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1版)
找准石羊河存在的四大“症结”
紧抓“症状”找“症结”。武威市分析研判石羊河的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梳理出石羊河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方面存在的4个主要症结。
“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石羊河水资源流量在枯水期、丰水期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季节性河流特征显著。相关负责人说,因地表径流量小,无法保证河道在全年维持一定的水流。同时河道无足够的切割深度,得不到地下水的有效补给,加之区域内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河流开发利用强度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使石羊河水流呈现出明显的间歇性、时令性特征。
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是造成下游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的又一原因。据介绍,凉州城区污水处理厂执行排放标准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尾水未经深度处理,对下游断面冲击较大。特别是冬季枯水期,石羊河自净能力差,极易造成断面超标。古浪县、民勤县污水处理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排放一级B标准,执行标准偏低。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武威市农业农村污染面大的问题不容忽视。石羊河流经乡镇分布了较广的耕地。目前农业灌溉多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为地面灌溉,化肥、农药使用普遍。残留的农药化肥易随灌溉余水回流、降雨径流等进入水体形成面源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未有效处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处置体系不完善。
此外,近年来祁连山冰川积雪融化增多且降水偏丰,促使蔡旗断面水量目标提前完成,掩盖了流域争水矛盾,但流域资源性缺水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流域现状水资源量人均为全国的三分之一,亩均水资源量为全国的七分之一,绝对水量明显不足。”相关负责人说,扣除不合理用水,流域现缺水17%。未来需求进一步增加,短期径流增加红利消失后,无论是维持蔡旗下泄水量,还是保障青土湖生态补水量,都将面临更加艰巨的挑战。
努力把石羊河建设成为武威人民的幸福河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深受党中央、国务院重视。
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强调,特别要实施好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和防沙治沙及生态恢复项目,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视察时指出,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新时代需要更多像“六老汉”这样的当代愚公、时代楷模。要弘扬“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奋斗精神,激励人们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勇担生态报国之责、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狠抓各类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武威市把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民生工程、重大发展问题,坚持“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新时代武威精神。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抓、具体抓,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石羊河治理的工作格局。
组建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河湖长制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这些机构的成立无不围绕着一个中心——石羊河治理。武威市明确提出,要努力把石羊河建设成为武威人民的“幸福河”。
靠实工作责任。建立完善四级河湖长体系,设置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河湖长1093名、河湖警长152名。建立“总河长率先抓、各级河长具体抓、水务部门牵头抓、责任乡镇一线抓、联系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统筹推进“八化”(常态化巡查、系统化治理、立体化监控、法治化管护、有序化利用、社会化监督、全民化参与、综合化考评)管护措施,确保河湖治理责任全覆盖。
健全制度体系。建立了河长会议、河长巡河、考核问责与激励、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河湖管理“红黑榜”等16项制度,为河湖保护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随着工作深入,区域协作机制逐渐成熟。省生态环境厅在石羊河流域开展了横向生态补偿的试点,制定印发《石羊河流域上下游2020—2022年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实施方案》,将武威市三县一区全部纳入石羊河流域生态补偿范围,落实补偿资金908万元。凉州区与肃南县、天祝县、古浪县、永昌县等邻近县区签订了《县区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与民勤县签订了《石羊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建立健全了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
有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武威市着手抓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建设6大类39项具体任务,补短板、强弱项,夯实基础工作,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成效日益凸显。
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石羊河风情线
2020年8月,武威市组建成立八步沙干部学院,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示范基地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勤劳的武威人民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没有让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合拢,阻止了“第二个罗布泊”的出现。同时,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实施总投资10.76亿元的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生态连通输水工程等14项工程,以项目建设串联起沿河两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河湖风情线。
石羊河的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蔡旗断面过水量、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量两大约束性目标和北部湖区出现旱区湿地的生态治理目标分别提前8年、6年得以实现,民勤蔡旗断面过水量连续11年达到2.99亿立方米。青土湖水域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26.7平方公里,形成旱区湿地106平方公里,阻隔了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地下水位由2007年的2.91米上升到目前的4.02米,升高1.11米。石羊河湿地范围内鸟类种群数量不断增加、植物植被群落相对稳定,水域面积已由2016年的25.16平方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26.67平方公里;黄案滩裸露的土地日益减少,芦苇、白刺、梭梭、沙枣等10万亩植被群落逐步恢复,红崖山水库鸟类生物增长到16目20科80种2万只左右。2020年4月,红崖山水库向干涸30年之久的外河(东大河)下泄生态流量339万立方米,使外河重获新生。
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水环境治理,石羊河由浊变清。针对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问题,武威市以解决突出问题为导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及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提标改造。2021年争取到位中央、省级9个专项28个项目资金1.33亿元,有力推动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县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级A标准全覆盖,各县区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全部建成投运,7个工业园区和6个重点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全市无黑臭水体。凉州区、民勤县、天祝县污水处理厂均建成再生水回用设施,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6%。
为武威市的发展蓄积生态能量
针对流域干旱脆弱的生态特性,武威市创新河流生态功能区划与治理模式,将石羊河划分为城市亲水宜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生态环境控制区、尾闾生态恢复区3个水生态功能区,分段施策,实现“人水和谐”。
基于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环境本底,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对于武威市显得尤为重要。围绕做深“节水”文章,武威市率先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先后召开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动员大会、推进会、专题约谈会,颁布实施《武威市节约用水条例》,推进深度节水、极限节水,全市年用水总量由“十二五”末的15.81亿立方米减少到14.2亿立方米,城市节水已达到《城市节水评价标准》Ⅱ级。深度节水极限节水项目的实施对探索内陆河流域生态与经济融合的发展模式、破解旱区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难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珍贵样板。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复绿。武威市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倍增行动,2018年至2020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118万亩,年均39.4万亩,是前5年年均造林面积的1.34倍。持续推进科学防沙治沙,累计投入16.6亿元,完成治沙164.4万亩、人工造林230万亩,均为前五年的2倍,森林覆盖率达到19.01%,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42.9%。武威被确定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我省首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第一批18个“两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
此外,石羊河的景观旅游效益逐渐凸显。通过打造石羊河国家湿地公园等水文化旅游景观,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带动周边旅游产业发展。
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建武说:“石羊河治理模式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案例’,为我省乃至全国内陆河干旱缺水河湖管护及河湖水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珍贵样板,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案例,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2021年3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2021年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征集活动的通知》。全国多地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从水环境、水资源和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的角度阐释美丽河湖的内涵。
“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作为一个抓手,让绿色发展的时代强音更加响亮,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通过这一抓手,武威市社会治理能力得以提高、基础设施得以提升、人居环境得以改善、城市发展潜能得以厚植。
只要河湖保护观念深入人心,人与河湖真正相互依存、相互尊重,就能让城市与河湖和谐共处、共生共长。惟愿河湖愈加美丽,我们的城市绿意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