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日报
2018年08月03日
第02版:综合

首趟青陇旅游专列抵达陇南

800多名青岛市民体验陇南风光

    市北老年大学书法研究会的秘书长于洪利老人(中),在赴陇南前夕,挥毫泼墨写下了“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山海有缘 青陇同心”的两幅书法,准备要送给陇南当地人。本报记者 李董 摄

    来自青岛的辛长庚,在专列上为游客带来了《66个喜》快板表演。本报记者 李董 摄

    青岛客人走出陇南站。本报记者 冉创昌 摄


    (上接第一版)

    一次浪漫之旅

    橄榄花枝献给最美的客人

    这还是一次浪漫之旅。仪式上,陇南市旅发委、陇南日报社相关负责人向旅客代表赠送橄榄枝花环,这是陇南人民迎接远方客人最尊贵的迎宾礼节。“好漂亮的橄榄枝花环,没想到在陇南的大山里还有油橄榄,戴上它我们也当一回‘奥运冠军’!”67岁的青岛游客潘瑞河戴上花环心情很不错,他笑着和身边的朋友说道。

    和潘瑞河一样,还有许多青岛游客都戴上了橄榄枝花环,他们欢笑着互相欣赏,拿出手机自拍发朋友圈,现场一派欢乐热闹的氛围。正如中国文联为陇南原创的歌曲《橄榄梦》中唱到的“心形的橄榄,结成爱的花环,一幅幅愿景铺展在山水间……”

    橄榄,是和平的代名词,在圣经故事和古希腊神话中象征着希望与友好。在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上,运动员们头上的橄榄枝花环是代表奥林匹克精神的最高荣誉。梦里的橄榄在远方,远方的橄榄在陇南,油橄榄在陇南人的心目中有着十分深厚的意义——

    1964年,周恩来总理亲手栽种了中国第一棵从阿尔巴尼亚引进的油橄榄树,同时引进了一万多株油橄榄树苗在长江流域8个省区12个引种点试种。1975年,不甘贫困的陇南人民开始在秦巴山深处的白龙江河谷试种“总理树”,拉开了陇南油橄榄产业发展的序幕。

    如今,陇南油橄榄基地面积、鲜果产量、初榨油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居全国第一。通过油橄榄产业助推,适生区人均油橄榄收入达到22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半以上,适生区贫困发生率由10.4%下降到5.7%。

    因此,在陇南,橄榄不仅象征着友好、和平、团结,更象征着陇南儿女脱贫攻坚、勤劳致富的梦想和决心,陇南人迎接青岛“亲戚”,为他们佩戴橄榄枝花环,表达了一片最真挚的山海深情。

    一次探索之旅

    让青岛人发现大美陇南

    “非常感谢青岛市委、市政府、干部群众,首趟专列到陇南,对于陇南的旅游产业和乡村旅游必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我们热情欢迎青岛的客人多看一看我们陇南的自然环境,体验一下我们的人文风情。首趟青陇专列开通是陇南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在更好地宣传陇南,扩大陇南的影响。”陇南市副市长徐世林在接受青报旅游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盼望着这样的专列能够常态化,欢迎更多的青岛朋友来陇南看看,也希望陇南市民到青岛去看看。通过两地市民间更好的互动,让两座城市的友谊天长地久,通过这种文旅活动帮助陇南更好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一次参加青陇专列的岛城市民,观赏了陇南市武都区的市容市貌,整洁干净的街区、优美的城市风景,让不少旅客感觉此行非常有意义。正如陇南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朝晖介绍的那样,到过陇南的朋友都称赞陇南“山美、水美、人更美,鸟语花香饭更香”“识得天下千山秀,不到陇南终觉悔”,这次的陇上江南之旅,绝对是一次有意义且令人难忘的经历。

    一次创新之旅

    青陇两地融媒体直播连创纪录

    这还是一次创新之旅。“青青之岛悠悠陇南”大型文旅活动从7月31日启动,青岛报业传媒集团首次以“青报旅游全媒体”平台,通过报纸、微信、微博、短视频、小游戏、直播等诸多平台,展现陇南地区的青山绿水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共同为青陇两地东西扶贫协作造势。同时,青报旅游全媒体直播记者团携手陇南日报社全媒体直播记者团,全程陪同游客展开不一样的“西游之旅”,首次开启了青陇两城长达72小时的融媒体现场直播,一路记录神秘的藏羌风情和秦人祖先厚重的文化内涵。青陇两地融媒体72小时直播“西游”截至记者发稿时,全网点击量突破144万,其中,直播平台61万,微博微信客户端网站专题H5浏览量达到83.5万。

    文明出行,带着一座城市的品质出行。传播友谊,播撒爱心,携手同行,发现美丽,让这趟青陇专列处处书写着不凡。

2018-08-03 800多名青岛市民体验陇南风光 4 4 陇南日报 c78739.html 1 首趟青陇旅游专列抵达陇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