨提示……2658张色彩鲜艳,整齐划一的标识、标牌同步到位,清晰简洁,从细微之处帮助医护人员识别路线,熟悉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流动采样有担当
“被抽调到流动采样组采样已有一周了,疫情日渐好转,每天顶着烈日骄阳的心情也舒爽了不少,怀着必胜的信念,我们坚持了一天又一天!”灯光下,一名医护人员认真写下这篇抗疫日记。工作强度大导致腿抽筋,天气过热导致中暑,因大雨滑倒扭伤脚,困难重重,但流动采样组从未退缩。城市里,街巷间;乡村中,农舍旁;工地上,机器前……身着白衣的他们总是认真而仔细,做好每次采样。
隔离服、手套、护目镜在他们身上留下的各种青白相间、痕迹交错以及频发的湿疹和汗水浸透的内衣,并没有给前进的脚步带来半点阻碍,他们默默承受,生怕给团队拖后腿。截至7月26日,兰州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已先后抽调100余人奔赴一线核酸采样现场,增援各隔离点59人,派出32名医护人员负责健康驿站托管、留观工作。
核酸检测有作为
在密闭的实验室不知道时间的流逝,进去时是白天出来时已是夜晚,甚至是第二个白天。作为距离病毒最近的人,核酸检测人员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
从实验室的三级防护开始,穿连体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双层手套、鞋套和护目镜,25℃恒温下连续工作8小时左右,标本量大的时候,要连续工作10小时,每次结束检测工作,他们浑身都会被汗水湿透,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闷热、疼痛、饥渴,核酸检验人员从来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兢兢业业地完成所有工作。有的人已经在核酸实验室连续工作了一个月,却再次请缨要求继续坚守;有的人每天只休息5—6小时,却带领着团队完成35万人次的核酸检测任务,为兰州新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准确的研判依据。
日常诊疗有温情
疫情当下,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来医院的透析患者。疫情期间,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这里的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面对疫情期间人员少、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留守在院的医护人员毫无怨言。疫情期间累计门诊量10617人次,住院患者628人次;血液透析中心已完成血液透析384人次;妇产科安全分娩78例新生儿,其中4例高危产妇已顺利出院;急救中心接诊急诊患者1874人次,完成危重患者抢救18例,行外科手术40余例……他们用行动持续传递爱与希望,成为患者康复最有力的支撑。
“愿以真情诉初心,且将岁月赠山河。”无数个你、我、他的抗疫故事,正串联起疫情防控的点点滴滴。这些故事的主角以及更多的无名英雄,仍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在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征程中,续写着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故事。(记者 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