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20年10月23日
第02版:专版

情系陇南 关注陇南 祝福陇南

    图为张学忠(前右二)在康县参观。

    图为考察团在武都区参观。

    图为考察团在宕昌县参观。

    图为考察团在徽县参观。

    图为考察团在成县参观。

    图为考察团在康县参观。

    图为考察团在宕昌县参观。

    8月8日至8月17日,四川省委原书记(曾任陇南地委书记)张学忠同志在原陇南地委书记赵麟祥等老领导的陪同下,来陇南市县(区)回访考察。

    在为期10天的考察活动中,张学忠一行先后来到文县碧口镇李子坝村、马家山茶园,武都祥宇油橄榄公司、市委市政府原办公场地、南山公园、吉石坝物流产业园、深圳中学和两水实验中学,宕昌县哈达铺镇、南河镇、官鹅沟自然风景区,西和县晚霞湖景区、档案馆、博物馆,礼县秦文化博物馆、春天药业、石桥镇古泉村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两当兵变纪念馆、老南街、云屏乡,徽县金徽矿业、金徽酒厂、永宁镇苗木基地,陇南利和萃取有限公司、成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成县大路沟核桃科技示范园、陈院镇贵妃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康县长坝镇花桥村、王坝镇何家庄村、康县陇南根据地纪念馆等地,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了解我市经济建设、城市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富民产业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经济社会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接受红色革命教育。8月17日,回访考察活动结束时,在康县召开了座谈会,张学忠、赵麟祥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回访考察中,张学忠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高度评价了近年来陇南市县区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成就和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表示,通过参观,看到了近年来陇南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切身感受到了陇南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并对今后陇南的发展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希望陇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陇南发展经验,推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典型,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干群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推动我市各项事业有新的发展。

    难忘陇南 点赞陇南

    张学忠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陇南工作了五个年头。陇南人温暖的人情、淳朴的作风、勤苦的干劲加上生机盎然的山山水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那时,比较突出的实情是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文化落后、信息闭塞,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贫困是那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扶贫工作是那个时期的一项中心任务。2008年“5·12”地震之前我来过陇南一次,阔别近20年之际回头看陇南,感到变化不小,到处面貌焕然一新。过了10多年后的今天,又一次来陇南,耳闻目睹的新鲜之事让我目不暇接,欣喜不断,感慨振奋,萦绕心间。总的感觉是:陇南变化很大,和过去相比有三个突出的感受:

    第一,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这次来陇南看到我们各个地方发生了根本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很深。你想想看,以前老百姓过的什么日子?我和陇南老百姓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次走了八县一区,看到处处都有新变化。我昨天在成县讲,这不是一般性的变化,是全域性的变化,从上到下,各个产业,各行各业,每个领域都有很大变化。从基础设施到通讯领域,从卫生战线、文化战线到生态环境,从城市到农村,从群众的生活状况到精神状态,等等,变化无处不在。2008年我来武都的时候,看到武都和当年相比旧城镇的基本面貌未变。现在来看,铁路、高速公路都已建成,一座功能齐全、热闹繁华的崭新城市呈现在面前,感觉就不一样了。那天早饭前我到东江新区“5·12”广场去看,眼前一亮。广场建设得很宽敞,东西走向连接江边的公园也建设得很美观,广场上唱歌的、跳广场舞的、打太极拳的,还有在马路上打着红旗,穿着校服、运动服,整整齐齐环城赛跑的,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北京、成都等大城市人们的娱乐方式武都、成县等地都可以看到。这种全新的感受,这种人民安居乐业的氛围,令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真是太平盛世啊!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去欧洲,看到我们国家的差距,感慨什么时候才能赶上欧洲,简直是不敢想,现在的环境和变化不就是和欧洲国家一样吗?还有电商,这是陇南的一个亮点。当年我们在陇南发展林果产品,一愁产品形不成批量;二愁即使实现了规模产品,又怎能从深山运到城市?现在电商让陇南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全国,甚至走向世界,这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非常可贵的干群实干精神。陇南的干部群众好。多少年来,陇南的干部、群众都发扬了实干、苦干的精神。从这次接触我感到,这种精神在进一步的发扬,而且是越干越会干。那时候是苦干、实干,现在是会干、巧干了,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一个地方的发展,我觉得最关键是干部。陇南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第三,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缩影。康县的变化更出乎我们想象,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处处都是亮点,让人在这里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缩影。半个世纪前,在座的很多人都还没出生。那个时候康县是全地区最落后的一个地方,给我的印象就是农民生活在深山老林里面,老太太裹着厚重的头巾,一个吊锅,老人们都喝着罐罐茶,这是当时的基本印象。这一次给我的感受,就是你们把我们不敢想的事想了,把我们没有做的梦你们实现了,所以我觉得你们的工作就是创造性的,是创新的工作,你们打造了一番新的天地,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新时代幸福的生活。我为你们的干部队伍、工作成效和发展变化由衷地高兴。

