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超
庆阳,惯称陇东。1970年,部署在这里的庆1井获得日产36.3吨的高产工业油流,拉开了长庆石油大会战的序幕。
2021年,长庆油田在庆阳的数万口油气井争先发力,生产油气当量突破1000万吨,标志着长庆油田在庆阳革命老区建成了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
时间和数字,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从36.3吨到1000万吨,陇东油区有力支撑了长庆油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建成我国第一大油气田,对全国石油工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跑步上陇东”到“建西部大庆” 坚决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扛起来
陇东,是长庆油田石油勘探开发的创业原点。20世纪70年代初,响应国家“要大上人马,加快勘探步伐,在西北老区建设大油田”的号召,数万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跑步上陇东”,在这里展开“石油会战”,历时23年建成百万吨级油田。
20世纪90年代后期,依靠在陇东石油勘探开发实践积累的技术和经验,长庆油田向外加快扩展,转战陕甘宁蒙四省区,由单纯找油向“油气并举”转移,开启了建设大油气田的新征程。
进入21世纪,长庆油田深化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理论创新,石油勘探第三次挺进庆阳董志塬,并向陇东全域扩展。先后发现并投入开发了西峰、镇北、环江、合水、庆城5个探明储量超亿吨油田,陇东油区按下加快发展“快进键”。
“十二五”以来,长庆油田明确“陇东快发展”区域规划,制定了资源保障、创新驱动、效益优先、绿色低碳、人才强企、品牌价值“六大战略”,持续加大资源投入,油气勘探接连获得重大发现,陇东油区年产油气当量“七换百字头”,天然气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油气当量年均增幅超70万吨,有力支撑长庆年产油气当量攀上6200万吨新高点,高质量建成“西部大庆”。
陇东,更是长庆未来增储上产的资源接替区。陇东油区经历50多年开发,油气发展仍然生机蓬勃。如今又开辟了天然气勘探新局面、铺开了页岩油开发大场面。尤其是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的成功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开创了陆相岩规模有效开发的先河。
陇东地区油气开发进入旺盛时期,成长为长庆油田油气上产最现实的接替区域。“十四五”期间,长庆油田明确了油气当量突破6800万吨的总体规划和“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基业长青的百年长庆”的目标,初步计划在陇东地区投资800亿元,推进陇东油气加快上产。预计“十四五”末,陇东油区年产油气当量有望达到1200万吨以上。其中,页岩油年产量将增长到300万吨,进一步为支撑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油气产业链延伸发挥更大作用。
从“艰苦创业”到“科技赋能” 实现国内陆相页岩油规模有效开发
陇东油气藏普遍呈现“低渗、低压、低丰度”特征。在这里建成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不易。长庆油田依靠自主创新,在陇东油区创造了产量快增长和低成本开发两大奇迹。
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变“卡脖子”为“杀手锏”。长庆油田70%以上的储层属于世界级低渗透油气藏,一些区块被国外专家评估为没有开发价值的边际油田,常规技术无法实现经济有效开发。面对“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现状,长庆油田技术人员坚守陇东高原,专注于盆地地质演化、油气生成、储藏机理研究,创新形成快速获取油气资源的原创性地质理论认识,快速掌握高效开发“三低”油气田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一系列工程利器,不断挑战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极限。
黄土塬三维地震突破巨厚黄土层的重重阻隔,给地层做高精度“CT”,实现了油气发现的精确制导;水平井优快钻井给钻头装上“导航系统”,做到打得快、打得准、打得好,让“多井低产”变为“少井高产”;体积压裂在致密岩石中打通了油气“渗流通道”,把“羊肠小道”变成“高速公路”;综合稳产方案延长了油气藏的开发寿命,实现了“上得去、稳得住、可持续、高质量”……长庆油田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从低渗透油田起步,突破特低渗、再战超低渗,到实现页岩油规模有效开发,技术创新让陇东油区爆发出巨大能量。探明了储量规模超10亿吨的页岩油大油田,建成了国内首个百万吨页岩油示范区,在庆城县、宁县等地开辟出多个天然气接替领域,陇东油气开发呈现出油气并举、常非并重的蓬勃发展态势。截至目前,陇东油区已累计给国家贡献油气逾1.1亿吨。
强化技术集成攻关,用低成本应对低渗透。低渗透油气田的规模效益开发,根本出路在于低成本。依托国家重大专项,长庆油田持续学习借鉴、攻关实践、创新优化,成功探索出陆相低压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模式,形成5大系列18项配套技术,以立体式、大井丛、水平井、工厂化作业模式,实现低品位储量规模有效动用。
相比北美地区海相页岩油,我国陆相页岩油的开发在技术和成本上更具挑战性。长庆油田作为我国非常规油气开发的引领者,创造了页岩油开发新模式,统一采用水平井组开发,平均单井产量达到18吨;砍掉生产流程中的计量站、增压站和注水站,颠覆了“三低”油田注水开发的历史,百万吨采油区只需300人,用工总量相当于过去的15%。
