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2013年2月2日至5日,蛇年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
那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绕过九曲十八弯,先后来到海拔2400多米的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同乡亲们手拉着手唠家常,仔细询问大家的生产生活情况。
彼时,属于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陇南,全市贫困发生率位列全省14个市州第一,贫困人口数量在秦巴山特困片区18个市中位列第一,贫困县占比全国第一,是全国区域性整体贫困的典型代表。
“找准发展路子、苦干实干,早日改变贫困面貌。”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让陇南儿女铆足干劲。
深情牵挂,激发奋进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汇集多方支持,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尽锐出战、全民动员合力攻坚,探索出了片区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条路子。
2020年11月,陇南最后三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至此,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70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个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全市农民人均年收入从2011年的2621元提高到2020年的8376元,年均增长13.77%。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2021年以来,全市上下健全机制防返贫,固本培元强基础,扎扎实实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精耕乡村,聚力振兴。今年,陇南又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差异发展,示范引领、梯次推进,内外兼修、建治并举,政府主导、全民共建的原则,紧紧围绕建设“三城五地”目标定位,以乡村建设为重点,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高标准、高水平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行动。
“日子越过越有盼头!”高低错落的各种古树木绿意盎然、姿态各异,绵延悠长的石板街道和具有民俗文化的广场相映成趣,在武都区枫相乡亚滩古村,村民无不感叹家乡巨变。
⒊天堑变通途城乡面貌焕新颜
十年来,一个个美丽村镇诠释了风景,描绘着故事,一条条道路像是陇南经济发展生机勃勃的血脉,彰显了精神,书写出成就,带着希冀走向远方。
“这个城市真正亮豁了起来,白龙江灵动了起来,高速公路靓丽了起来,整个城市充满生机活力。”市区群众孟晓露说。
让宜居之地变得更美,是陇南从未停止的追求:城区改造,提质扩容,展露新颜;完善设施,清洁环境,乡镇变脸……
十年来,陇南统筹推进市区、县城、小城镇、美丽乡村“四位一体”建设,城乡面貌变化翻天覆地。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陇南分层次、多模式、全域化推进,精心呵护绿水青山,持续整治人居环境,一大批贫困山村变身美丽乡村。
为彻底改变村庄“脏乱差”现象,陇南大力推进“风貌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等,开展拆危治乱,按照村庄规划,重点对路、水、厕、沟、塘、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建设。
在城市建设上,陇南以经天纬地的理念优化宏观空间布局,处理好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守护好山水格局,并见微知著搞好微观空间治理,提升城市品质。
在陇南各县区,旧城区“双修”、新城区开发齐头并进,道路、供排水、网络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湿地公园、文化广场等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用,彰显出陇上江南的独特魅力。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生活在大山深处的陇南群众,对于路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情与记忆。
长期以来,陇南境内高山峻岭与河谷沟壑错落相接,层层叠叠的山岭犹如屏障,将这里与外界隔绝。
回望十年来的陇南,更像打开了一部交通建设史:
随着2017年兰渝铁路全线通车,打通了陇南北上兰州、南下川渝的通道,“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投入运营,陇南迈入“动车时代”;
2018年陇南成县机场建成通航,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一线城市,仅用一年半时间提前完成规划五年的客运量目标;
两徽高速、渭武高速建成通车,武九高速、景礼高速、康略高速开工建设;
不仅如此,乡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所有建制村通了硬化路,公路通行能力显著提升,3200多个村全部通上了水泥路,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窘境。
如今的陇南,“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陇南从“死角”地带,变成了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
⒋美丽陇南山清水秀绿意浓
十年来,陇南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行动指南,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让陇上江南的绿色底色更加浓郁。
有的守着绿水青山受穷,生态很好,百姓很穷;有的简单复制发达地区经验,照猫画虎,始终走不出“在落后中发展,在发展中落后”的怪圈……类似这样西部贫困山区普遍的发展困惑,也曾困扰陇南。
建设美好家园,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被重塑。
2019年8月,在甘肃考察中听取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十年来,在陇南,绿色发展成为广泛共识。陇南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格落实河湖长制,统筹推进“两江一水”综合治理,空气质量、水环境指数稳居全省前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如今的陇南,天越来越蓝,山越来越绿,水越来越清。
这是一组自带“美颜”效果的数据——
积极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5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78%,高于全国19.74个百分点;
2021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3%,居全省第一;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7项,水土保持率达到73%;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天然林保护935.9万亩、人工造林50.1万亩……
