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2年04月26日
第11版:百花

被水托举的城市

柳小瑛

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流出时,还是一条涓涓溪流,可是当它一路辗转流经黄土高原上的甘肃时,已然是一条风光旖旎、气势恢弘的大河。

这条大河,一路热烈奔放,一路自信包容,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姿态向前奔涌。可是,当它流经永靖这片神奇的热土时,突然流连徘徊,一步三回头,用它柔软的腰肢多情地扭出了一个优美的“S”形图案。这个图案,像柔软的丝带,又像矫健的巨龙,瞬间激活了永靖。刘家峡水电站、盐锅峡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恰恰就雄踞在这个图案上。

因为黄河的这次钟情眷恋,高空俯瞰下的永靖大地,便成了一幅十足广阔的太极图。于是自信、谦和的永靖人民把这里的一处湖泊叫做太极湖,把这里的一处岛屿叫做太极岛,把这里的一个镇子叫做太极镇,把这里的一座大桥叫做太极桥……

围绕着永靖这片热土舞动的黄河,也被赋予了和谐、包容、至善的内涵。它静静地从人们心头流过,坚定地孕育、滋养着这片土地和土地上朴实善良的人们。

这里的人民,同样以朴素而赤诚的方式,默默地守望着黄河、呵护着黄河,蓝蓝的天、碧绿的水、灿烂的花、红红的山便是你看到的景。

选一个风和日丽的天,坐上快艇,沿着河道破浪前行,只听耳边风声呼呼,水声哗哗。快艇像犁铧从土地中划过,银色的波浪向两边翻滚,在阳光的照耀下,到处银光闪闪,珠玉点点。你仿佛是那横槊赋诗的曹孟德,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你可能也是那登高远眺的范仲淹,把酒临风,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你将跨越时空,穿越百万年历史。在永靖“三江口”恐龙湾,你将看到,一个巨大的恐龙脚印踩开了一个秘密。上亿年前,这里气候湿润,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森林幽深茂密,恐龙成群结队。

掬一捧清凉的黄河水,喷洒在脸上,你还会看到,勤劳的先民,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在这条河流的浇灌下,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彩陶文化和古代文明。在这里,你会神奇邂逅中国的“彩陶王”,它是原始先民们智慧的结晶,是新石器时代彩陶的代表作。如果幸运,你的眼前也许会浮现出先民们头顶彩陶,在黄河边扭动着腰肢迤逦前行的曼妙姿态。这彩陶,被他们顶了三千年,从远古到秦汉,从唐宋到明清。如今,它们安静地坐在国家博物馆的橱窗里,等待着你以欣赏的目光,继续探寻马家窑文化与齐家文化。

拂去历史的风云,你会走进雄浑壮美的唐诗。当李白高歌“黄河之水天上来”时,当王勃挥洒“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当白居易吟唱“春来江水绿如蓝”时,你分明感到,他们歌咏的正是黄河永靖的壮美啊。蓝色黄河,阳光永靖,已是永靖人民递出的一张名片。

搭乘时光之船,回到一九四九年的八九月间,坐上羊皮筏子,来到莲花咀渡口,你将在浊浪排空的大河边,充分感受到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羊皮筏子当军舰,渡过大军十多万”的盛大场面。

当然,坐在现实的船只上,穿行于丹霞地貌林立的河水中,你的眼前依然会落下宋朝的雨,拂来唐朝的风。你仿佛是那空旷天宇下的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你仿佛是赤壁之下怀古的苏东坡,冯虚御风,扣舷而歌,追慕先贤圣哲,坐享清风明月。

站在山巅看永靖,你会发现这是一个被水装点的城市。可是,如果高空俯瞰,你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被水托举的城市。这个城市的一切,都是因水而生,因水而长。大山是静卧在大河之上的,楼房是挺立在大河之上的,树木花草是生长在大河之上的……

这条大河,孕育涵养了古老而璀璨的文明和智慧善良的人民。因为大河,这里的牡丹开花,河州的砖雕开“花”,白塔寺的木雕开“花”,王氏铸造厂的铁水也开“花”,老百姓的生活也开“花”。没有大河,就没有蒹葭苍苍,更不会有在水一方。没有大河,也就没有古木参天,更无花香遍地,那么刘家峡每一年声势浩大的郁金香节将无从谈起,如意公园将不再如意,水景公园将没有水景。没有百亩鱼塘,更无十里荷花;没有水上乐园,更无万亩枣园。

因为大河之功,刘家峡水电站在这里建成。从此,刘家峡水电站把光明播向西北大地。它的建成,谱写了一系列中国水电之最,填补了一项项空白。它成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水电事业的代表作和里程碑。而蓄水后形成的140平方公里的湖泊,既得舟楫之便,又收养殖旅游之利;沿岸提水灌溉,使4000公顷的旱塬、山地变成了水浇良田。正如中国水电四局建局四十周年碑文中所言:“坝如无字丰碑,将与日月同辉;湖似无私襟怀,将与江河共润。”

没有大河之功,这里就不会有黄河三峡湿地,也就不会有黑颈鹤、大天鹅等32种鸟类在这里栖息。

没有大河之功,赫赫有名的炳灵寺也许就不会在这里兴起。

没有大河,你就不知道天光云影如此多情,丹霞地貌如此妩媚。

当你登上刘家峡国际滑翔伞基地,从500米的高空飞下,像一条鱼儿一样滑翔在天光云影中时,你会发现,大河之中满是大河的气象。

大河的气象就是能装得下自己,也能容得下别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此说来,永靖人民把那个“S”形弯道看成是太极八卦,本身就是大河气象。永靖人民在大河的濡养之中,像大河一样自信、包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4-26 1 1 甘肃日报 c311615.html 1 被水托举的城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