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19年01月07日
第03版:践行“八个着力” 建设美丽陇南

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武都区贡院中心小学的学生在南山公园青少年活动中心体验智能机器人项目。本报记者 李董 摄

    成县核桃技术人员在宋坪乡给农民培训核桃树高接换优技术。 本报记者 燕海潮 摄

    金徽酒固态酿酒物联网系统。

    西和县脱毒马铃薯原种培育人员观察原种生长情况。

    科技发展促使徽县农民蒜薹大丰收。

    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发展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创新型陇南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创新没有休止符。陇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全面发展战略,蓬勃的创造力找寻到了合适的出口,发展的新动力正在持续绽放。

    数字看变化

    2013年以来,全市登记科技成果181项,其中省级成果32项;共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评定市级科技进步奖119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64项。

    2013年以来,争取《文县纹党参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国列科技计划项目16个,资金2872万元;争取《油橄榄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等省列科技计划项目113个,资金4473万元;市财政安排本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970万元。

    成功培育国家级星创天地6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户、省级科技型企业7户、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个、省级科技创新基地1个、入库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户。培育市级众创空间18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2个。

    截至2018年10月,全市共申请专利2601件,专利申请量逐年增长,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33件,对申请的发明专利发放补助资金43万元。

    陇南市核桃创新团队:让小核桃托起致富梦

    陇南核桃栽培历史悠久,走进陇南,漫山遍野都是核桃树,百年大树随处可见。

    让小核桃变成“金疙瘩”,托起群众致富梦,是陇南市核桃创新团队的心声。

    多年来,陇南市核桃创新团队深入山头地块,走访农户,结合全市核桃产业发展实际,先后完成了良种引进、高接换优、主要病虫害防治等课题研究。

    从2014年开始,陇南市连续三年把核桃树高接换优纳入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进行部署。为保质保量完成嫁接任务,陇南市核桃创新团队手把手给群众传授技术,制订核桃树高接换优实施方案,为顺利完成任务提供了技术保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时间,全市嫁接改良核桃树1028万株(折合51.4万亩),良种率达到了65%,核桃栽培水平迈上了新台阶。目前,全市核桃产量连创新高,突破10万吨大关。

    一直以来,陇南市核桃创新团队致力于“把陇南建成全国核桃优质主产区。”坚持开展核桃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产业服务,并在品种引进、种植技术、新产品研发、科研试验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陇南市核桃创新团队先后主持和参加各级科研及推广项目20多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4项;发表论文43篇,出版专著1部,获发明专利2项;引进国内外核桃良种158个,确定了陇南核桃3大主栽品种;制定了县区“4+2”品种布局模式、陇南核桃良种苗木繁育等技术标准4项;积极推广高接换优、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多方面培养农民技术员和核桃科技人才。

    截至目前,累计培训农民3万多人次;组建了甘肃省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陇南市核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陇南市核桃科技创新团队3个科技创新平台。

    为了更好地开展科技攻关、解决生产难题、扩大交流合作,陇南市核桃创新团队与省内外8家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邀请国内外9名核桃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市经济林研究院核桃研究所3名科技人员进入外聘专家课题组,开展联合攻关。

    在推广、普及、提升陇南核桃产业、帮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道路上,陇南市核桃创新团队让科技创新之花常开,谱写了我市核桃产业发展新篇章。

    建成我省市州首家大数据云计算中心

    去年十月,陇南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成运营,这也是我省市州首家建成投运的大数据云计算中心。

    近年来,陇南市在大数据建设方面提前布局,立足实际,积极运用大数据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注重推广大数据在广大农村的普及应用,建成了陇南市大数据政务中心,开发了“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系统”“陇南乡村大数据”等一大批优质大数据,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新动力。

    陇南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一期工程2014年正式开始建设,截至目前,硬件设备及附属设备已达110余台。2017年,陇南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进行二期扩建,建成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综合性高性能政务云计算服务中心,实现了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千兆带宽接入;配置深信服、360等高性能安全设备,建立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由专业运维团队提供7×24小时服务,信息安全保护达到国家等保三级标准;采用灵活可扩展的“资源池”架构,可根据实际需求实现计算核心、存储等硬件资源的动态分配。

