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2年03月29日
第02版:要闻播报

护山治水留乡愁

——新区生态修复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青山绿水,亭台相依,漫步在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的木栈道上,白鹭、赤麻鸭在水中嬉戏觅食,水清岸绿。“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整洁的水泥路两侧栽满了景观树,一座座农家小院炊烟袅袅……春日的兰州新区廖家槽村草木勃发,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渐次铺开。

近年来,兰州新区不断完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增强绿色发展动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修复和生态治理,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新区自然资源局依据《兰州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坚持生态优先、节水优先、绿色发展原则,分区分类推进保护和治理,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合理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为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区自然资源局规范有序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充分利用土壤特点,采取土壤扰动、改良,配套节水灌溉设施等手段,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增加绿化面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截至目前,新区累计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面积6.3万亩,其中新增耕地面积1.5万亩。

与此同时,新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先后开展20平方公里、25.4平方公里未利用地修复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区垅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的典型做法、创新模式和技术规范等得到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对同类地区垅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20平方公里未利用地开发范围内,兰州新区规划建设全国最大职业教育园区,生态建设用地超过40%,绿地、水面达10平方公里,成为城市与生态融合发展的新典范。通过生态修复有效解决了产业项目无地可落、城市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农业公园生态修复项目增加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带动群众年均增收15%左右。

通过生态修复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试验探索,新区土壤品质、保墒功能大幅提升,植被成活率明显提高,空气湿度明显改善,降雨量明显增多,风沙扬尘天气明显减少,区域小气候明显好转,山洪泥石流灾害逐步得到遏制,入黄泥沙量大幅减少,生态屏障效应凸显,生态修复后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昔日荒坡土丘、草木难寻的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变成满目滴翠、宜业宜居的现代化生态新城,兰州新区走出了一条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乡颜值、保障粮食安全互促共赢的新路子,为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沙漠防治、生态修复、气候改善、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记者 祁瑞龙)

版权声明

《兰州新区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兰州新区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3-29 ——新区生态修复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6 6 兰州新区报 c306880.html 1 护山治水留乡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