    总之,陇南的发展前景是很好的。在此,我也提两点希望:

    一是总结推广好陇南的发展经验。我觉得陇南干出这样的成绩真的不容易,要总结陇南的经验,提升陇南的经验,这是我们以后的宝贵财富。现在扶贫方面取得的成绩是重大的成果,是里程碑,但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以后的路还很远。陇南上世纪80年代扶贫工作实施过“四个一”工程,是老百姓创造出来的,我们各级领导只不过是去概括了一下,发现了这个提法好,加以推广。当时,国务院“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林乎加同志最早提出来要推广西和县的“四个一”,到西和听了县上的汇报,拿地图一看,点名要看赵五这个乡,还亲自从地图上选择了要看的村子。乡党委书记说这个村路不好走,林乎加同志说路不好走也要去。到了村里后问农户,知道不知道“四个一”?老百姓诚惶诚恐啊,但对“四个一”都能说得上,然后林乎加同志问农户说,你这个家里有什么计划?农户说我有计划,就赶紧从镜子背后拿出县乡村帮助群众制定的规划,林乎加同志看后非常感动,说“四个一”工程好,而且落实得不错。他还看了礼县、宕昌等县,认为在全地区这项工作是落实的,便在全国各地讲“四个一”,在全国贫困地区宣传、推广。后来林乎加同志让我在全国扶贫工作烟台会议上去讲“四个一”,让我去苏州、无锡、杭州农业部举办的干部培训班上去讲,让安康等地的干部来陇南考察,让郝洪涛同志到陕西去讲,还让全国扶贫基金会何载同志来陇南调研总结,这些都是历史,是初期的扶贫工作。我给西和的同志说,要把资料保存下来,保存资料就是将来能够去回忆这些珍贵的记忆,去总结我们当时走的那种扶贫路线。回顾过去的历程,再看现在的变化,我觉得就是要总结陇南的经验,这很重要。不忘记过去,才能更好面对未来。要把陇南的经验再提升,再概括,作为精神财富传承下去!

    二是打造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康县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全县就是一个风景区,整个康县就是一个风情园。当然我们也希望你们在这个基础上再精雕细刻,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全国新农村建设样板县。要一个乡一个乡、一个村一个村的再精雕细刻,把优势发挥到最充分,真正做到全国第一,特别要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我想一个更加美好的康县在今后不仅仅在省内人人皆知,而且在全国也会闻名遐迩。由衷地祝贺你们,感谢你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你们有更大更新的进步!

    9月24日至28日,省委老干局组织由省级老领导姚文仓、柯茂盛、丁泽生、李德奎、杜颖、苏志希、朱志良、崔玉琴、陈剑虹、崔正华、喇敏智、李永军、张树兰、郝洪涛等组成的考察团来我市开展考察活动。考察团先后深入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甘肃琦昆仓储物流基地、官鹅沟大景区、陇南利和萃取有限公司、陇南成县机场、陇小南网货供应中心、徽县泥阳镇农业观光园、金徽矿业、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康县王坝镇何家庄村、康县兴源土特产公司、陇南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陇南市大数据中心、武都坪垭藏族乡易地搬迁项目等观摩点,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思,老干部们详细了解了我市经济发展的新成就、产业调整的新举措、脱贫攻坚工作的新思路,倾听最真实的脱贫声音和脱贫故事,感受最实在的脱贫措施和脱贫成效。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柯茂盛:

    这次来陇南,发现变化如此之大,实在没想到,陇上江南,甘肃氧吧,我从两个方面说一下感受:

    一是陇南在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果非常显著。

    1.跨时代的变化,交通、通信、大数据用几年时间就实现,飞机通航缩短了大家出入时间,大数据系统对这次陇南灾情进行了精准判断和指导。

    2.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次到陇南很大的感受,空气新鲜、满目翠绿、山清水秀。

    3.脱贫攻坚成绩斐然,全国脱贫攻坚现场会选择在陇南召开,充分证明陇南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是一流的,质量上是有保证的。