山清水秀换来“点绿成金”。经过多年的发展,陇南生态优势逐步显现、发展潜力不断释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绿色工业和文旅康养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生态红利”。
2021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679.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累计接待人数945.42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29.03亿元,持续成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生态美,产业兴。当不少地方依赖“门票经济”时,在陇南康县等地,将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结合,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让游客坐下来、住下来、静下来,打造“不要门票的大景区”。
“以前我在上海当厨师,月收入4000多元,后来看到家乡发展乡村旅游,便辞职回家开办农家乐。”康县长坝镇花桥村村民卯张宝感叹,好风景带来了好光景。
⒌民生增福祉群众获得感更强
十年来,陇南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呼应民生需求,破解民生难题,补齐民生短板,兜牢民生底线,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老百姓的事,就是国之大者。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甘肃看望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表达美好的新春祝福,强调各级干部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遵循总书记重要指示,陇南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善民生蹄疾步稳:增投入、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建机制、促公平,经济发展更具民生温度。
对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医疗等问题,陇南频出“大手笔”——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2013年以来,全市新建各类中小学校、幼儿园332所,累计实施各类学校单体改扩建项目6000多个,新增学校占地面积150.8万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2022年,全市分别有15、16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实打实的成绩刷新了一个又一个纪录,让陇南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正逐渐成为现实。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落实,成效明显。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医疗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
社会保障体系统筹城乡,全面覆盖。妇女、儿童、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科技、体育、史志、档案、文艺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所有的出发点,是民生;所有的落脚点,还是民生。
面对多次暴洪灾害,全市上下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全面落实灾后重建各项政策,迅速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统筹推进交通、水利、农田修复、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建设;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市上下严防严控,未有懈怠,迅速开展患者医治、流调排查、核酸检测、设卡封控、物资筹集、社会稳控、舆论引导等各项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放眼陇南大地,一个个民生工程、一项项惠民举措,都反映了群众生活的巨大变迁。
⒍建好“桥头堡”改革开放翻新页
十年来,在永不停滞的改革开放脚步中,陇南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以改革开放实际成效推动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今年上半年,陇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
这既体现了陇南经济稳中向好、稳步提质的发展态势,也与陇南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等密切相关。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
陇南,是甘肃这柄美丽的“玉如意”中最美的一角: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交汇点的独特区位优势,为陇南未来发展积蓄无限潜能。
如何更充分地发挥陇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作用,如何通过更深层次改革激发新活力,如何用更高水平开放增创新优势……一个个全新的课题,需要用果敢的探索不断给出“最优解”。
十年来,陇南应声而动,深化改革、全面开放,克服困难、坚定开放,互惠共赢、主动开放。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建好“桥头堡”,深耕“陇蜀圈”,扩大“朋友圈”——
对内,聚焦“两新一重”、乡村振兴、社会事业、“双碳”等领域,市委、市政府领导“责任上肩”,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一抓到底”,以清单为“作战图、军令状”;对标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出台“一把手工程”机制、重点项目落户奖励办法、项目代办服务工作机制等一系列招商引资制度,力争在竞争中赢得优势。
对外,陇南内引外联抓招商,筑巢引凤强园区,通过聚焦招大引强“补链招商”。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多次带队赴川渝、福建、江西等地开展招商引资。
从西部陆海新通道,到建设节点城市、打造交通物流要地;从深化改革、不断简化办事流程、努力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到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投资创业洼地”;从“走出去”参加各种宣传推介活动,到“引进来”连续举办多领域节会……
拓展势能、增添动能、发挥潜能。放眼今日陇南,开放力度前所未有。
蹄疾步稳谋发展,笃行致远开新局。
陇南儿女笃行不怠、只争朝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陇南将围绕建设“三城”打造“五地”、促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继续铆足攻坚克难的拼搏韧劲,发扬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淬炼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陇南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