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0年08月21日
第05版:牢记嘱托 砥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一周年 特别报道

铸就工匠志报国

即将启用的学院图书馆。

学生在进行实际操作。

老师向学生讲授机械维修技术。

学生在展示插花技艺。

晨光中的培黎职业学院。 本版图片由 新甘肃·甘肃日报 记者 张铁梁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光庆 李近远 顾丽娟 范海瑞 杜雪琴

在山丹培黎学校向西不到1公里的地方,一所崭新的培黎职业学院正在拔地而起。

今年7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培黎职业学院正式成立,学校秋季招生工作如期开展。

这座曾寄托着“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美好愿景的学院,在新时代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丹培黎学校考察。总书记与山丹培黎学校很有缘分,也很有感情。上世纪80年代,培黎学校恢复重建,习仲勋同志欣然应邀担任名誉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时候,曾推动企业资助过这所学校。到中央工作以后,他也一直关心学校的发展。2014年、2015年他访问新西兰、英国时,曾对艾黎先生、何克先生给予高度评价。

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认真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为国家所需的人才。我支持你们!”

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怀和殷切嘱托,极大地鼓舞了培黎人的信心,也为我省办好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殷切期望 指引前行方向

7月13日,培黎职业学院操场上正在举办张掖市职业教育宣传周活动。操场一角的展示台上,摆放着各种花束,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生在展示艺术插花。

刚参加完高考的赵雪婷回到学校,和老师一起帮助学弟学妹准备今年的甘肃省中等专业学校技能大赛。去年她以艺术插花技能参加甘肃省中等专业学校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三等奖。

机电专业三年级毕业生钱莉说:“总书记视察时讲到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让我备受鼓舞,觉得只要自己努力,职业教育也有很好的前景。”

一年来,各方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自己在学校里也得到了很多机会,不仅专业技能、文化课成绩得以提高,学习能力、管理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今年高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希望将来成为一名机械制图师。”钱莉说。

振奋、鼓舞、激励。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增添了培黎人的信心,也增强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和钱莉同班的曾学成说:“受到总书记的鼓励,我对车床技术、机械制图更有信心了,成绩也明显提高。去年参加张掖市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三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机电专业教师濮美玲负责介绍学校的智能家居实训室。

说起学校的变化,濮美玲感慨地说,以前社会认可度不高,自己没有归属感,有时也会倦怠。总书记来过以后,学校知名度提高,许多院校、企业和学校进行深度合作,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激励着教师们积极参与到教学工作中。

“我们对职业教育更有信心,对教师职业更有信心。作为班主任,我在课堂上常借用总书记的话来鼓励同学们,要发扬大国工匠精神,掌握一技之长,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快被调动了起来。”濮美玲说。

牢记嘱托 办好职业教育

深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激励着山丹培黎学校全体师生奋发进取,争创优异成绩。

高登军是山丹培黎学校一名农学专业老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学校后,高登军的干劲更足了。“我要带着学生参加比赛,帮助他们取得名次。但我更重要的工作,是教会每一位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和高登军一样,机电专业教师张浩功一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最近一段时间,他和团队老师经常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加班加点,为制作教育能力大赛的视频忙碌着。张浩功说,总书记视察之后,工作更有干劲。“这应该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改变,现在职业教育更受重视,我信心十足,目标坚定,一定要把自己所学教授给学生们,让他们成为更有用的技术人才。”

教师奋发有为,学生精攻学业。培黎职业学院校长彭东军说,一年来,学校发生了明显变化,全体师生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增强,学校发展方向、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先后和多所省内外学校、企业在学生就业、教师培训和专业建设等方面都建立起合作关系,产教融合明显加强,极大地推动了培黎职业学院的建设,学校的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

机电专业教师耿建红对此深有体会,因为学校一度招生困难。“当时学校春季招生时,很多学生都不愿上职校,觉得没有前途。”去年以来,学校和很多企业、院校签订了协议,学校教资、基础设施都发生了改变。“有了院校、企业提供的平台,老师参加培训的机会增多,平台更广,资源更加丰富,老师教学水平也明显提高。”耿建红激动地说。

“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张掖的职业教育上了一个大台阶。”临泽县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张自国说。随着今年升学通道的打通,学生可以选择继续到高校深造,也可以就业,社会、家长和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常年困扰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难问题也明显改善。

