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理 王一淳
近年来,兰州理工大学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统筹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厚植红色基因,让课堂“红”起来
在思政课教学中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利用好红色资源,宣讲好红色故事,弘扬好红色文化,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
兰州理工大学严格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要求,在开足开齐开好思政必修课的同时,开设了“四史”思政课以及甘肃红色文化资源思政类课程。认真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深入挖掘各类课程思政元素,形成各专业主干课程与通识课程“课程思政群”。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学校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在会宁红军会师楼、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等地,都留下了红柳学子追寻红色足迹的身影。
构建大思政格局,让资源“聚”起来
兰州理工大学在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坚持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结合,着力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等环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该校教务处处长张清辉说:“教师要对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使不同的课程呈现出不同的思政教育风采,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做到课程思政教育全覆盖。”
学校思政类课程拥有省级精品课2门、省教育厅思政类精品课1门、省级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2018年至2020年,学校开设本科生课程思政试点课程建设项目202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21门,并在2021年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多渠道、多维度、多层面提升思政育人实效。该校研究生院院长苏建宁说:“通过分批次、分阶段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在示范引领的基础上实现课程体系、专业体系、学科体系的全链条贯穿,使课程思政由点到面达到全覆盖。”
创新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
“学校通过集体备课,打破了原来‘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互动式、研究式、问题式、导向式、论坛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实现了由教学为主向学生主动学为主的转变。”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饶旭鹏说。
兰州理工大学还把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持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实行“备、讲、评、督、导、促”六环节教学管理法。2021年,学校投资186万元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中心。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1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混合式本科课程,并推荐参选国家级一流课程评选。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心,设置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今年将投资160余万元建设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教师“走基层”和“红色之行”系列活动推出研究成果2部,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级以上社科规划项目5项。在2021年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该校思政课教师马云霞获三等奖。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让教师“强”起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深刻把握“两支队伍”建设协调推进的重要性。
为马克思主义学院配备思政课专任教师85人。其中,博士学位教师15人。通过参加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线下重走长征路”活动、“四史”教育培训班等教育培训,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同时,不断加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训,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引导教师充分发挥专业课的思政教育功能,打造了一支“课程与思政交融,教书和育人互促”的新时代课程思政“主力军”。2名教师入选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饶旭鹏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和甘肃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育人之根本,在于立德铸魂。兰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夏天东表示,学校党委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