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19年06月07日
第04版:副刊

儿时端午节

    张杰

    儿时的端午节,回忆总是满满的。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便会包粽子、做花馍馍,在门庭上插艾枝。

    在农村,每到端午节,子女们都会赶回老家,带上粽子及礼品和父母一起过节。七大姑八大姨围坐在土炕上,摆上炕桌,拌凉菜,炒热菜,边吃边喝,边喝边聊,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小时候,只要听到过端午节,我就特别高兴,那种期盼、那种快乐超乎一般想象,原因不外乎是可以吃粽子、吃花馍馍,以及那些一年难得吃几回的好饭好菜。

    在我的老家,有一种习俗,过端午节时,出嫁的女儿,会提着粽子、花馍馍等食物回娘家。除了带着礼物回家看望父母,还要操持一桌子好饭好菜。小孩子去外婆家或亲戚家,也一定要吃几颗粽子或是一碗臊子面。在我小的时候,村子里除了大户人家隔三岔五地吃臊子面外,大部分人家只能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或有尊贵客人来家时,才能吃上一顿臊子面。

    记得小学二年级的那个端午节,放学后父亲带我在村里赤脚医生家买药,正好碰上医生的妻子端来一碗臊子面。我瞅了又瞅,馋得口水直流,可是人家根本就没有客气一下。细心的父亲注意到了我的表情,回家后便从炕柜里翻出面证。高考制度恢复后,父亲成为村上第一批进入国家公职人员序列的“厉害人”,除了工资收入,还有一张珍贵的面证。可惜面证上仅有的五十斤面粉是留作过年用的,但是父亲最终还是咬咬牙,骑着白云牌加重自行车从乡镇粮站把那袋面粉带回家,让母亲特意做了一碗臊子面给我吃。直至现在,每年过端午节,我都会想起那一碗此生吃过的最好吃的臊子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过端午节的气氛也是愈加浓厚。但不再是期待吃一碗面,一桌菜,吃一个花馍馍,更多的是送祝福、送健康,敬老爱幼,更好地延续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内涵。

2019-06-07 4 4 陇南日报 c130198.html 1 儿时端午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