山丹培黎学校党委书记张有武表示,一年来,学校在项目引进、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今后将继续构建以全日制中职教育为主,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格局,为国家实体经济培养更多合格的技能型、工匠型人才。

院校升级 迎来发展机遇

7月20日,一个好消息传来,培黎职业学院正式成立,山丹培黎学校升级为培黎职业学院。

“建设好培黎职业学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务实举措与具体行动。”张掖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殷大斌说,在山丹培黎学校基础上成立培黎职业学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张掖市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坚定决心,这将对张掖市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元立体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走进新成立的培黎职业学院,宽阔的马路,漂亮别致的教学楼,操场上新铺的塑胶跑道和草地鲜艳明亮,校园里四处都是绿树红花……“真漂亮!”这是培黎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同学葛金金第一次来新校区的真实感受。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丹培黎学校时,培黎职业学院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封顶,经过一年紧张忙碌的建设,一期工程中一、二号教学实训楼、功能组合楼、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学生公寓及附属用房、教师公寓、师生餐厅、学习广场和运动场看台等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秋季招生工作如期开展。新学期开学后包括葛金金在内的1546名学生将搬到新建校区学习、生活。

“对照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学院教学实训、综合实验、运动场地等基本条件均已达标,现有条件可容纳150名教师和2600名学生住宿、3000名师生同时就餐。”培黎职业学院(筹)党委副书记杨城说,学院建设完全满足学生、教师学习生活需要。

“以前老校区一个宿舍住8名同学,教室里木头桌椅许多都是坑坑洼洼的,操场是水泥的。”葛金金说,搬到新校区后,声乐课教室给每个学生配了钢琴,终于结束了和同学共用一台钢琴的时光。

一年来,为加快职业学院建设力度,张掖市各部门组成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整合人力、资金推动项目落实,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从全县遴选干部充实到学院,缓解了师资力量缺乏问题。目前两批新招教师70人已于6月1日入校开展工作。按照学院首期招生需求和高校教师培养要求,制定了教师培训方案,并积极与省内外高职院校进行联系对接,将分批赴省内外高职院校培训。

培黎职业学院以全日制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国际合作办学。“2020年首期将开设现代农业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旅游管理和应用英语5个专业,计划招生500人。”杨城说,未来几年将继续规划建成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智能技术、国际经贸、文化旅游和健康管理等6个院系。

“这些专业都是面向当代产业发展的需求所设立的。”彭东军告诉记者。

技能报国 铸就大国工匠

路易·艾黎“努力干、一起干”的艰苦奋斗精神和“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教育实践精神,对张掖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技术人才不会凭空出现,大国工匠不是天生而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后,张掖市迅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打造“一品牌四集群”,通过融合资源、多元办学、职普并重、产教融合、师资提升和加大投入六项措施,持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依托山丹培黎学校,张掖市充分发挥山丹培黎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优良传统和深厚基础,着眼面向甘肃、新疆、东南沿海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全力建设培黎职业学院。仅培黎职业学院的建设,从去年到今年,张掖市就召开了7次领导小组会议,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学校建设。

“我们决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将努力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彭东军信心十足地说,将努力培养更多具有现代工匠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推动国内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交流。

“培黎职业学院将为当地建设培养人才,并面向东南沿海、新疆发展培养人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培养人才。”对于培黎职业学院未来人才的培养方向,张掖市委主要负责同志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省先后出台50多项举措,着力理顺机制体制,释放职教改革创新动能,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更上新台阶。

2019年,省政府成立由13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贯彻“职教20条”落实举措,制定改革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和目标清单。成立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组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咨询和指导作用。

为推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全省通过优化布局,提升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按照每市重点办好1至2所示范性中职学校、每县办好1所县级职业学校(职教中心)总体要求,将省属24所中职学校整合升格,新整合组建高职学院4所,全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向优质学校集中。通过购买服务、落实税收政策等方式,鼓励企业直接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鼓励各地各校积极参与产教融合试点。

全省各类职业学校瞄准我省乃至全国各地产业发展需要布局专业、调整专业结构,加快让职业教育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和相互促进。

重任在肩,希望在前。甘肃持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打开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职业教育新局面,将为更多青年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提供新平台和新机遇。

2020-08-21 6 6 兰州新区报 c207465.html 1 铸就工匠志报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