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剡文斌
“我们投资130余万元建成的蜂产品加工厂马上就要开工生产了,合作社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徽县蜂王蜂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尹宪强站在崭新的蜂产品生产线旁,自豪地说道。
今年33岁的尹宪强16岁就跟着师傅养蜂,为赶花期,他去过云南、四川、青海、陕西等地放蜂,直到2011年在徽县嘉陵镇成立了合作社,他才停止了四处奔波的生活。
“跑了那么多地方,还是我们这里的资源好。”尹宪强介绍道,嘉陵镇位于南秦岭北麓,毗邻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山川秀美、林海茫茫,林草覆盖率达80%以上,生物的多样性孕育了540余种蜜源植物,区域小气候条件优越,为发展养蜂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嘉陵镇的庙垭、三联、大山、稻坪4个贫困村,由于村里没有支柱产业,如何让这几个村脱贫一直是镇上头疼的难题。为破解制约四村发展的“瓶颈”问题,县乡有关部门通过多次走访群众,调查论证,发现这4个贫困村自然环境优越、蜜源资源丰富,因此,嘉陵镇以徽县蜂王蜂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通过“抱团取暖、集中发展”模式,确定了具有产业基础、群众积极性高的养蜂产业为村级特色产业。
与此同时,嘉陵镇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统领,以“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为抓手,将优势资源转化为经济资产,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普通户”模式,形成村集体持股、合作社控股、贫困户分红、普通户参股的布局,庙垭、三联、大山、稻坪4村还各拿出县上配套的1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建成中蜂养殖产业基地,与徽县蜂王蜂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中蜂养殖产业发展联盟。
经过一年多来的建设发展,目前,中蜂养殖产业发展联盟已建成养殖繁育基地3处,分散养殖点12个,养殖中蜂1000箱,建成蜂产品加工厂1座,安装年加工蜂蜜100吨、蜂王浆2吨、花粉1吨的生产线1条,注册了“陇蜂源”和“浓生源”两个主打商标,开办网店1家,形成了产品生产、加工、开发、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联盟效应逐渐显现。
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合作社积极为4个村提供中蜂养殖技术支撑,各村成立由群众代表组成的监督管理小组,参与基地日常监管。蜂产品均由合作社按照不低于市场价的标准统一收购,繁育蜂群由村集体负责处置。合作社通过对蜂产品进行加工销售,赚取附加值,同时采取多产多得激励机制,当每箱产蜜超过20斤时,合作社提取1斤作为奖励收入。
不仅如此,这4个村还根据贫困户数量和中蜂产业总资产进行股权划分,产生的效益按照村集体70%、贫困户30%的比例进行分配,村集体占比作为产业发展基金。各村根据贫困户实际,以户为单位,按照农户提出申请、召开群众大会评议、张榜公示、造册登记等方式进行利益分配,并按照“动态管理”模式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及时调整比例。除村集体投资以外,各村非贫困户可根据自身实际,采取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等方式,参与产业联盟发展。2017年,繁育蜂群达1000箱,产蜜2.5吨,年产值达12.5万元,平均每村增加村集体经济积累1.2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270元,预计到2020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7.8万元,贫困户分红1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