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峰会首日,从早上9点直到晚上近11点,习近平主席才结束当天的多边活动。即便日程如此繁忙,他依然见缝插针在峰会期间密集会见多国领导人。
这是令人惊叹的节奏!从11月30日早晨,习近平主席会见印度总理莫迪算起,一直到12月1日傍晚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两天时间诸多政要走进会见厅:俄罗斯总统普京、法国总统马克龙、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德国总理默克尔、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会议现场或站或坐,还有数不过来的交谈。会见厅里,有双边合作的恢弘画卷,也有就国际和地区事务的深度交流。
中美元首会晤,将中美关系的指针拨到了新刻度。
在起起伏伏的经贸摩擦背景下,世界关注这次会晤是否会成为转圜契机,瞩目由此牵动全球经济脉动、世界格局走向。
12月1日17时30分,影响世界的会谈厅的大门打开了。
习近平主席在开场白中强调,中美在促进世界和平和繁荣方面共同肩负着重要责任。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合作是中美双方最好的选择。双方要把握好中美关系发展的大方向,推动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美作为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在经贸领域存在一些分歧是完全正常的,关键是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精神妥善管控,并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
150分钟后,当两国元首走出会谈厅,令人振奋的消息随之刷屏:“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并指示两国经济团队加紧磋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双方同意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临别时,两国元首再一次合影、再一次握手。“这次会晤非常成功”的信号扑面而来。
“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中美两国理应也完全可以实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中俄元首会见,为中俄关系的茂密森林再添新树。
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棋盘中,高水平、特殊性的中俄关系举足轻重。两个携手走向复兴的大国,迎来了两国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
布宜诺斯艾利斯再相聚,不约而同,两国元首都以“我的老朋友”开场。人们眼中他们意气相投。“邻居办喜事前来道贺”,阅兵场步伐坚毅,首枚友谊勋章颁发瞬间,青少年冰球场笑谈风云……一段段经典,推动中俄关系破浪前行。
明年,中俄建交70周年。两国元首相约互访,擘画中俄关系的美好明天。
同印度、日本两个邻居领导人的交谈,为周边外交注入了新内容。莫迪总理再次谈到了难忘的武汉之行,习近平主席寄语中印两国探讨开展更广范围的“中印+”合作,“促进南南合作”“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中日关系破冰后正回暖,习近平主席既谈发展,也讲底线原则:“双方要切实妥善处理好一些重大敏感问题,确保两国关系不再受到干扰。”一席话语重心长。
共建“一带一路”、加强双边合作、扩大中欧关系、深化中国-中东关系、捍卫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这些成为中法、中德、中土、中沙领导人会晤频繁出现的关键词。
伙伴握手的时刻,倾听共识、凝聚共识,如涓涓溪流交汇,终将汇聚成水草丰沛的壮阔河流。
命运与共的时刻,倾听未来
习近平主席曾经说:“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年份。
站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关键节点上。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从博鳌到上海,到莫尔兹比港,再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国一次次向世界宣告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明确信号。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全球企业家争相前来“赶集”的盛况,给许多外国政要留下了深刻印象。莫迪总理评价说:“这一举措对促进全球贸易平衡增长非常重要。”马克龙总统对中国的扩大开放举措颇为关注,赞赏中方努力改善外资在华营商环境。
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布宜诺斯艾利斯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见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不久前的进博会,她曾以三座桥为喻,形容了中国之于世界的角色:“通往世界之桥,通往繁荣之桥,通往未来之桥”。
这一视角,传递了国际社会的一份共识:中国国内的改革进程与国际社会关切是高度契合的。
站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关键节点上。
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出席了两场“小多边”活动,发出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的声音。
一场,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习近平主席谈到了金砖国家作为二十国集团重要成员的使命任务,“达成对世界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积极成果,发出支持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互利共赢的有力声音”。
金砖国家共同发表新闻公报,就世贸组织改革等问题表明共同立场。“呼吁世贸组织所有成员反对与世贸组织规则不符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措施”,“支持改进世贸组织,维护世贸组织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反映所有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的利益”……金砖国家向世界亮出了毫不含糊的鲜明立场。
另一场,中俄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时隔12年三方再聚首,习近平主席强调:“当前形势下,三国共同发展和密切合作成为世界格局演变中越来越重要的稳定性、确定性力量。”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加强三方协调,凝聚三方共识,增进三方合作,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站在人类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关键节点上。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拿出了方案、更做出了成绩。习近平主席阐释了中国立场,强调“将《巴黎协定》中明确写入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落到实处”。他呼吁:“我们应该继续本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提供政治推动力。”
这次峰会期间,中国、法国、联合国三方召开气候变化问题小范围会议。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赢得了峰会绝大多数与会方的支持、响应、赞赏,大家的共同立场一并载入峰会宣言。
习近平主席的一席感言,向世界昭告人类发展十字路口前的中国主张:
“中方始终相信,多边主义是最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必由之路。面对层出不穷的全球性挑战,各国除了加强多边合作,没有更好的选择。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就是在反复思考世界各国应如何在千差万别的利益和诉求中实现共商共享、和而不同、合作共赢。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持多边主义、支持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相信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也站在多边主义一边。”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感慨:“事实证明,中国是多边主义最为重要的支撑。”
站在世界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的“G20时间”,留下的是中国对世界贡献的新智慧、新力量、新希望。
(人民日报记者赵嘉鸣 杜尚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