    4.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陇南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把五大发展理念包容了进去,金徽矿业采取超前理念、规划理念,用人文企业治理体系,实现了地上是景区,地下是企业的良好现状。

    5.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陇南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党组织和政府工作人员带领陇南人民敬业、努力、辛勤的结果,陇南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6.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机场建设从规划到建成通航,倾注了广大陇南儿女的心血,电商发展得如此迅猛、快速、成果显著,都得益于陇南成熟的营商环境。

    二是陇南在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过程中找到了途径。最典型的就是把种花椒的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花椒的种植、生产、销售贯穿了生态环保理念。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德奎:

    今天参观了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整体搬迁工程,深深感受到通过脱贫攻坚,陇南市委市政府下决心把1300多户5000多藏族群众从几个山上搬下来,集中安置到这块地方解决他们的贫穷问题,解决他们的脱贫问题,下了很大决心,花了很大代价,这个说明了两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决心,也充分体现了党对少数民族的关爱,藏族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杜颖:

    陇南三个大的关键的变化:第一,我们陇南的山大沟深成为历史,天堑变通途,现在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开通了,飞机也有了,成为关东区的经济带,又和西南连成了线和片,这样对我们陇南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我感觉到关键的变化是我们的脱贫攻坚,这个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我们的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现在已经从科技脱贫、工业脱贫、农业脱贫和电商脱贫形成了全方位的生活的改变。第三,美丽的乡村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也印证了我们只要改变环境,给老百姓就能带来幸福和美满。现在是山美人更美,领导班子团结一心,带领全市老百姓和各级的干部,大家一级带着一级干,干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苏志希:

    (在参观大数据中心时建议)

    大数据应该侧重于我们陇南市实际系统,农民的数据上得来、政策下得去才是关键,让数据流动起来,这个系统跟上面的系统,上面跟线上的系统要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崔玉琴:

    (在座谈会上感言)

    陇南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在五个方面:1.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感到震撼。2.支柱产业变大变强了,油橄榄、花椒、核桃都走出了陇南的山沟沟,成了陇南的特色。3.脱贫攻坚的成果,美丽乡村建设,一个个破旧的房子变成了如今的新农村。4.城市面貌的变化,城乡建设的成果显著。5.通信网络交通变得更好,以前的陇南是闭塞的,现在则非常方便,飞速发展。

    省政协原副主席崔正华:

    一是产业灵活发展,油橄榄都走出了陇南的深山,丰富了老百姓的钱袋子,美丽乡村建设是老百姓生活的变化图。这是陇南市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二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爬山头看道路畅通,体现了我们城乡共同推进、共同发展的这样一个好的精神风貌。三是通信网络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我们走到每一个地方,都是网络发达。四是有一个团结奋进,努力进取,改革创新的领导班子。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按照中央部署扎实苦干,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永军:

    (在参观市大数据中心时建议)

    这次一路走过来,我感觉到陇南的脱贫攻坚成绩非常显著,特别是农民增收非常显著。看了大数据中心,建设得非常好,大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可视化很直观的结果立马就能供领导或者企业家决策,对陇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支撑。从事大数据政务中心建设和数据分析的这些人才,一定要舍得提高待遇,把他们留住。同时我有两个建议,大数据服务中心对陇南的市情掌握、分析和应用服务做得比较好,但是对周边的地区,对国内与陇南农产品和工业品相关的市场动态和分析可能还是空白,需要加强,比如现在陇南很多农民赖以致富的农产品已经上了期货市场,我们应该对全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实时的监测,及时的指导农民明年种什么,明年的气候会影响我们种哪些品种。我觉得要紧扣市场的变化来进行大数据分析,可能就对陇南经济的指导会更上一层楼。一个是对周边地方的了解掌握,因为知己知彼,我们现在对自己是挺清楚的,对周边可能还缺少一些更强的约束的了解。

    第二个就是说紧扣市场这方面,我们确实还存在一些差距,现在我们在政务方面服务百姓方面探索的多一些,大家把握期货价格方面,我们还需要再做很多数据分析。研究市场应该是大数据很重要的任务。现在老百姓办事容易了,大数据营造了很好的营商环境,但是要让钱进老百姓的腰包,靠的是市场,只有大数据平台,能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任何一个企业靠单打独斗,是没有办法了解全国市场的,然后利用这个市场,希望我们在这个方面能够给全省作出一个榜样。

