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18年10月31日
第04版:副刊

教育方舟

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几点体会

    □张吉祥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热词,即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这一素养就是对于人的培养,简言之,就是如何“育人”,也是为了让人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从容面对各种未知与挑战。现在,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粗浅谈谈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几点体会。

    一、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推进新型化课堂建设。

    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启蒙期”。核心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素质教育道路漫长、任重道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学校层面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一)改变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使每位学生的个性都能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即“因材施教”,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得到提高。随着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师只有与时俱进,学生才能真正获得素质教育。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所谓的“满堂灌”“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教师教学已逐渐转型,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更注重“开放性、多元化、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只是教学的参与者,学生是学习中的主动者。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发现学校、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增强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发展能力。

    学校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俗话说“学以致用”,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向社会大课堂,强调“学生参与,老师辅导,自治管理,突出个性”等特点,如:学校可以建立各种学生社团,实行开放管理,服务社区做义工及周边环境调查等等。

    二、学校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个人认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涉及“道德”“情感”“能力”三个领域。

    (一)学会做人。学校要教导学生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从小确立远大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生应常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学校是教导学生做人的“小型社会”,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使学生养成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学会感恩。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学会感恩是指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身边的小事,教师的教导,切身的体会,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会感恩的内容。一个缺乏爱心,不懂得感恩惜福的人,长大后不可能懂得体谅、关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也难以与人交往,融入社会,更谈不上爱同学、爱母校、爱国家、爱民族了。学会感恩,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三)学会学习。学校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场所,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重要领域。学会学习,是指学生永远葆有积极的学习状态,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学生应孜孜不倦,老师应勤于教学,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进而形成个人的志趣,这一过程中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会学习,不仅要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让学生乐于学习、敏于求知,既能自主自觉学习,又能与他人合作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系武都区水帘洞小学教师)

2018-10-31 教育方舟 4 4 陇南日报 c92451.html 1 小学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几点体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