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18年10月12日
第02版:2018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陇南市分会

魅力陇南 千年药乡

    全市目前形成:

    以武都米仓山片为中心的12万亩优质红芪、黄芪基地;

    以文县中寨、堡子坝片为中心的12万亩优质纹党基地;

    以宕昌哈达铺、理川片为中心的9.6万亩优质当归基地;

    以礼县铨水片为中心的12万亩优质大黄基地;

    以西和十里片为中心的2.5万亩优质半夏基地;

    以文县、武都、康县三县区交界地带为主的1万亩优质黄连、天麻、猪苓等名贵中药材基地。

    全市建成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点47个,示范面积达5万多亩,带动周边群众发展中药材标准化基地45万亩。

    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

    陇南这块神奇的土地,有悠久的药材种植历史。大自然赋予了陇南独特的气候、光照、土地资源和复杂多样的地貌,使得林草茂盛,植物种类繁多,中草药资源极其丰富,素有“陇上药仓”“千年药乡”和“生物资源基因库”之称。

    据调查,陇南境内有中药材3037种4541味,其中名贵药材350多种,尤以“米仓红芪”“文县纹党”“宕昌当归”“铨水大黄”因其量多质优而名列全国之冠。天麻、黄连、半夏、柴胡、杜仲、贝母、山茱萸、刺五加等都享有盛誉,均为大宗生产。当归、红芪、纹党、大黄均获得国家出口商品荣誉证书,饮誉全国、畅销世界。

    近年来,围绕把陇南建成全国优质药源基地的目标,全市上下以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为主线,坚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园、品牌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路子,认真落实基地建设、经营主体培育、科技推广等产业化发展措施,全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107.35万亩,当年采挖65.4万亩,采挖量18.22万吨,预计产值达21.03亿元,种植区域遍及全市192个乡镇,种药农民达到126.4万人,药农人均纯收入1663.4元。

    “道地药材 富民产业”

    党参中的佼佼者

    ——纹党

    纹党是一种名贵的滋补药材,它的化学成分含有生物碱、蔗糖、菊糖、葡萄糖、淀粉及维生素B1、B2等。兰州医学院中草药化学教研室化验纹党含有21种微量元素,其中12种为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特别是硒的含量较高,硒能抑制癌发病率。纹党中含有很多糖,经药理证实,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低毒免疫促进剂,对肿瘤、心血管疾病及放射病等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产业概况:陇南市文县以中寨乡等17个乡(镇)为纹党主产区。纹党产区的农户种植纹党收入占总收入的22%。文县所产的纹党被誉为“蚕头蛇尾美人面,肉实纹细冰糖心”,近年来,因功效显著、质量好、商品价值高而驰名中外,已远销东南亚及欧美等地区。2008年8月,文县纹党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著名商标,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文县纹党年均种植面积达22万亩,产量2万吨、产值3亿多元,占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在全市195个乡镇中有53个乡镇种植纹党参,种植户达8万多户,30多万人,纹党在陇南农业经济的地位日益彰显,对全市经济发展贡献越来越大。

    药中张飞

    ——大黄

    大黄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礼县所产大黄为掌叶大黄,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是大黄药材中的上品。

    产业概况:陇南市大黄栽培种植的主要为掌叶大黄,次为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我国大黄用于医药的历史悠久,产于甘肃礼县铨水一带的大黄因效果显著,被誉为“铨水大黄”,因其个大清香、纹理清晰、茬口鲜亮,质坚体重而闻名,远销日本、东南亚及北美国家和地区。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市场有“中国大黄甲天下,铨水大黄享盛名”之美誉。铨水大黄已注册了“双鹿牌”、“铨水牌”商标,正在注册“祁山牌”商标,大量出口意大利、德国等国家。

    我市年均种植面积达到14万亩,已建成大黄种苗繁殖基地1200亩,创建大黄标准化百亩示范园7个2192亩,落实大黄原种生产基地30亩,良种繁育基地248亩。

    补血圣药

    ——当归

    当归其性温、味甘辛,有补血、活血、调经、润燥、滑肠的功能。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症。主产甘肃岷县、武都、宕昌、成县、文县等地。

