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在奥林匹克史册上镌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知重负重、迎难而上的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为这一笔的书写夯实了基底、添注了信心。
4月8日,人民大会堂气氛庄重热烈,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称号的代表,在现场接受表彰。其中,负责本次奥运期间防疫等工作的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以及承担医疗保障任务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下称“北医三院”),荣获“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面对持续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保障参赛各方人员健康安全成为重中之重。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副部长、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告诉记者,此次涉奥入境的人员有将近2万人。面对如此大规模的人员入境,防疫压力前所未有。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在兼顾住宿、餐饮、医疗、反兴奋剂等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与国际奥委会共同制定了《防疫手册》,成为赛事期间所有利益相关方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赛时期间,闭环内阳性比例仅为0.45%,所有阳性人员都得到了有效治疗和良好照顾,未发生聚集性、溢出性疫情,城市防控动态清零。有外国运动员表示:“如果疫情应对也有金牌,中国应该得到一枚。”
出色的防疫,让冰天雪地里的每一声加油呐喊都更加铿锵有力,如今这份“突出贡献集体”称号的荣誉,也饱含人们对冬奥防疫“赛道”上每一位奋斗者的深情谢意。
除了防疫工作,赛时医疗保障对冬奥会举办同样至关重要。对于脚踩冰刀雪板、驰骋于冰天雪地里的冬季项目运动员来说,高效的医疗保障尤为关键。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北医三院派出200余名医务人员,同时覆盖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大赛区。
“冬奥会期间,北医三院顺利完成冬奥会首例运动员手术、首例脊柱骨折手术、首例航空医疗救援,为伤员救治提供准确、高效的医疗服务,获得国际奥委会医疗和科学委员会、国际雪联医疗委员会的称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医生的风采。”北医三院院长乔杰说。
冰雪项目运动损伤救援难度相对较大,北医三院主动破题,借助科技力量,完成此次保障任务。例如,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赛场上对伤者进行无障碍识别、快速筛查;转运期间通过转运仓、急救仓开展同步处置和实时预警;到达急救医院前,依托5G技术完成患者信息传输和共享,为伤者争取抢救黄金时间……
(据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