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22年08月16日
第02版:综合

刀刃向内祛“沉疴” “优”无止境激活力

——陇南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上接第一版)

强基础、优服务

甘做企业“保姆”,让企业“愿意来不想走”

“通过政务中心‘一窗通办’窗口,我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公司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现场一次性领取了营业执照、发票和税控设备,并且政府还免费提供了公司全套5枚印章。”拿到营业执照的宕昌县军胜工程有限公司法人甄有军激动地说。

这是宕昌县政务服务中心企业开办专区“一窗通办”综合窗口受理开办的首家企业。“一窗办、零成本”的企业开办新模式,正是我市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典型缩影。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群众感受最真切。

过去,企业开办需要跑遍公安、税务、社保、银行等多个部门,花费上千元、耗时数日才办得下来,有时碰到需要提供各种证明的情况,还要反复跑、多头跑,费时又费力。

如今在陇南,企业开办“1天内”“2天内”办结已成为常态。不仅如此,我市还实施首套印章刻制由政府买单、证照免费寄送,真正实现了企业开办高效率、零成本。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针对以往企业开办过程中的堵点、痛点,我市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积极打造掌上能办、网上通办、政务大厅全程可办、线上线下融合的便民利企政务服务模式。

在武都区,区政务服务中心在政务大厅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形成接待受理、沟通协调、分类处办、综合研判、答复反馈的全流程管理;

在成县,已形成“县级政务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所-6个专门分中心”的“1+2+6”政务服务体系;

……

便利,来源于把该取消的审批取消、能简化的证明简化、可共享的信息共享、能压缩的环节压缩,把能下放的权力放到离群众和企业最近的地方。

企业开办只是第一步,落地后的长线发展,需要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我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减材料、减程序,提速度、提效率,从企业服务需求出发,“大招”“实招”频出——

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清单化管理,主动深入企业开展走访和电话回访活动,重点跟进未开工及形象进度慢的招商引资项目,全市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和拟签约项目代办各类行政审批手续共87项,涉及项目签约金额81.75亿元。

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综合服务窗口作用,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从开办、项目审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全周期代办服务,对已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回头看”;

畅通招商引资咨询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市县两级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和投资咨询业务,截至7月份,招商引资服务热线全面受理投资咨询、企业投诉和项目服务电话56起,及时回应客商咨询事项……

“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已成为当下政务服务企业的主导思维。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引得企业家们纷纷点赞。“政府全力支持我们企业在陇南投资兴业,为我们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保姆式’服务、让我们舒心经营、安心发展。”陇南市万红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亚蒙说。

转观念、谋长远

抢占发展高点,让企业“强筋骨长肌肉”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把“尺子”,检验着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工作作风,也检验着一个地方的社会生态和文明程度。

惠企政策是“及时雨”,以前,总有企业抱怨,政府出台了惠企政策,自己却不知晓,也不会申请;也有企业反映惠企政策兑现难、兑现慢……

针对这些问题,我市出台了《陇南市招商引资项目代办服务工作机制》《关于切实做好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及意向项目推进落地工作的通知》《陇南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机制》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

让惠企政策不仅“出得来”,更“落得实”,我市各营商环境牵头部门坚持开门纳谏、问计于企,面对面听取企业诉求、宣讲惠企政策,更是体现了政府的诚意。

市招商局认真开展“政企面对面、服务心贴心”活动,定期走访调研招商引资企业,全力化解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对符合条件的徽成健康谷中医药康养产业园项目、金徽矿业等项目兑现奖补资金;

市财政局认真解读优化营商环境涉财领域政府采购、深化“放管服”改革等相关政策文件;

对于重大建设项目、疫情防控项目、民生工程,市生态环境局开辟绿色审批通道,采用“即报即受理”“即受理即公示”“边公示边技术审查”的方式,及时完成项目审查审批工作……

法治是优化营商环境之“本”,是企业最好的“黄金甲”。

为此,市委依法治市办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陇南市加快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市中院创新服务举措、延伸司法职能,不断疏通“堵点”,优化助企路径,加大企业申请执行案件的执行力度……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谁“等得起”“坐得住”,也没有谁可以袖手旁观、坐享其成。如今,在陇南各级政府部门,“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深植人心——

徽县突出党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两新”工委牵头抓总、主管单位具体负责、乡镇社区兜底管理的联动会商、调度协调机制。

“我们工信部门作为企业的‘娘家人’,就是要经常深入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及时协调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和成长发展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武都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王永进说。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营商环境好,则市场活力足;营商环境优,则发展后劲强。

如今,陇南大地风清气正,开放提速,发展正盛。上半年,全市共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6个,签约资金49.8亿元,实现省外到位资金82.03亿元,同比增长128.37%。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打造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持续增强竞争软实力,陇南将不懈努力!

2022-08-16 ——陇南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综述 4 4 陇南日报 c328707.html 1 刀刃向内祛“沉疴” “优”无止境激活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