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21年02月10日
第02版:综合

大垭村:农民变身“技术员”

    本报记者 王 芳

    今年51岁的武崇明是成县陈院镇大垭村的第一批技术服务队队员。

    “每年都会出去,最远到过临夏和青海。”武崇明说,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对林果进行管理和嫁接,“一年出去4个月左右,一天150元,大概能挣1万多元。”

    “我种了二三十年的核桃,掌握的技术都是从平常的管护工作中不断摸索出来的。”武崇明告诉记者,现在村里的技术服务队有170多人,基本实现了一户一个技术员。

    大垭村是远近闻名的林果村、科技村,2007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绿色小康村。近年来,立足丰富的核桃资源优势,大垭村把发展核桃特色产业作为助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引进优良品种,加强综合管护,同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大垭村核桃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4年以前,大垭村核桃树普遍存在品种混杂、种性退化、结果晚、产量低等问题,核桃产业的潜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群众依靠核桃增收致富的效果并不明显。

    如何才能发挥潜质,让漫山遍野的核桃树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核桃高接换优成为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

    技术培训、操作实践、综合管护……通过进一步培训实践,武崇明的技术更加“炉火纯青”,而村里越来越多的人成了实打实的“技术员”。

    “高接换优之后,不仅产量增加了,村里人也多了一个增收门路。”武崇明透露,为了解决核桃树的病虫害防治,村里这几年自己熬制防病害的石硫合剂。

    据介绍,截至目前,大垭村已种植核桃树1800多亩,实现了核桃树整村覆盖。2020年,全村核桃收入近200万元,其中技术服务收入60多万元。

    当下,正是核桃树综合管护的关键节点,“要是管护不好,直接影响一年的收成。”武崇明说,虽然核桃的价格有些低,但是每年的量都在增长,所以总账算下来还不错。

    “去年家里的30亩核桃收入了2万多元。”武崇明说,这几年新品种核桃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比以前的老品种好卖,只要管护得当,等到盛果期,核桃带来的收益将更加明显。

2021-02-10 4 4 陇南日报 c236780.html 1 大垭村:农民变身“技术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