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22年08月09日
第02版:综合

徽县江洛镇:“稻虾共养”让农民走上生态致富路

王宝成向记者展示“稻田虾”。本报记者 高琼 摄

本报记者 高琼

8月的徽县,蛙声阵阵,蝉鸣声声。走进江洛镇石头坪村,绿油油的稻田被风吹起千层浪,稻田里不计其数的小龙虾在觅食,呈现出一幅稻虾共生的生动图景。

30多岁的致富带头人王宝成正是这片“稻田虾”养殖的主人,做了十几年的养蜂人,今年春季他对这片“稻田”打起了主意。谈起稻田里试养小龙虾的初衷,王宝成笑着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龙虾已经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这两年受疫情影响,外地小龙虾滞销严重,而我们这边却是供不应求,于是便有了自己养殖的想法。”

田还是那块田,但种田的理念变了。王宝成说干就干,6月初,他购买了800斤虾苗投入10亩稻田。不到两个月小龙虾的体积已经翻了三四倍,现如今,已陆续销售了300多斤成年虾,预计产量3000多斤,以每斤30元的市场价算,收入将达到7万元。

“前几天,在抖音里看见徽县有本土小龙虾了,就赶紧来买几斤。”看到生态养殖的小龙虾,前来购买的张先生很是开心。

王宝成告诉记者,这几天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有县内的老乡,也有周边县区的,都是预定小龙虾的,每天晚上捞出的小龙虾,基本在第二天中午12点之前就销售完了。

“随着小龙虾试养成功,我准备逐步扩大养殖规模,并将这种套养模式推广给其他种植户。”看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稻田,王宝成信心满满。

“稻虾共养”模式为农户开辟了一条新的绿色发展致富路,小龙虾在稻田里活动,为稻田除草、松土,其排泄物则为水稻提供肥料,产出的稻谷品质高、无公害。而水稻根系发达,为小龙虾提供了遮阳护荫的栖息场所,水稻收获后,秸秆沤水易招引蚯蚓,这些又是小龙虾最好的天然饵料,这样养出的小龙虾品质好、个大味美卖相好。

江洛镇党委书记张志东表示,发展“稻虾共养”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积极探索,是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不仅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效果,还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三赢”。

2022-08-09 4 4 陇南日报 c327449.html 1 徽县江洛镇:“稻虾共养”让农民走上生态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