    省政协原副主席李永军:

    (在考察康县时感言)

    2012年到康县参加扶贫工作,考察了康县兴源土特产公司。当时该公司规模很小,对康县发展土特产品的带动作用很小。这次再到该公司参观考察,公司规模壮大了,与30多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购销合作,公司建设了展销康县土特产品的很有现代气派的大厅,2019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公司主要负责人成为省劳动模范、脱贫攻坚带头人。2012年到康县王坝镇青林沟村,越野车过不了雨后坑坑洼洼的泥泞土路,我们是步行进村的。如今,不仅康县,陇南市实现了村村通硬化道路。康县的巨大变化是陇南的缩影;陇南的变化是甘肃全省巨大变化的缩影。作为退休的老同志,看到陇南翻天覆地的变化,真的是很感慨,很激动,很高兴!亲眼看到了老百姓受益。从每一个小家的变化,就能体会到这几年脱贫攻坚的成果。脱贫攻坚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党员干部,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有了如今脱贫攻坚的成效。

    省法院原院长郝洪涛:

    这次到陇南参观考察,收获很大,感触也很深。我曾经在陇南工作了整整20年,离开已经30年,这么多年来一直关注着陇南的发展变化,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能够早日脱贫,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日子。陇南9个县(区)陆续都脱贫了。农村发展变化非常大,看了非常高兴,可以说我多年的愿望实现了。

    印象陇南

    朱志良

    9月24日至28日,省委老干局组织省级老同志到陇南的宕昌、成县、徽县、康县、武都等五县区进行了实地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老同志们边走、边看、边议,越看越高兴,越说越兴奋。我曾经在陇南工作,身临其境,更是万分激动!

    陇南发生的变化,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一、交通提速了。过去,陇南山大沟深,交通状况极差,交通是制约陇南快速发展的瓶颈。武都到兰州只有450公里,但需要8至9个小时。有人戏称,到兰州办事,走212国道,坐212吉普,时速21.2公里,百公里油耗21.2公升,虽有夸张,亦是写照。有经验的陇南人都知道,询问两地路程,距离只做参考,用时才更重要。有人下午三四点到达武都后,一问到文县才120公里,执意要赶去文县,结果走到了晚上八九点。现在,兰渝铁路让陇南进入动车时代,成县机场让陇南与北上广深等11个城市架起了空中走廊,十天高速、武罐高速纵横交错,形成了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到兰州去办事,早出晚归已成寻常事。交通的改善必将大大地促进陇南经济社会的提速发展,今年的陇南旅游逆势快速增长,交通改善、出行方便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城市变靓了。我们所到的几个县区,城市面貌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举目望去,到处高楼林立,道路纵横,街道整洁,城区面积成几倍地扩大。当我们乘坐的面包车驶过武都灰崖子水泥厂时,有同志说,水泥厂多少会有些污染,建的离城区太近了点。我告诉他,不是水泥厂建的离城太近,而是城市扩张得太快。武都城区,南北扩宽,江南也建了那么多漂亮的楼房;东西方向更是加长了不少,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与此同时,还建成了滨江、5·12、江南、儿童、钟楼滩五个公园,江南湿地公园正在建设。数座大桥把白龙江南北连成了一体。新建的高楼,形状各异,彰显着个性化设计的风采。楼的外立面,有钢化玻璃的,也有五彩斑斓的,夜幕降临,“庆祝国庆”“欢度中秋”等五颜六色的灯光,把山城照得耀眼夺目。江边,不少年轻人吃着烧烤,喝着啤酒;三五成群的中老年人,或牵着孙子在江边悠闲地散步;或轻歌曼舞、自得其乐。徜徉其间,你哪里还能想象出山沟小城的模样?这里简直可以说是个地道的山区香港,武都城真的大变样了!

