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2年01月14日
第11版:百花

聆听阳关

麻守仕

作为汉朝边防线上的一座关隘,阳关已经远去。而作为人们心灵中的期盼与憧憬,阳关却如一罐老酒,愈发醇厚,愈发浓香,一提起这个名字,就能让人沉思、沉醉。

源于王维的那首千古绝唱,自踏上阳关的那一刻起,就觉得自己对阳关的理解是很清晰的。于是,在这种心灵的激动和自豪中,我与阳关守望了近五年。再后来,带着对阳关的记忆离开了,但心灵深处对阳关的情结和仰望始终未变,有多少次我曾梦回古阳关,策马扬鞭,驰骋于商贾穿行的阳关大道。

我终于有缘再次来到古阳关。当我踩过那古铜色的青砖汉瓦,面对那一段段在黄沙围困中仍然执著坚守的残垣断壁,我才真切地聆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呢喃。正是这种心灵碰撞,彻底颠覆了我对阳关最初那肤浅而粗糙的认识。阳关作为曾经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已经是一个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它的兴衰,已不单纯是一城一池的远逝,而是阳关古文化的兴衰。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对阳关的仰望,就是对阳关文化的仰望。

阳关古道,大漠驼铃。边城关隘,掩于黄沙。在这里,古董滩永远是阳关的名片。这片酷似沙海冲击的平整地带,是否掩埋着偌大的阳关古城?千百年来,风沙过处的沙海,古董遍地,这又告诉我们怎样的一种真实?是边关战事的惨烈,还是古阳关曾经的开放、繁荣和富庶?

烽燧半墩,积薪裸露。狼烟已逝,沧海桑田。就是这墩烽燧倔强而执著,在肆虐风沙和漫长岁月的冲刷中一路走来,尽管千疮百孔,但它对边关战事和历史烟云反复的见证却保持得那么完整。这种让心灵震撼的感觉正是阳关古文化的灵魂和魅力。这种力量,让无数人对阳关和阳关文化的仰望,千百年来从未绝迹。

而阳关脚下崛起的新型特色农业,着实让阳关换了新颜。这里湖泊荡漾,碧草连天,溪水潺潺,鱼跃鸭游。走进这片绿海,但见小康民居院后是古木参天,院前清水流淌,院门对面则是葡萄田园,阡陌纵横。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不是边关的萧瑟,而是民生的和谐和安逸。

葡萄原本是阳关人的支柱产业,但阳关人将其转型为旅游农业。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农家园,清一色建在葡萄长廊内,坐在廊内,面对苍翠欲滴的葡萄,品一壶老酒,吃一顿农家饭,再听一段《阳关三叠》,阳关的民俗民风、民俗文化全部收于眼底,其间的惬意和惊喜,岂能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清楚!

如今,碧莹莹的葡萄园外围,那广袤无垠的湿地和戈壁荒漠是否是曾经商贾穿行的阳关大道,我的拙眼无法识个明白。值得庆幸的是,这里已是敦煌阳关保护区的核心区。湿地和内陆河流域是阳关人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根基,直接关系着阳关这块“大漠水乡”的存在。新的时代,新的理念。这里山水相依,沙水共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唐诗里的阳关已换了人间。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1-14 1 1 甘肃日报 c293935.html 1 聆听阳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