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以比较优势工业嵌入国内国际价值链,实现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供需对接,构建以甘肃比较优势工业为主导的国内—甘肃—中亚地区价值链。
当前,甘肃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化阶段,强工业是提升甘肃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和决定因素。把握“三新一高”导向,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新发展格局下甘肃实施强工业行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是我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具有比较优势的省份,中亚五国的产业发展与甘肃既广泛关联又存在梯度差。充分发挥甘肃工业的比较优势,实现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供需对接、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现阶段甘肃工业发展最有效的路径。
以比较优势工业嵌入国内国际价值链。能源和有色冶金工业是甘肃传统比较优势工业,其中,能源工业是甘肃区位熵最高的工业细分行业。省内能源资源种类齐全,禀赋优势明显,近年来生产总量稳步上升,尤其新能源产量持续增长,已成为甘肃产量最大的能源。甘肃是西北油气战略通道的必经之路,已建成西气东输、兰成渝、兰郑长等17条油气输送管道干线和祁韶直流特高压输电通道。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甘肃能源工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机遇,国内绿色能源市场空间将空前广阔。有色冶金工业是甘肃区位熵位列第二的工业细分行业,也是长期以来甘肃的重要支柱产业,省内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当前,国际能源、资源供应链重构,市场供给趋紧,甘肃能源、有色冶金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面临机遇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得益于承接中东部区际产业转移,甘肃建材、轻工工业的区位熵显著上升,利税收入、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也已经成长为甘肃一大比较优势工业。
实现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供需对接。中亚五国煤炭、油气、有色金属资源、能源富集,但经济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不高,产出效率低下,对石油钻机、碳素、化工机械、集成电路、轴承等机电产品以及中医药产品、制种、农副产品加工等需求旺盛,其产业结构和甘肃有较强的互补性和供需对接基础。甘肃比较优势工业资源能源密集,产业结构的重化工特征明显,对油气、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较大,又位于西部能源战略通道的必经之地,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在油气资源、有色冶金领域的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空间巨大。此外,虽然甘肃的医药、机械工业在国内价值链中尚不具有比较优势,但与中亚国家相比,存在显著产业梯度和技术优势,相关领域供需对接的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潜力和空间同样巨大。
构建以甘肃比较优势工业为主导的国内—甘肃—中亚地区价值链。要实现创新赋能。把握绿色能源需求剧增的巨大市场机遇,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提高产出的技术贡献率和生产力水平。积极吸引和承接中东部地区关联产业与产业链转移,消化吸收转移产业知识溢出,促进先进知识、技术、管理技能和生产力在甘肃生根发芽。要实现产业升级。以绿色发展理念改造传统比较优势产业,以创新驱动促进比较优势产业升级,推动新兴技术渗透、嵌入传统比较优势产业链,以补链、强链、延链、信息化、智能化助力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升级为战略新兴产业,带动以比较优势产业为核心的垂直产业链、以比较优势产业技术为基底的水平知识链相关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围绕创新链培育新兴产业链,打造基于比较优势工业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以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链嵌入全国价值链。要实现开放驱动。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通过贸易、产业合作、园区发展,供需对接、交互强化,积极融入并联通国内和中亚地区价值链,构建以甘肃比较优势工业为主导的、关联产业广泛且富有韧性的国内—甘肃—中亚地区价值链,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甘肃工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兰州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