以庆城县境内亚洲陆上最大页岩油长水平井平台华H100平台为例,平台部署31口水平井,地面仅占30亩地,地下实际开采储层辐射面积却高达4万多亩。传统模式下,建设百万吨油田需要打3000多口井,如今只需建设10至15个这样的水平井大平台,实现了利用最少的用地动用地下最多的储量。
推进数智油田建设,从“地面”走上“云端”。长庆油田在社会发展、科技、产业变革中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数字化与工业化融合,集纳国内外上千项先进适用技术,建成我国第一个数字化油气田,最大限度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21世纪初,西峰油田初次引入数字化理念,成为长庆数字化油田建设的首座试验田。从此,远程启停模块、数字化监测系统、数字橇装增压集成装置等一系列新技术应运而生;各个井站地面与地上、远程与近程的工作状况,实现了全过程在线监控,油田管理融入了新的基因和秩序;生产模式、运行流程、工作制度实现最佳组合,分散在川原梁峁间的油气站点,变成智能指挥、远程控制的现代化生产线。
目前,智能化技术已介入长庆油田一线值守、现场安全预警管控、员工远程智能培训、手持移动工具办公、油气藏智能攀岩分析等多个领域。陇东油田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增产增效不增人。
从“你我他”到“一家亲” 把和谐发展融入千万吨大油气田建设全过程
发展源于产量,但远不止产量如此简单。能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是产量、绿色、低碳、和谐的协同发展。
走绿色低碳之路,让庆阳革命老区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长庆油田以年超4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稳定供给,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绿色动能。陇东地区建成天然气年生产能力5.7亿立方米,仅2021年就收获5口无阻流量超百万立方米天然气井,为“气化庆阳”工程提供了充足“底气”。加快前瞻性技术储备,筹划光伏、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布局,争当能源绿色转型排头兵。在陇东建成50千瓦分布式光伏电场,年发电量达6万度,为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探索了道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油,长庆油田一滴也不要。长庆油田运用“丛式建井、井站合建、立体建站”方式,节约用地面积近60%。不惜超十亿元的代价,封堵自然保护区、水源地内油井500余口。
为做好“双碳”目标大文章,在陇东打造南梁林缘区、华池水缘区、西峰农缘区、马岭老油区、镇北库缘区五大生态保护模式,建成清洁文明井场5000余座,做到“原油不落地、废气不上天、废水全利用”,西峰、南梁油田入选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绘制了油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风景线。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长庆油田不会忘记,当年老区人民像支援红军那样支援“石油会战”,像对待亲人一样欢迎石油工人;油区所在地各级党委、政府以“支持长庆就是支持自己”的热忱,尽心竭力为油田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陇东油区开发建设过程中,长庆油田积极履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条,推动构建了集储运、炼化、销售、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为一体的油气产业集群,间接带动地方就业10万余人。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长庆油田年均在陇东地区投资140余亿元,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为我省建设工业强省、强化民生保障贡献了长庆力量。
心系民生福祉,帮助老区乡村全面振兴。长庆油田与地方政府联手推进“一村一户一策”和“三年帮扶计划”,大力实施道路共建、饮水工程、碳汇林建设等项目,在定点扶贫村投入资金超过8000万元,实施养殖、电商等帮扶项目上百个。油田驻村书记吃住在村、工作到户,用心用情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帮助环县、镇原、合水等地53个贫困村、1167户贫困家庭摘下“穷帽子”。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整行装再出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庆油田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中石油集团公司党组决策部署,与庆阳市携手,传承弘扬伟大精神,积极投身伟大事业,乘风破浪坚定向前,砥砺奋进永不懈怠,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奋力续写百年长庆的辉煌篇章,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长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江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