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19年01月09日
第02版:综合

提质增效,沃野田畴尽欢歌

——我市践行“八个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三)

    (上接第一版)

    这也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省级下达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0.16万亩,按照国家、省上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我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5个,整治规模达65.19万亩,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

    与此同时,结合市情实际,及时制订实施方案,加大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力度。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省上下达我市粮食功能区划定面积116万亩,其中小麦76万亩,玉米40万亩。截至2018年12月28日,全市小麦划定任务已全面完成,玉米划定完成39万亩,完成划定总任务的97%。

    (二)

    科技为陇南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徽县银杏树镇关坡村徽县新农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的农业物联网信息示范点,实现了3座共6600平方米半智能连栋温室设施农业生产全程自动化管理、智能化监控和精准化运行,辐射钢架大棚30座7200平方米,为徽县订单辣椒规模化种植和全县设施蔬菜种植保障了苗种供应,得到了菜农们的一致好评和喜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

    近年来,陇南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一方面,积极开展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院校,加快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培育力度,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深入开展。

    另一方面,建立农业科技实验研究和成果转化基地,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

    目前,全市认定国家级星创天地6个,认定省级众创空间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认定市级众创空间18个;建成1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徽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验收获得优秀等次。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陇南师专等30多家单位也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专家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在陇南建立专家工作站、教学基地、联合实验室。

    不仅如此,紧抓东西扶贫协作契机,积极推进青岛陇南东西农业科技扶贫协作。积极申报并先后实施“甘肃省陇南市道地中药材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和“冬小麦、马铃薯新品种选育”等项目,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

    特别是陇南上下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展数字农业试点。截至2018年6月,实现以农产品为主的网络销售收入累计90余亿元。

    (三)

    成县核桃,武都花椒、橄榄油,文县茶叶、纹党,礼县苹果,两当狼牙蜜,康县黑木耳,宕昌中药材,徽县苗木,西和半夏……

    谁能想到,曾经山大沟深、贫穷落后的陇南,也会打造出品类如此丰富又叫响全国的“特色名片”?

    “要深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突出陇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断增强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实现特色产业由粗放向集约、由低端向高端、由规模到效益的根本转变。”市委书记孙雪涛强调。

    陇南自然条件优越,特色资源禀赋突出。一直以来,发展特色产业就是陇南的优势所在、出路所在,也是必然选择。

    特别是2015年以来,市委“1号文件”提出在全市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年活动”,提出了“基地规模化、管理科学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市场化、产品品牌化”的六化要求,引导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由面积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

    陇南农业特色产业主抓提质增效,重点产业基地面积由2013年990万亩,发展到2018年1100万亩;全市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农产品产量由2013年310万吨,增加到2018年364.8万吨;农业特色产业产值由2013年底的96亿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173.1亿元。农业特色产业呈现基地规模产量稳定增长、产值快速增长的局面。

    (四)

    去年以来,宕昌县在解决“有没有”合作社问题的基础上,着力破解合作社作用发挥“好不好”的问题,将村办合作社组织起来组建乡镇联合社,25个乡镇联合社发起成立全县联合社。同时改制县上原国有农发公司,引进龙头企业参股,联合发起成立陇南市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公司。

    全县联合社自下而上将到户产业扶贫资金逐级集中起来,认购股份公司股份,代表合作社和贫困户行使控股权,并自上而下将分红派发到户。具体运行中,股份公司统一制定下达生产计划、拨付产业发展资金、对接市场、贴牌销售,村办合作社组织生产,带动贫困户多渠道稳定增加收入。

    就在前不久,这种合作社控股富民公司的带贫模式——“宕昌模式”得到了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的充分肯定,并成为全省复制推广的典型。

    这只是我市促进农业产业化企业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突出特色优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先后申报认定了1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园),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85家,其中仅去年,我市就新建农业龙头企业45户。

    与此同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目前,全市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072个,休闲农业从业人数达到1.1万人,带动农户1.5万户,有力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加速了产业转型升级。

    (五)

    发展现代农业,关键要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创新完善发展体制机制,尤其是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优化资源要素,激发农业内生动力。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2014年以来,我市在成县陈院镇、店村镇的5个村先行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并于2015年在全市所有乡镇全面铺开,整市推进。2017年,我市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

    我市还通过成立组织机构、出台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集中培训、健全管理制度等措施,组织各县(区)全面清查核实了集体各类资产,摸清了集体家底,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完成。

    不仅如此,放眼我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正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序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也积极稳妥推进。

    特别是目前,市、县区与103个乡镇实现联网运行,各级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营运良好,在线抵押发放贷款、产权登记、农村产权交易实现新突破。

    据统计,线上抵押贷款总共1307笔,发放贷款2.68亿元;农村产权登记6808笔51376.71亩;农村产权交易4076笔30054.18亩,交易额实现768万元。

    (六)

    抬眼是叠翠的青山,低头是潺潺的碧水;林间散步有鸟鸣相伴,农家就餐备齐了各种山野菜;宽阔平坦的村内道路上,孩童相互追逐,留下一串串清亮的嬉笑声……

    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并不只出现在书中,走进陇南的一个个美丽乡村,处处都可以体验到。

    近年来,我市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特别是我市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业特色产业培育、生态环境治理等相结合,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地域特色,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整合各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统筹规划,全面实施,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2070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2个。

    立足于此,陇南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了康县花桥、文县草河坝、宕昌县鹿仁等一批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吸引了大批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

    值得一提的是,“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正在陇南悄然兴起。根据相关规划,未来三年,全市还将有60个田园综合体陆续拔地而起,共同助力陇南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梦想不止,脚步不停。

    在陇南,一场深刻的变革,已经起步。陇南农业,迎着现代化的晨曦,加速“拔节抽穗”,茁壮成长,必将在明媚阳光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2019-01-09 ——我市践行“八个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三) 4 4 陇南日报 c103729.html 1 提质增效,沃野田畴尽欢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