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2年02月24日
第08版:视点

不同的人生经历 共同的奥运故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睿君

2月18日,冬奥人物故事媒体吹风会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举行。来自国家游泳中心场馆运行团队制冰工作人员刘博强、“滑雪小神童”王凯文、滑雪救援队医生付妍、北京冬奥会火炬手侯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冬奥故事。

刘博强:从“火”到“冰”的跨界

44岁的刘博强本是首钢集团的一名轧钢工人,因为北京冬奥会,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转型成一名制冰师。

过去近20年里,刘博强在首钢集团做过轧钢工、焊接工、维检工,干的是又苦又累的活儿。那时的他不曾想到,未来的工作环境会发生巨大变化。

2016年冬奥组委进驻首钢北京园区后,老厂区的精煤车间、运煤车间陆续改造成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和冰球四个场馆,用于国家队训练。

工厂改造,包括刘博强在内的工人们也开始陆续“转型”。2017年7月,他前往首都体育馆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制冰、扫冰培训。“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制冰工作,在这三个月里,几乎每天都泡在冰场中。”

刚开始接触制冰,刘博强就发现制冰不是往地上泼点水就完事了,要掌握冻冰、修冰、融冰的全部技能。“这工作并非易事,里面门道儿很多。”为了多学一点,他休息日也不闲着,跑到首体帮师傅们干活儿。

经过培训,刘博强已基本掌握了制冰技巧。随后,他回到首钢开始为国家短道速滑队、花样滑冰队、冰壶队等提供服务和保障。

目前全世界的顶级制冰师不超过20人,但令人遗憾的是,这里面没有中国人的身影。“我希望在冬奥赛场上通过和国际顶级制冰师的学习交流,把国外顶级的制冰经验留在中国。”刘博强说,这是自己来冬奥会的目的,希望能成长为顶级的中国制冰师。

王凯文: 怀揣奥运冠军梦

10岁的王凯文和北京冬奥会新科冠军苏翊鸣有些像:一头的卷发,阳光活泼。

王凯文是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小学四年级学生,别看他年纪不大,却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滑雪“新秀”。

王凯文的父亲王俊儒,是延庆最早发起中小学上冰雪比赛的参与者。受父亲的影响,王凯文两岁时就开始接触滑雪。“第一次去雪场上雪板,还没站稳,他就滑了下去,一路冲到终点。”从那时起,王俊儒觉得儿子有滑雪的潜质。

初学滑雪,摔跤总是在所难免。王凯文清楚地记得,摔得最厉害的一次,脸直接磕到了铁桶上,疼得哇哇大哭。

后来训练时,王凯文还经历了一次严重的伤病,在雪场玩时,他的手不小心被传送带卷了进去。“当时手的皮和肉都没有了,直接能看到骨头,流了很多血,超级疼。”康复的时候,王凯文疼得天天哭,父亲也萌生了放弃的念头,可他还是说,“滑雪使我快乐,我喜欢高山滑雪的速度,喜欢在跳台项目中自由飞翔。”

在王凯文的坚持下,父亲也开始专职陪他训练。如今,王凯文已经在北京的滑雪圈内小有名气,金牌和证书挂满了家里的两面墙,还曾被评为“中国滑雪未来之星”。“我的梦想是成为地球上第一个同时取得单板、双板还有自由式三个项目奥运冠军的人!”他高兴地说,等爸爸变成老头的时候,能带着孩子开车去接他:“走,咱滑雪去吧,爸爸!”

付妍: 向世界展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的风采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付妍,是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的一员,也是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

2017年底,北京冬奥组委会联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面向全市医院招募医疗保障人员,筹建中国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听到这个消息,付妍就报了名。

在滑雪技能、专业技术和英语测试中,付妍以全优成绩通过测试。后来,包括付妍在内的来自北京市10余家医院的急诊、骨科、神经外科、脊柱外科、胸外科的75名医护人员,每年冬季都进行集训,为接下来在位于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开展医疗工作做准备。

延庆的海坨山,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一条垂直落差894米的滑雪赛道依山而建。这里是北京冬奥会的滑雪赛场,也成为付妍新的“考场”。

“除了要有近乎专业的滑雪技能以外,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滑雪医生,还要有极端条件下施展救治的能力。”付妍说,“我们必须在4分钟内到达伤员身边。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环境中,我们每晚一秒,都可能给运动员的生命带来更大的威胁。”

“北京2022年冬奥会即将闭幕,我们的队员也兑现了曾经的承诺,我也完成了自己一个小小的心愿,那就是在冬奥会的舞台上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的风采。”付妍高兴地说道。

侯琨: 9年环球行讲述中国人的奥林匹克故事

奥林匹克推广能够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奥林匹克运动中来。奥林匹克推广人则依靠对奥运的热爱,通过奥林匹克公益宣讲,将自己的经历和对奥林匹克的理解传递给更多人。

2007年,作为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的一名志愿者,侯琨与奥林匹克结缘。他说:“参加完博览会,我更多地认识到了奥林匹克的文化和教育意义。”

2012年起,侯琨成为奥林匹克推广人,开启了环球之旅。9年来,他走遍了举办过冬季、夏季奥运会和青奥会的26个国家的47个城市。

提起做奥林匹克推广人的初衷,侯琨解释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的奥运热情。但很多人只是关注赛场上顽强拼搏的运动员,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认识有些模糊。“于是,我萌生了探访全球奥林匹克城市的想法,我想看看,奥林匹克运动到底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参与。”

在走过的城市中,令侯琨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冬奥会举办地萨拉热窝。他说:“我能够感受到,奥林匹克带给萨拉热窝复兴的力量,我也深感自己从事的奥林匹克工作十分有意义,是能为全世界带来福祉的工作。”

目前,侯琨已经是国际奥委会文化与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更是称赞他为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榜样。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2-24 1 1 甘肃日报 c300643.html 1 不同的人生经历 共同的奥运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