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22年05月09日
第02版:综合

开放叩响活力之门

——我市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侧记

(上接第一版)

完善顶层设计,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开放,是一个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打造出一方对外开放的高地、投资兴业的洼地、安居乐业的福地对我市来说尤为重要。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把开放开发和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第一抓手的重大部署。

进一步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制定了《陇南市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设立了招商引资工作单项奖,完善了招商引资指标体系。

同时,制定出台了《陇南市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机制》《陇南市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落户奖励办法》《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年招商引资提效行动方案》《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顾问聘用办法》《招商引资意向项目动态管理机制》《2022年赴外招商引资计划》《“民企陇南行”活动方案》等政策和措施。

此外,我市还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进程,认真落实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不断优化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坚持对项目落地情况一季度一通报,督促县区、园区加快项目落地建设进程,高效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标。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明确了工作职责,靠实了工作任务,调动了各方工作积极性,为全市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强化路网建设,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开放取得实效,交通建设不可或缺。

陇南作为大西北通往大西南的“门户”和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西北区域与西南区域连接的要冲,南依成渝经济圈,东连关天经济区,北靠兰州新区,西接大九寨旅游经济圈,是甘肃省南向开放桥头堡和承接四川省北向合作的要地。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加强路网建设,是开放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潜力所在。

工作中,我市坚持以交通路网的建设打通开放发展的“脉络”,以路网的大发展带动对外开放的加速跑。

目前,我市武罐、十天、成武等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天陇铁路,武九、景礼、康略等高速公路均在加快建设,我市正在打造连接东西、贯通南北、覆盖城乡、公路铁路机场配套、陆运航运水运协同的立体交通网络,这成为我市走出去、引进来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

日渐完善的交通路网,铺设的不仅是道路,更是我市对外开放的新路基。

打通的不仅仅是交通路网。近年来,我市还多措并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全力打通“网路”,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网络里的近在咫尺,拉近了我市与外界的距离,加速了我市对外开放的步伐。

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网路互通……从“通”到“畅”,从一条线到一张网,作为“一带”和“一路”重要的一个接点,我市无论是向南还是向北,都“左右逢源”,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搭建展销平台,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窗口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搭建各类展销平台是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

工作中,我市抢抓省上“重点做好南向文章”政策机遇,向西南加强与成渝地区交流合作,建设甘川渝开放合作试验区、陆海新通道协作区、甘肃南向开放先行区;向东部沿海用好青岛东西部协作平台,加强与毗邻地区的务实合作,提升区域协作发展水平。

始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领军挂帅”“带头冲锋”,全方位宣传、推介我市,传递陇南声音,展示陇南形象。

去年7月,市委书记张柯兵率我市党政代表团赴成都市开展以“聚焦‘一带一路’,深化陇蓉合作”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今年3月,张柯兵又带领招商小分队赴福建省厦门市、江西省九江市开展招商引资,上门对接洽谈。

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永革更是在多次会议或活动中推介时说,陇南始终把开放开发和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抓手,不遗余力改善投资环境,着力打造服务“高地”、引资“洼地”、兴业“福地”,让广大投资者放心投资、舒心生活、安心发展。

各县区主要领导带队赴深圳、浙江、四川等地考察对接招商引资工作,并加强与上海东方龙商务科技集团合作,组织多家企业对接,力争吸引一批好项目、优质项目落户陇南。

2016年至2020年,我市先后与陕西省的汉中市、宝鸡市,白俄罗斯格罗德诺州,重庆铜梁区,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朋友圈”不断扩大。

我市还坚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近年来,举办了花椒节、核桃节、油橄榄节、苹果节,参加了兰洽会、药博会、西洽会、西博会、西交会等省内外重大节会活动。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市召开的“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等重大国际节会,更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开放的陇南。

抓好全省统一部署的民企陇上行、浙商陇上行、千名陇商回家乡、粤商陇上行等系列活动,主动出击,搜集各方投资信息,全面拓展招商渠道和网络。

如今,我市正在享受着“开放”带来的红利。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至2021年年底,我市共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777个,签约资金1470.15亿元,累计完成到位资金685.35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以最优服务提升开放软实力

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工程建设项目联审机制、打通项目配置要素堵点、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去年,我市出台了《陇南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从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提升政府监管服务能力等四大方面推出29条措施,进一步为企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发展的软实力,是一个地方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客商最看重的内容之一。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效能、激发活力、促进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主动创新政务服务和管理理念。

工作中,我市以便民利企为目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不来即享、不见面审批”,完善“一网通办”,推行“一窗通办”,打通堵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将“办事不求人”真正落到实处。

全面落实项目代办服务措施,严格履行依法依规签订的各类招商引资合同、协议和承诺的优惠政策,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招商环境。

同时,我市高度重视客商服务工作,设立了招商引资咨询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客商咨询和投诉,积极开展涉企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以优质的招商环境吸引客商投资。

积极落实企业走访制度,对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实行清单管理,提供“全程式、跟踪式、管家式”服务,凝心聚力打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投资环境。

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打造了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沃土,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朋友圈”,吸引了更多客商来我市投资兴业。

展望未来,我市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包容的胸怀拥抱世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高质量发展,向世人展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辉煌灿烂的新陇南。

2022-05-09 ——我市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侧记 4 4 陇南日报 c313152.html 1 开放叩响活力之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