    中心建成后,陇南市(包括市、县、乡)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信息系统,除涉密系统和对安全保护等级有特殊要求的敏感业务外,按照统筹规划、先易后难、平稳迁移、快速推进的原则,分期分批迁入。截至目前,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已迁入18家单位的46个业务系统,共计开通云主机143台,占用计算资源1118(vcup),占用内存资源3020(G),占用存储资源133.6(T)。

    金徽酒:聚焦科技创新 促进企业发展

    步入西北最大的白酒酿造车间,一排排泥池老窖上的测温仪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金徽酒业自主研发的“固态酿酒发酵物联网温度监控系统”,该系统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彻底改变了人工测温记录、数据分析处理等传统方法,填补了白酒酿造温度数据在线传输的空白,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金徽酒作为白酒上市企业,始终致力于科技创新,由技术研发人员和员工提出的创新攻关项目数百项、优质的畅销产品数十种。

    近年来,金徽酒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建成了具有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的检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江南大学等名校进行学术文化交流,建立教科研基地,邀请国内外知名白酒专家定期来公司培训交流,在探索科技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引进和培养了一批由中国白酒评酒大师担纲的专业技术团队,开展了原粮自动化系统、窖泥微生物菌群改良技术、全自动无菌灌装生产改造技术、白酒速冻过滤技术等多个项目的应用与研究,一批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全面应用,使出酒率和产品质量一直处于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邓煜:勇做科技创新践行者

    在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中,有一位作出突出贡献的功臣,36年来,他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使这个西方“舶来品”在陇南山区落地生根,空前发展,面积、产量、产值均达到了全国第一。他就是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副院长、陇南油橄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邓煜。

    1981年夏天,邓煜学校毕业分配工作,正值陇南油橄榄引种试验时期,他第一次在汉中市见到油橄榄树苗后就喜欢上了这个树种,随后,又多次前往陕西省城固县学习油橄榄栽培及榨油技术,开展油橄榄嫁接、扦插育苗试验和橄榄园建园工作。

    学成归来后,邓煜立即到文县碧口镇响浪苗圃蹲点,开展油橄榄区域试验,并多次前往武都区汉王、外纳、康县平洛、成县镡河、索池油橄榄栽培驯化试验点测量调查苗子的生长情况,获得了陇南油橄榄试验试点的第一手资料。

    1998年至2010年间,是陇南油橄榄产业大发展的阶段,邓煜经常深入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和西汉水流域进行调查,初步将陇南油橄榄远景发展由10万亩确定为100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邓煜总是“干”字当头,编制完成了《中国——西班牙油橄榄技术合作意向书》《希腊油橄榄技术合作项目申请书》《中国——希腊油橄榄技术合作项目建议书》,申请到希腊农业部首次给陇南的经济技术援助,获得10万欧元项目经费;利用希腊赠送的耐寒、耐旱、高含油率的油橄榄新品种,建立了采穗圃,解决了“种源难题”;建成了油橄榄科研试验园,从国内外引进油橄榄品种121个,组建了陇南市油橄榄种质资源基因库。

    邓煜清楚地认识到,陇南的油橄榄要做到全国最强,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之路。为此,他又主持编制了《陇南市“一城两带”油橄榄总体规划》,开启了陇南油橄榄“扬帆出海”的“远大构想”。

    2015年11月,在邓煜直接参与指导下,陇南建成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万吨级油橄榄鲜果处理综合体——祥宇油橄榄产业园,引进了国际先进水平初榨油生产线4条,鲜果处理能力提升到3万吨以上,实现了中国自产橄榄油新突破。

    目前,邓煜被评为陇南市第一层次科技领军人才,他参加和主持完成了部、省、市列课题15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4项,获得国家专利2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了国内唯一介绍油橄榄品种的专著——《油橄榄品种图谱》。

    本版组稿记者 罗 艳

2019-01-07 4 4 陇南日报 c103339.html 1 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br>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