    三、山珍值钱了。陇南物产丰富,花椒、木耳、核桃、林果、药材等山货品种繁多、久负盛名。过去,由于交通阻隔,又缺少大宗产品,大家普遍认为这里有产品、有样品,没有商品。互联网的出现,电商应运而生,陇南的市县领导班子见识早,较早地狠抓了电商工作。电商使原来的劣势变成了优势,电商的便捷通达,使原来的批量小、保鲜难的问题迎刃而解。小而优、少而特的地方产品,插上了电商的翅膀,飞向祖国各地,满足了人们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据介绍,几个带着青皮的核桃,礼品盒包装,在大中城市价格贵,还畅销,是始料未及的;核桃带着青皮,既能保鲜,又是孩子们增长知识的教材。经营户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总结经验中加快发展。在康县兴源土特产公司,有位老同志一眼就认出了经营者,十多年前,他经营的店才十几种商品,不大点破旧的商铺。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既有加工厂房,又有宽敞展销铺面的电商店,产品种类拓展到60个,现有职工45人,供货网点突破500家,线上线下销售总额去年达到4000多万元。电商的发展,解决了农民兄弟卖难的问题,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今年,全国的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在陇南召开,陇南电商促进脱贫攻坚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四、产业壮大了。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发展,有着引领的作用。陇南在扶持和发展本地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引进外地的龙头企业入驻,发展势头良好。这次我们参观的武都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集油橄榄育苗、集中栽培、规模种植、科技研发、精深加工、市场营销、旅游体验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性企业。祥宇油橄榄产品,多次获得各种国际大奖,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被国家确定为首批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并受邀参与了橄榄油国家标准的起草,祥宇品牌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陇南的橄榄油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3%,确立了全国油橄榄集中产区的优势地位。陇南油橄榄龙头企业的发展,使油橄榄种植户不愁卖,目前陇南市已栽植油橄榄60多万亩,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组织我们参观的另一个龙头企业甘肃琦昆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是宕昌县兰洽会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全国88家规划的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之一。动态仓储中药材15万吨,年生产中药材饮片可达3万吨。2020年公司与宕昌中药材产区46个合作社签订订单种植收购9600亩。预计年销售额3.6亿元,年收益为1.68亿元,并提供100个稳定就业岗位,年解决季节性就业岗位2400人次。我们还参观了成县东西协作产业扶贫的“陇南利和萃取项目”,该项目依托青岛利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设备和技术,萃取本地花椒等特色农产品的味道精华,形成在单一味道、复合调味品、食品、大健康等行业级产品应用,以提升产业的附加值与市场应用空间。2020年5月一期工程正式投产,项目可年处理花椒、当归等产品5000吨,产值8亿元,创造120个就业岗位,帮助50000多户农民增收。他们还研究对更多的陇南道地药材药用成分进行萃取,必将大大地提高陇南中药材的地位和作用。以陇南农特产品为原料,以本土和引进的龙头企业为带动,形成了陇南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助推了陇南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全市特色产业的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对农村居民收入人均贡献3200元,占可支配收入的41.6%。陇南的产业化发展就像双机头引擎的动车一样,必然会更加飞速前行。

    五、矿山变绿了。矿业曾经是陇南的支柱产业,也是陇南环境不堪回首的痛。这次参观的金徽矿业,让我们见识了什么是绿色矿山。老同志考察走进矿区,只见四面山上绿树环绕,郁郁葱葱,中间平台鲜花盛开,姹紫嫣红。如果不是有小火车拉着矿石出洞,谁也不敢相信这就是矿区,简直就是一个高标准休闲度假村!短短几年,矿区已获得包括“全国首批绿色工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第二届国际金马奖”等国内外几十个大奖。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十分关心职工的生活,我们参观了职工上井后的沐浴室,每个人都有标准化的衣帽柜,有修脚、搓背、洗衣等免费服务。矿区有星级员工公寓,县城有一期2000多套精装修的员工公寓,员工拎包入住,并享有子女入托、物业服务等免费福利待遇。还建立了员工带薪休假、大病救助等福利制度。一座矿山见证了陇南绿色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一个企业生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六、乡村美丽了。陇南市9县区都把美丽乡村建设当作大事来抓,而以康县为最。全县350个村,村村建成了美丽乡村。其中精品村达97个。老同志这次考察了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和王坝镇何家庄乡村旅游示范点,这里的新农村建设,依山就势,因地制宜,保留传统,改造提升,不大拆大建。改造后的新农村,树在溪边,村在林间,人在景中,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农户白墙灰瓦的房屋,在簇簇鲜花、青草绿树和小桥流水的映衬下十分耀眼,远处不时传来几声鸟叫声,到处都是浓浓的田园气息,自然生态。难怪兰州我身边的不少朋友都要相邀到康县旅游康养。他们要来这里观赏城里看不到的风景,品尝城里吃不到的原生态果蔬食品,呼吸饱含负氧离子的天然空气,享受甘肃唯一长江流域的陇上江南风光。

