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9月24日
第02版:要闻播报

昔时荒滩碱地 今日现代新城

——在甘离退休老干部热议兰州新区发展变化

9月17日,省委老干部局组织部分在甘离退休老干部前往兰州新区实地参观考察。今非昔比的新区面貌,让参观者啧啧赞叹,更对这座崛起于荒滩之上的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姚文仓退休之后,依旧勤学慎思,笔耕不辍。在姚老的笔下,曾用一首四言长诗《引大入秦工程颂》记录新区的变化,诗歌描绘了从过去“赤日炎炎、焦土裂唇”的秦王川大地,到今日“鸟唱枝头,鱼游水中”现代新城的发展与变迁。如今再访兰州新区,姚老连用四个“新”字来形容新区的变化:新内容、新发展、新理念、新格局。高楼林立、青山绿水是新内容;引入高科技、名企强企落户是新发展;充分发挥土地空间充足优势是新理念;用战略眼光规划未来,成就国家级新区的明天是新格局。短短一天的实地考察,让姚老看到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兰州新区。

“兰州新区的发展成就令人刮目相看,这是一座真正在白纸上绘出蓝图、在荒滩上建起的新城。”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邵克文多年来一直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关心、关注着兰州新区的发展变化。他认为,曾经被外人视为先天不足的困难和问题,在兰州新区不懈的拼搏和奋进中已经成为优势。通过引大入秦工程,不但让灌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而且实现了多元化供水格局,为兰州新区后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支撑;凭借公、铁、航联网联通,建立起四通八达的网路,区位优势日益明显;空间规划合理,为未来新区的拓展提供了土地、空间资源优势,有利于产业集群、重大项目的落地发展,同时还有力地保障了国家重点民生发展策略——生态移民政策的实施与推进,区域人口聚集效应日渐显现。

“如今的新区有了人气,生机勃勃。新区有了希望,不仅是兰州的希望,也是甘肃的希望。举全省之力发展新区,心无旁骛地支持新区,新区必将有更好的发展,更新的面貌。”邵老充满期望地说。

攀谈交流中,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柯茂盛道出一段他的所见所感。众所周知,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命脉,企业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他了解到,兰州新区推行的是专人保姆式全过程服务,只要企业来此,符合条件,就是一路绿灯。在兰州新区,主动服务意识已经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一诺千金早已是习惯成自然,“想到不难,做到很难。”柯老认为,兰州新区将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广大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率先垂范,干事担当的精神令人钦佩。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人事改革的不断深化,兰州新区已成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此行我是抱着充电、加油的心愿而来,在这里我满载而归。”柯老说,在这次踏访中,兰白都市圈的前景空间规划对他的冲击最大。因为兰州新区不仅对未来城市发展的空间拓展作出合理规划,更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并系统提出了符合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战略新要求、融入区域新发展格局,有利于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甘肃高质量发展、“大兰州”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的国土空间规划。

柯老认为,编制好兰州新区国土空间规划可从根本上突破兰州主城区河谷壁垒和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足的问题,可为兰州产业转型升级、主城区功能疏解提供有力“补位”,可为兰州强化省会功能、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加力“赋能”,可为甘肃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赢得主动。

他坚信,围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的四大定位,敢闯敢试、勇于创新、务实担当的兰州新区必将在崭新而快速的发展领域与轨道上取得更好的成绩、创造更大的辉煌。(记者 姜波)

版权声明

《兰州新区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兰州新区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09-24 ——在甘离退休老干部热议兰州新区发展变化 6 6 兰州新区报 c274473.html 1 昔时荒滩碱地 今日现代新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