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2年03月16日
第11版:百花

那人那物

黄 杰

豆腐匠

豆腐匠曾是我们村子里最要面子的人,也是一位重礼仪的人。

那时我才几岁,村里有人过大寿,我便跟着我爹一起去,正好与豆腐匠坐在一起。大人们吃席都敬来敬去,一顿饭要吃半天。我吃得快,吃完了,把筷子朝桌上一放,抬腿就往门外钻,我要去玩。豆腐匠喊住我:“娃子,回来,不要跑。”“怎么啦?”我看豆腐匠一脸严肃,便悄悄地又坐回座位。豆腐匠对我说:“吃好饭,不能把筷子一扔。要这样,两根筷子并拢放在一起。大人没走,你不能走。”

听豆腐匠这么说,满桌子的人都在点头,我爹也说:“小孩子从小就得上规矩,这是礼教。懂礼教,才算成人。”看大家都这么郑重其事,我吓得立时就把筷子捡起来,横放在碗上,然后好好坐着,听他们说我听不懂的话,直到席散。

也是从这之后,我发现豆腐匠是个严肃方正之人,从来都不苟言笑。别的村子里卖豆腐的我也见过,老远就在喊:“豆腐噢——”他从来不喊,慢悠悠地骑辆28式的“永久”自行车,后座两边各挂一只大木桶。骑一会儿,把自行车的铃铛响两下,响铃声也是不急不忙的。人们一听到这铃声,就知道是豆腐匠来了。

后来,我经常到豆腐匠家里去,因为我和他的儿子是好朋友。豆腐匠对我很友好,有时还能在他们家吃上饭呢,也能亲眼看着他做豆腐。

做豆腐先是磨豆浆。一瓢一瓢地把豆子灌到磨眼里,豆腐匠和他媳妇拿根木杠子推磨,磨好后,豆腐匠松开磨子顶上皮囊的口子,让水往下滴,再用两根木棍,平平地摆成十字形,用铁环穿着,吊在屋梁上。一匹四方的厚纱布,四角绑在两根木棍的四端,做成一个兜子。豆浆就倒在这兜子里。豆腐匠操纵着两根木棍,扭来扭去,白色的豆浆先是快,后是慢,流到下面的陶缸之中。最后留在兜里的就是豆渣。缸里的豆浆,要舀到大锅里去,等豆浆烧好了,又要放到一个大缸里,由豆腐匠正式点卤。点卤是最重要的,这一锅的豆腐好不好,就看这一环了。

豆腐匠左手拿瓢,里面盛着卤水,右手拿一支长柄的木勺,一边搅着豆浆,一边滴卤水。搅动有快有慢,慢慢地,缸里的豆浆凝固了,成了豆花,并且能看到黄黄的清水了。豆腐匠和他媳妇扯着一块极大的粗纱布,平平地放在这台子上,一人一只角,抓在手上不放。豆腐匠一勺一勺把豆花舀到这纱布上,等全部舀上去后,把纱布的四角拎起来,打个结,做成一个包袱,再在上面盖一只既厚且重的木盖,木盖上面再放上石头。这时候,就听到水从那木槽里往水桶里淌的声音。要等这水完全不淌了,才算好,移开石头,打开木盖,解开包袱,里面是一块巨大的豆腐。豆腐匠拔出刀来,刀是特制的,横一刀,竖一刀,豆腐匠像在画一张棋盘,画好了,就是一块一块的豆腐。豆腐当时就可以拿出来,放在盛着清水的木桶中,第二天就可出去卖了。

那豆腐的味儿可真香啊!

广播匣子

20世纪70年代初,我们家里唯一的娱乐工具,就是一只从老远的地方用铁丝拉线来的广播匣子,每天早、中、晚,它都是唱着响亮的《东方红》歌曲按时开播,当时家里的生产和生活规律,也都随着广播的声音而变。上地、上学,做饭、休息等,都依着广播中的节目时间进行。因此家里的广播匣子就成了听新闻、听歌曲、报时间的“多功能电子产品”。那时我还很小,每当广播响起来,总觉得那小小的“木头匣子”有点神奇,一个小木匣子怎么能装得下那么多说话的人呢?有一天,我在家里没有大人的时候,便把广播匣子拆开,要看个究竟,但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有那么一丁点铜线和小铁片儿,我一不小心还把线给弄断了,这下可惹祸了,遭到了大人们的一顿暴揍。从此,我再也不敢碰那个神秘的小盒。

20世纪80年代初,我高中毕业后高考落榜在家务农。白天我参加劳动,晚上则喜欢看书,闲时开始学着写稿子,把身边发生的事写出来,来回走上10多公里路,从邮局发给县广播站。不过几天便在广播里听到了我的名字和我写的新闻稿,把我高兴得简直不知说啥好,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只要有新闻就写,还收到过广播站寄来的五毛钱或者一块钱的稿费。我成了我们乡的“土记者”,乡武装部每年还把我推荐为民兵优秀通讯员,多次受到县武装部的表彰奖励。

1985年,乡政府要从回乡青年中招聘干部,因为我写稿“出名”,乡上领导让我去应考。经过考试、考察,我被招聘到了乡财政所工作,因经常下乡村工作,我的视野更加宽广,听到和遇到的新闻就更多了,我白天做好业务工作,晚上把白天记下的新闻写出来发给县广播站,广播里就会经常听到我的名字。后来我开始向一些报刊投稿,也陆续都开始见报,把手写字变成铅字,更使我高兴得不得了。说实话,我这人生变化,也是得益于从小就对广播的好奇心,听广播,写稿件。直到现在,我仍然向省、市广播电台投稿。我的身边也常有一个小小收音机伴随我,恐怕我是离不开广播匣子了。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3-16 1 1 甘肃日报 c304223.html 1 那人那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