    七、生活改善了。老同志考察了武都区易地安置的坪垭藏族乡扶贫搬迁项目。高速公路两旁,新建的具有典型藏族风格的小楼错落有致,黄色基调和藏乡红彩绘的外墙格外耀眼夺目。我们随机走访了几户,家家户户的客厅正面都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画像,贴着致富不忘共产党的标语,藏族老乡的脸上,个个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陪同老同志一路考察的陇南市和武都区的领导同志告诉大家,坪垭藏族乡是陇南市25个特困片区乡镇之一,武都区四大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原来住在高半山上,生存条件极差。2018年全面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并顺利搬迁入住。为做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实现“搬得出、留得住、有业就、能致富”,市、区领导同志抢抓东西协作的机遇,引进扶贫车间,建养殖场、花椒和核桃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并上门给贫困劳动力送技能培训,帮助2000多名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在扶贫车间,我们看到在此就业的藏族女同胞熟练使用缝纫机,快速地做着宾馆一次性拖鞋,工厂负责人告诉大家,工厂实行计件制,工人月工资一般在2500元至3000元左右。我们还参观了康大肉兔厂,工地上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安装,负责人说,今年疫情对建厂造成了影响,这一段正在加班加点地干,争取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

    八、旅游红火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秀丽的自然风光,蕴藏着陇南丰富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打造,以两当兵变、哈达铺红军长征“加油站”为代表的红色旅游和以官鹅沟、阳坝、天池、万象洞、鸡峰山、西狭、三滩、云屏为代表的一批景点,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热线。这次组织参观了官鹅沟,才知道,它包含了官珠沟、鹅嫚沟、木隆沟三条沟,而且各具特色。一期开放的官珠沟只是其中的三分之一,并不是全部官鹅风光。我们去官鹅沟的那天,虽然下着小雨,但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旅游设施也不断完善,大小不等的观光车上上下下;双人和多人脚踏车上,年轻人一边骑行,一边嬉笑玩耍;招商进景区建设的玻璃桥,吸引着年轻人;通往雪山,连接两条沟的索道还在抓紧建设;道路修缮平整,路边添加了防护栏杆;供游人行走的木栈道,曲径通幽;新建的茶屋和商铺,牛头图腾,五彩小旗,极具藏羌风格。陇南的旅游越来越红火,必将助推陇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九、管理智慧了。老同志们来到陇南市大数据政务中心,看了陇南市救灾情况的汇报等几个录像资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用大数据,及时下达市委、市政府有关指令,坚强有力地领导了抗洪救灾工作,以及政务公开,透明办公,运用大数据手段推进“放管服”改革等方面,很好地发挥了大数据中心的作用。大家对大数据中心招募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包括精干、年轻队伍建设的情况,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老同志们还主动建议,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加强与域外大数据联网,以更好地全面发挥其在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

    对陇南的考察,没看够、没听够就匆匆地结束了。我一直在思考陇南的发展为何会这么快?回忆与陇南市县干部的接触交谈,产生了清晰的印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心、决心。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化危为机,抢抓历史机遇,充分用好国家政策利好。在中央和省上的正确领导下,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成县的同志在汇报陇南机场建设时说,陇南机场占地面积约2800多亩,是削平了19个山头,填平了16个山沟而建的。整个拆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没有一户上访。在寸土寸金的陇南,尤其在单产高的成徽盆地,征用土地说起来容易,听起来简单,而干起来困难。市县干部是如何动员大家统一认识,如何过细地做好每个群众的思想工作,其间的难度,只有当事者才最清楚。在坪垭藏族乡搬迁地,我问江苏扶贫车间项目负责人,为何愿意到这么个偏僻的穷困地方来投资?他略加思索后告诉我,武都区的干部们好,有什么困难,他们诚心帮你解决;政策上有优惠,可减免一些税收;这里的民情好,培养的技术人才不流失。简单的回答,句句都是实话!

    在同陇南各层级干部接触过程中,都能感到一股力量,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他们给老同志们汇报工作,总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们陪着老同志们考察,总是情不自禁地说,你们时间太紧了,还有些地方应该去看看。我们都能体会到,这一定是他们干了活,出了力的地方!

    精气神、正能量,汇聚成股股暖流在陇南大地回荡。我们有理由坚信,在陇南市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在陇南市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陇南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2020-10-23 4 4 陇南日报 c216880.html 1 情系陇南 关注陇南 祝福陇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