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18年11月12日
第03版:专题报道

【改革开放40年陇南奋进新时代】

从“苦瘠甲天下”到决胜小康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的孩子在新居前玩耍。

    文县李子坝群众在采茶。

    徽县嘉陵镇田河村银杏人家。

    宕昌县新寨镇鹿仁村新貌。(宕昌县扶贫办提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 冉创昌 摄

    翻开泛黄的史书,“陇中苦瘠甲天下”的记载不绝如缕。自古以来,甘肃就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陇南又是全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我市贫困程度之深、贫困面之大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很多专家曾评价我市“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从1986年开始,国家将我市6个县列为国家贫困县进行扶持,开启了我市扶贫开发历程。在30多年决战贫困的斗争中,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来抓,创新性地实施了“四个一”“六条路子”“三个集中”“电商扶贫”“片区扶贫”“三变改革”“公益性岗位”等扶贫措施……走出了一条具有陇南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如今,我市扶贫开发已走过了30多个年头。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坐标上回望过去,我市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站在新的起点展望未来,陇南各族儿女正在昂首阔步奋勇向前,用勤劳双手在从“苦瘠甲天下”到决胜小康迈进的征程中谱写着华美的乐章。

    本报记者 许成儿

    扶贫开发推进记

    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的放矢,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

    再贫穷,也有梦想和追求;越是贫穷,越有求变的思路和动力。

    陇南自然条件严酷,发展基础薄弱,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的市。

    据调查,1985年底,我市有贫困人口154.7万人,贫困面71.83%,农民人均纯收入169元。时间推后到26年后的2011年,按新扶贫标准,我市仍有扶贫对象130.46万人,分别占全国、全省扶贫对象的1.07%、15.58%,贫困发生率为53.03%,居全省第一。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历届市委市政府没有气馁和退缩,而是亮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和勇气,与贫困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抗争。

    从1986年开始,国家先后将我市的宕昌、礼县、武都、西和、文县、康县六个县列为国家贫困县进行扶持,拉开了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序幕。

    实施扶贫开发以来,我市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措施,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1986年至1988年为我市救济式扶贫阶段,三年共投入扶贫资金6313.6万元,向特困户给钱给物,扶持解决群众最急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三年共减贫13.66万人。

    1989年至1993年,是目标式扶贫阶段,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四个一”为主的到村到户扶贫和规模扶持、区域开发的措施,共投入扶贫资金13755.9万元,共减贫32.36万人。

    1994年至2000年,是我市攻坚式扶贫阶段,这一阶段我市先后提出“三个集中”“三个三分之一”“六条路子”等攻坚思路和措施,七年共投入扶贫资金83998.3万元,减贫90.87万人,实现了从开发式扶贫到开发式、异地式、开放式相结合的转变。

    2001年至今是我市开发式扶贫的阶段。这一阶段,我市坚持开发式、开放式、带动式、推动式、异地式扶贫的路子,实施整村、整片、整流域推进的综合开发新思路,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1986年至2017年,我市共投入扶贫资金74亿多元,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底的53.03%下降到2017年底的13.4%。

    群众增收致富记

    以实施富民产业培育工程为抓手,多措并举,多元推进,全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文县桥头镇杨家山村的张世柏一家,以前曾是贫困户,得益于花椒产业,这几年他家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他家种了6亩多的花椒树,去年摘了900公斤花椒,收入11万元。今年花椒产量和去年基本持平,但由于花椒价格上涨,他家仅花椒收入就达到16万多元。

    靠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张世柏不是个例。

    近年来,桥头镇把培育壮大富民特色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共发展花椒9.8万亩、核桃7.65万亩、红豆杉1200亩、中药材2万亩、油橄榄4600亩,走出了一条产业致富的新路子。

    桥头镇只是我市实施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加快构建“4+2”产业扶贫体系,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三变”改革,稳步推进产业贷款及担保公司建设,全力打造农特产品品牌,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目前,我市已形成核桃、花椒、油橄榄、中药材、畜牧、茶叶、苹果、苗木等多元富民产业体系,全市农业特色产业规模达到1141万亩。2017年全市农牧特色产业产值达107亿元,人均特色产业收入28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

    除了实施产业扶贫增收外,我市还创新性地实施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社会扶贫、公益性岗位等,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据统计,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底的169元增加到2017年底的6386元。

    基础设施建设记

    整合项目和资金,想方设法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补齐影响贫困村发展的“短板”。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坪垭村的宗海云,祖祖辈辈生活在高山,山高路远,信息闭塞,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今年5月份,她家一家4口搬到位于白龙江河谷的新居。新居是一栋两层小洋楼,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一应俱全。同时,新村还建了道路、水、电、幼儿园、小学、卫生室、超市等配套设施。

    目前,她的儿子和女儿分别在搬迁点新建的小学和幼儿园上学。从大山搬迁到现在的新村,一下子让她感觉像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坪垭藏族乡是武都区四大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也是全市25个特困片区乡镇之一,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贫困程度深,就地扶贫开发成本高,实现脱贫难度大。

    2015年市、区两级因地施策,作出将坪垭整乡易地扶贫搬迁的重大决策,总投资4.69亿元,对全乡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截至今年10月底,全乡报名搬迁的1197户5603人已全部入住新居。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实施,让坪垭藏族乡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

    扶贫开发中,我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强力推进交通扶贫、片区扶贫,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让农村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据显示,仅2015年以来,我市共硬化通村道路1.2万多公里,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万多人,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00多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多万户,贫困村动力电和有条件的行政村通畅工程实现了全覆盖。

    社会事业发展记

    大力实施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解除群众生活难题和后顾之忧。

    漆石生是宕昌县木耳乡布竜村村民,以前头疼脑热买个药或买个日常生活用品,都要跑到周边乡政府所在地或县城,孩子上学也要去别的村子,生活极其不便。

    布竜村以前是宕昌全县最贫困的村庄之一,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560元,贫困面高达80%。2013年,该村被列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村后,变化巨大。

    如今,布竜村接通了自来水,硬化了村内巷道和庭院,还建成了五保家园、文化室、卫生室、村级组织活动室、舞台、文化广场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该村群众不用再为买日用品或孩子上学而奔波和犯愁了。

    村子变化了,漆石生的生活也发生了转变。如今他种植了16亩中药材,每年净收入10万元。有钱了,他不但自己在家里开了商店,还买了电脑、拉上网,在网上做起中药材生意,全家年纯收入达16万元。

    我市山大沟深,大多数群众和漆石生一样生活在交通不便、信息落后的山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把完善公共服务作为减少致贫返贫的重要手段,大力实施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解决群众的生活难题和后顾之忧。

    围绕群众基本需求,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文化扶贫和社会保障兜底工程,截至2016年,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达到95%以上,实现了乡镇和20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建制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4G网络实现九县城区和195个乡镇全覆盖,行政村宽带覆盖率提升至79%,基本实现了县有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自然村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多年扶贫开发的实施,截至2017年,我市已有96个乡镇的239个村退出贫困村名单;今年9月,两当县实现贫困县“减贫摘帽”目标,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3.4%……

    由于成绩突出,我市脱贫攻坚经验做法多次被中央和省级新闻媒体报道,荣获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电商扶贫被编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典型案例参考资料……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今后工作中,我市将乘着全国脱贫攻坚的春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下足“绣花”功夫,做足“精准”文章,在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交出一份更加完美的答卷。

2018-11-1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改革开放40年陇南奋进新时代】 4 4 陇南日报 c94206.html 1 从“苦瘠甲天下”到决胜小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