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2年05月03日
第02版: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活动 劳动者最美】

祁连深处巡山人

——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柳树园资源管护站站长马建成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在祁连山深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终年坚守在茫茫林海,穿行在深山峡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扎根、屹立在崇山峻岭间,守护着祁连山的一草一木,成为保护祁连生态的重要力量。

护林员马建成,就是他们中的一位。

48岁的马建成,是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柳树园资源管护站站长。1999年退伍后,他毅然放弃条件更好、待遇更优的工作,选择继承父亲的事业,走入深山巡护山林。他一头扎进祁连山最艰苦、最偏远的向阳台资源管护站从事护林工作。

向阳台海拔3000米以上,终年高寒阴湿,一年中有十个月都要生火取暖,照明只能靠煤油灯和太阳能板,就连吃水也要到数里路外的山下河流中去挑水。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马建成退缩,他在短短的时间里适应了爬山,学会了做饭,学会了在高山林区野外的生活,还学会了用裕固族方言和牧民交流。

“渴了喝山泉,累了树下歇,饿了吃馍馍。”护林员的工作枯燥乏味,巡山查林、森林防火、病虫防治、资源调查等每一项工作都要穿越在崇山峻岭之间。可这些都挡不住马建成和同事们的脚步,他们以双腿为梯,双脚为尺,跑遍了辖区的沟沟岔岔、山山峁峁。

“5月26日,晴转阴……河柳已展叶,灌木生长正常,无人为活动……”“8月6日,从站里到低崖尔沟巡护,没有发现乱占林地及破坏现象,向林区牧户兰建设等人了解辖区情况,发放宣传材料60多份。” 翻开马建成的巡山日记,每一页、每一本,都浸满他们的汗水。

从向阳台管护站到大桥管护站、柳树园护林站、宝瓶河护林站,20多年,马建成几乎走遍了整个林区。哪家牧户住在哪道沟,哪片林子的树长得高,哪块洼地的草长得密,马建成都了如指掌。对于年轻的护林员来说,老马几乎成了祁连山里的“活地图”。

“马站长巡山的故事,可以讲三天三夜。”同事们说。有一次,山区突降暴雨,马建成预感会有危险,急忙叫醒熟睡的同事,连夜组织他们转移到安全地带。不一会儿,泥石流从两山间隙直泻而下,管护站院内被大水淹没,所幸转移及时,确保了人员安全。

2017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肃南段的生态搬迁农牧民积极响应生态移民扶贫搬迁政策,当地政府从每户家庭选出一个生态管护员解决就业。这些新同事大多识字少,马建成就利用工作之余,当起了语文老师,手把手耐心教识字写字。曾经的山间牧羊人,如今变成熟练填写巡山记录的生态管护员,与马建成他们一起守护巍巍祁连山。

“干护林员这行,难的不是走多少路、遇多少危险,难的是面对家人的愧疚。”每每提及这些,马建成的眼神中充满了惋惜和内疚。

十多年前,马建成的妻子检查出癌症,家里只有5岁的孩子陪伴。当时正值森林防火期,他没有回家陪妻子化疗,那时管护站没有通电话,他只能靠十天一次的通勤车带信了解妻子的病情。不料妻子病情恶化,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没能好好陪陪她走完最后一程,是我最大的遗憾。”十多年过去了,每每提起,马建成仍然红着眼眶。

“后悔吗?”“自打走进这座大山,就从没后悔过!”

“祁连山经过近几年的整治、修复和保护,草多了、树高了,进山的牛羊和人少了,山区环境越来越好了。为了守住祁连山的绿水青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马建成言语间充满了坚定与自豪,没有华丽动人的话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马建成和他的同事们坚守在祁连深处,一班换一班,一代接一代,像祁连山区夜空中无名的星辰,看似普通,却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5-03 ——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寺大隆自然保护站柳树园资源管护站站长马建成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 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采访活动 劳动者最美】 1 1 甘肃日报 c313025.html 1 祁连深处巡山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