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2年04月21日
第11版:文化

【文化人物】乘着诗歌的翅膀追梦

被诗词滋养着的王军

这个春天,当春风拂面时,可曾令你想起“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当花香四溢时,可曾令你想起“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历经千百年,这些古典诗词的生命力穿越时空经久不衰,诗词的韵律之美以及常读常新的文化内涵,让我们产生真切动人的情感共鸣。

古人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化的感性表达,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重要载体。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诗词的滋养下,让生活和人生变得美妙且更具力量。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刚刚获得《2022中国诗词大会》比赛季军的王军,借用朱熹的《春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因为对诗词的热爱,他来到了诗词大会,这就是他的泗水之滨,而他在这个泗水之滨上看到了无边光景。

——编者

被诗词打开的世界

我的家乡在甘肃陇南。从小喜欢诗词,是由于其朗朗上口,妈妈在地里劳作,我就带上课本,在田野间读诗。

当我读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时,心中和诗人产生了极大的共鸣,第一次发现古代诗人也同样怀揣童趣。

小学三年级时,班主任从县城给我带来一本《唐诗三百首》,这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课外书。自此,我读诗的范围不再局限于课本,我在唐诗里游走天地间,诗词为我打开了乡村之外的世界。我读到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些经典诗句。

诗词在我生命中一直扮演着朋友的角色。在诗词的世界中,我可以和东坡饮酒、与孟郊赏花、和杜牧听秦淮的歌、为李白折灞桥的柳。诗词也成了我缓解压力和疲劳,汲取力量的有效方式。

在我的身边,随身携带着一个用废纸订成的小册子,遇到怦然心动的诗句,抄写下来,随时翻阅。

从诗词中汲取力量

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工程专业毕业后,我背起行囊,一路北上,来到陕北的毛乌素沙地,成为一名生产一线的地质技术员。

暮风朝沙,不变的是,诗词一直陪伴着我。

初到陕北时,我经常在群山间一工作就是一个月,常能联想到“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每当我上山核产回来,看到夕阳西下,总能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看到春雨打湿杏花,就自然联想到“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我觉得,只要去发现和感悟,诗词就在身边。

待了一年半时间,我度过了“塞下秋来风景异”的漫长秋季,也领略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在这种环境中,激起了我对诗歌的热爱,更能让我从诗词中汲取前行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让我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2022中国诗词大会》比赛。

在比赛中,选手要用一句诗来致敬在毛乌素沙地治沙造林的石光银老人。我深知久居荒漠中的艰苦,也被老人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的精神所折服,当场吟诵出毛泽东《七律·到韶山》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诗句。

在我看来,正是有像石光银老人一样的治沙人,他们把“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顽强品质相结合,将毕生精力付诸治沙造林的伟大事业中,曾经的沙地才能变成今天的片片绿洲。

传承诗词之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古诗词就是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通过感悟古人的感情和思想,能帮助我们发现现代生活中的美。”

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每一处景色,都能在诗词中找到对应的句子;产生的每一种情感,都能在诗词中找到共鸣。我更加感觉到诗词不仅音律美,内容和意境也美,而且这是一种共性的、永不褪色的美。“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意气风发、“可能俱是不如人”的怀才不遇,“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朴素愿望、“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沉痛思念、“会挽雕弓如满月”的满腔热血,以及“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无比遗憾,“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两情相悦,“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无比惋惜,这些情感千百年来都还保持着温度。

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我也不断拓展知识的深度、思想的浓度和视野的宽度。通过不断的积累,我开始尝试诗词创作。漂泊在外的游子难免思念家乡,这时,我写下“山濯难见飞黄叶,雁尽方知已是秋。”“暮雨滂沱离陇地,南风习习向秦关。”“昨夜梦中归又去,参差桃李满园开。枝头归燕思新泥,陌上耕农踏旧埃。”等诗句。

“我出生在小山村,自幼的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山村孩子学习的不易,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传递正能量,只要我们心怀热爱、心怀梦想,人生的舞台总会绽放光彩。”我想借用“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作为祝福与共勉,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这个春天,希望我们一起,让诗词融入生活,让人生充满诗意。(王军口述 本版编辑整理)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4-21 1 1 甘肃日报 c310736.html 1 【文化人物】乘着诗歌的翅膀追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