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01月12日
第02版:兰州新区2021年工作会议特别报道

“十三五”收获满满 “十四五”期待多多

——新区工作报告解读(一)

经过五年的不懈探索和艰苦努力,兰州新区实现了城市由拓荒起步向新城崛起的转变,改革由学习跟跑向示范领跑的转变,发展由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向产业支撑带动发展的转变,呈现出城市功能与产业布局相协调、生态环境与城乡融合相促进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气象。

“十三五”:步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十三五”时期,兰州新区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抓实党的建设增定力,深化综合改革激活力,培育新兴产业强实力,促进创新开放挖潜力,精智管理城市添魅力,新区步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极、地、台、区”作用日益显现。五年的披荆斩棘,换来了一张张骄人的成绩单。

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五年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干部队伍快速壮大,战斗堡垒作用日益增强。

◎设立党委(党组)49个,党支部标准化覆盖率达100%。

◎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引进优秀干部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近万人。

◎以“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党员干部先行先试的政治定力、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

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五年来,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从123亿元增长到230亿元,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国家级新区前列。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9.2亿元增长到19.8亿元,财政总收入从65.3亿元增长到145.3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5800元、9200元增长到34837元、13009元;

◎市场主体从1.3万户增长到2.4万户;

◎新区国企总资产从612亿元增长到1700亿元,营收从13亿元增长到1100亿元。

综合改革集成高效

营商环境大幅优化

◎五年来,通过深入实施管理体制、干部人事、行政审批、国资国企、农业农村等“九大改革”,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承诺制、并联审验、不来即享、证照分离、全员聘用、全员绩效等多项改革得到国家和省市肯定;

◎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开办时间分别是国务院要求的1/4、1/5;

◎土地、用能、运输、融资、社保等要素成本大幅降低;

◎国资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农村“三变”改革持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全面完成。

创新开放双轮驱动

活力动力竞相迸发

◎五年来,新建各类创新平台92个,引进研发人员3652名,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1.4%,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至3.6%,企业申请各类专利近千项。

◎获批建成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3个开放平台,粮食、肉类、跨境电商等8个指定监管场地,开通12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

◎入选“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社会治理体系形成

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五年来,始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于新区社会治理全过程,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法治环境等“九大整治”。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逐步健全,执法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在人口、车流倍增情况下行政诉讼、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交通事故伤亡数、信访案件大幅下降,新区营商环境、法治环境、社会治安显著优化。

生态产业延链集聚

实体经济快速壮大

◎五年来,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引进产业项目487个、投资2115亿元,十大生态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高标准建设绿色化工园区,两年内引进产业项目150个、投资超200亿元,项目建设创多项全省、行业新纪录;

◎建成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中科曙光、华为、国网云等29家大数据企业入驻新区;

◎种养加、产供销现代农业循环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商贸物流产业年贸易额突破2000亿元,西部恐龙园等一批特色旅游景区深受游客青睐,旅游综合收入倍数增长。

城乡建设协同推进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五年来,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开发建设面积由120平方公里增加到200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8%提高到70%,城乡道路里程数由750公里增加到1110公里,开通公交线路38条、新增公交400辆,建设各类住房10.1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7万户、农村危旧房改造392户,建成商业综合体7个、酒店宾馆50家,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备。

◎脱贫攻坚任务高标准完成,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24个保留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城市绿地率由29.8%提高到35%,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污水收集处理率100%。生态修复1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7万亩,“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创出新经验。

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五年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建设各级各类学校53所,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人数达3.6万人,积极争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科教园区建成院校7所、在建9所,入驻师生7.5万人,与800余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1家,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改造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45个,形成群众“15分钟就医圈”。

◎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建成各类文化场馆40个、各类体育场所987个,人均体育场地增至5.5平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3倍。积极推进群团改革,联系群众作用有效发挥。

“十四五”: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兰州新区充分履行国家赋予的“极、地、台、区”战略定位,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黄金五年”。

“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及国家级新区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

◎紧紧围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机遇;

◎把握新阶段、践行新理念、融入新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速产业集聚、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能级、优化生态环境,将兰州新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

◎坚守国家赋予的“极、地、台、区”战略定位,结合发展实际,用好先行先试政策,以“四区两新”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兰州新区快速崛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18%以上,实现跨越式增长,区域经济增长极作用明显。

◎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现代新城功能更加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

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区

◎紧盯“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定位,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实施“335+X”产业倍增行动;

◎重点打造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3个千亿级产业,先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城市矿产3个五百亿级产业和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5个百亿级产业;

◎大力发展新基建、新业态、新消费,在人工智能、职教产业、应急产业等方面创新突破;

◎积极培育新的税源增长点、高质量发展支撑点。

打造集成改革先行区

◎树立世界眼光、坚持问题导向,学习借鉴深圳、浦东等地改革创新好经验好做法,紧盯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不断深化系统改革,持续在政府效能、绿色金融、要素配置、项目服务、国资国企、空间利用、创新开放、城市治理等方面突破;

◎以改革实效激发活力、抢占先机、应对挑战,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区经验。

打造创新驱动引领区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实施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搭建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中心和“双创”示范基地,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培育一批行业“产品冠军”;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争取更多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创新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新区,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提高到4%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

◎实现从学习模仿向自主创新、引领创新迈进,建设西北地区创新策源地和产业人才汇集地。

打造生态治理示范区

◎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科学优化国土空间保护格局,统筹推进未利用地开发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国土资源高效利用一体推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在北部打造永久生态防护长廊,阻挡风沙、涵养水源、改善气候;

◎实施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工程,为黄河中上游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崛起提供新区样板。

打造城市建设新标杆

◎统筹“区县协同”管理体制,探索“一区多园”管理模式;

◎主动承担兰州中心城区拓展扩域责任,融入兰白都市圈、兰西城市群建设。

◎加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持续完善城乡服务功能;

◎加大教育文化、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等优质资源供给;

◎建设“一带一路”职教国际合作示范区。

◎加快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步伐;

◎加强法治新区、文明新区、平安新区、和谐新区建设,全面建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西北现代化城市新标杆。

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以建设国内大循环的西部“加油站”、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接点”为目标,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做好对内对外两篇文章。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广度,引领交通大联网、产业大对接、资源大共享,做大做强经贸合作,申建进口药品等特殊口岸,积极申创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片区和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进出口贸易额快速增长、全省占比明显提升,筑牢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新高地。(记者 魏晓倩)

2021-01-12 ——新区工作报告解读(一) 6 6 兰州新区报 c231981.html 1 “十三五”收获满满 “十四五”期待多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