    产业概况:当归栽种历史悠久,因其外地移栽,药性大减的原因,自古以来,原产地的当归身价信誉有增无减。早在公元505年,宕昌国国王梁弥博向南梁皇帝的贡品就是当归。唐代《新修本草》载:“当归以宕州者最佳”。1984年,宕昌当归荣获外贸部《出口商品荣誉证书》;2011年,宕昌哈达铺当归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在东南亚地区享有极高声誉。宕昌县为陇南当归主产区,辐射武都区、礼县部分乡镇。全市当归累计种植面积11.59万亩,当年采挖2.2万吨,产值2.43亿元。

    补气之王

    ——黄芪

    黄芪,又名绵芪。为常用大宗中药材,素有十药八芪之称,是中医补气圣药。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

    产业概况:黄芪是甘肃道地中药材,在甘肃岷县、舟曲、临潭、漳县、武都、宕昌、西和、礼县、武山等地分布很广,是传统中医药养生保健的主要药物之一,适宜海拔1400~2000米,年均气温8~15℃,年降雨量440~600毫米,积温2500~3500℃,适宜在土层深厚的沙壤土、草甸荒地,中性到偏碱性土壤种植为佳。主要产区在武都、宕昌等地。全市黄芪累计种植面积8.81万亩,当年采挖1.71万吨,产值1.91亿元。

    原生态滋补佳品

    ——半夏

    半夏又名三叶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呕吐反胃、胸脘痞闷、咳嗽气逆、梅核气症等症,外用生半夏可消疖肿、止血。

    产业概况:陇南市西和县历来盛产旱半夏,野生旱半夏分布面积达10万余亩,人工种植面积达2.4万多亩,已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半夏之乡”,并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西和县生产的半夏粒大、色白、品质优良,药用价值高,是陇南主要地道药材,大量外销到日本、韩国。同时,宕昌县、武都区、康县、徽县、两当县均有种植半夏。全市年均种植半夏3万亩以上,总产量达0.96万吨。

    补益第一药

    ——天麻

    天麻含有香芙兰醇、维生素A、苷类及生物碱等成分,是著名的中药材,对头痛、头晕、耳鸣、心跳、失眠、精神不安、抽搐、风湿症以及由中风引起的知觉麻钝、手足不遂、语言障碍等症有显著疗效。

    产业概况:陇南以康县阳坝镇为天麻主产区,天麻适宜生长在海拔14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在8~15℃,积温在2500~3000℃,年降雨量在400~600毫米,土壤以山地褐土、棕土,亚高山草原草甸上,以沙壤土最佳。天麻是一种与蜜环菌共生的食用菌,既可药用亦可食用。康县、武都、两当栽培面积较大。陇南出产的天麻以块大、肉厚、色黄白、半透明、质优体重而驰名。种植天麻已经成为阳坝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阳坝镇天麻总产量达到1500多吨,总产值接近0.5亿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天麻生产大镇。

    补气圣药

    ——红芪

    红芪自古与黄芪通用,其原植物与黄芪同科不同属。红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退肿、托疮生肌等功能,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等症,是常用的补气药物。

    产业概况:陇南红芪,以武都米仓山红芪最为驰名。1984年,红芪获得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成果展览会”荣誉证书。2007年,“亮陞”牌红芪在第十届杨凌农高会上荣获“后稷奖”;2010年,武都区红芪通过了省农牧厅无公害认证;2011年,荣获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近年来,研究发现红芪含有多糖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治疗糖尿病、降血压等作用。是典型的“药食同源”类首选特产药材,在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更是热销不衰。

    全市红芪累计种植面积7.55万亩,当年采挖1.16万吨,产值1.38亿元。

2018-10-12 4 4 陇南日报 c89336.html 1 魅力陇南 千年药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