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19年01月29日
第04版:民生新闻

咚咚隆咚锵 “狮子登杆”耍起来

威武雄狮

爬上杆头

“狮子登杆”表演现场 本组图片由 丁凯 摄

本报讯 年关将至,新区何家梁村的社火排练正在红红火火地进行;热闹的秦腔在华家井村回荡;西槽村被列为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狮子登杆”正在紧张有序地准备着。春节期间一场场热闹的表演将在兰州新区上演。

1月23日中午,中川镇西槽村的村民们穿上戏服化上妆,集合到一起进行社火排练。“每年,村里都会推选出一名德高望重的人担任社火会会长,在会长的统一安排下,全村人集体出动,社火排练、演出等事宜有序进行。尤其是‘狮子登杆’,是整个社火表演中最为出彩的一部分。”西槽村村委会主任巨学军说,在“狮子登杆”的表演过程中,由一人顶狮子头,另一人顶狮子尾,沿着两根绳边舞边爬上近12米的高杆上,完成各种表演后又沿着绳子爬下来。据介绍,“狮子登杆”是一种带有杂技性质的社火表演,整个表演集中了舞蹈、杂技、美术、音乐等多个艺术形式,场面十分壮观。

今年73岁的许宝本老人是“狮子登杆”的传承人,自排练开始,许宝本老人就天天在现场指导年轻人排练。据许宝本回忆,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看到爸爸和爷爷在耍“狮子登杆”,家里至今还存放着父辈耍过的两个狮子头。“以前听老一辈人说,清朝末年这里就已经有‘狮子登杆’的表演了。”许宝本告诉记者,“狮子登杆”对表演者的要求很高,狮头需要身材魁梧有力者,狮尾需要体态轻盈灵活者,而且双方要配合默契,才能在半空中两根细细的绳子上完成所有惊险动作的表演。

在半空中耍狮子着实惊险刺激,手工制作完成整个狮子道具也不是一件容易事。许宝本老人说,狮子头需要用模具制作出来,而这个模具便是祖上传承下来的,狮身则是用上等的白牦牛毛加上织锦、布、胶等制作完成,每三年就要重新制作一次。

巨学军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狮子登杆’是兰州新区唯一一个市级非遗项目。可不能让‘狮子登杆’在我们这一代失传,所以我们年年都会表演。通过老一辈传帮带,如今很多村里的年轻人都参与了进来”。村民王伟盛算是年轻一代中较为出众的,已经可以作为“狮尾”上杆了。他说:“自己平时还得多琢磨、多练习,不仅要登得上杆,还得在绳杆上腾挪辗转,力求达到体态灵活和形象逼真。”

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只是日常排练,但是大家分工很明确,都在各自的岗位忙碌着。巨学军告诉记者,搭乘兰州新区建设发展的快车,如今的西槽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开上了小轿车。物质生活日渐丰裕,大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一到腊月都把社火排练当成一件全村的大事。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深入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乡村故事,传播农耕文化。 ”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 魏晓倩 祁瑞龙)

特别推荐

“狮子登杆”

“狮子登杆”是兰州新区申报的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由两人表演,一人顶狮子头,另一人顶狮子尾,沿着两根绳子爬上近12米的高杆,完成各种表演动作后又沿着绳子爬下来,是一种带有杂技性质的社火表演节目。

2019-01-29 6 6 兰州新区报 c107207.html 1 咚咚隆咚锵 “狮子登杆”耍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