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2年01月07日
第07版:理论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

强工业要充分发挥甘肃工业比较优势

李春梅

以比较优势工业嵌入国内国际价值链,实现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供需对接,构建以甘肃比较优势工业为主导的国内—甘肃—中亚地区价值链。

当前,甘肃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化阶段,强工业是提升甘肃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和决定因素。把握“三新一高”导向,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新发展格局下甘肃实施强工业行动、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甘肃是我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往来具有比较优势的省份,中亚五国的产业发展与甘肃既广泛关联又存在梯度差。充分发挥甘肃工业的比较优势,实现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供需对接、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现阶段甘肃工业发展最有效的路径。

以比较优势工业嵌入国内国际价值链。能源和有色冶金工业是甘肃传统比较优势工业,其中,能源工业是甘肃区位熵最高的工业细分行业。省内能源资源种类齐全,禀赋优势明显,近年来生产总量稳步上升,尤其新能源产量持续增长,已成为甘肃产量最大的能源。甘肃是西北油气战略通道的必经之路,已建成西气东输、兰成渝、兰郑长等17条油气输送管道干线和祁韶直流特高压输电通道。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甘肃能源工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机遇,国内绿色能源市场空间将空前广阔。有色冶金工业是甘肃区位熵位列第二的工业细分行业,也是长期以来甘肃的重要支柱产业,省内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当前,国际能源、资源供应链重构,市场供给趋紧,甘肃能源、有色冶金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工业,面临机遇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得益于承接中东部区际产业转移,甘肃建材、轻工工业的区位熵显著上升,利税收入、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也已经成长为甘肃一大比较优势工业。

实现与中亚国家经济发展供需对接。中亚五国煤炭、油气、有色金属资源、能源富集,但经济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不高,产出效率低下,对石油钻机、碳素、化工机械、集成电路、轴承等机电产品以及中医药产品、制种、农副产品加工等需求旺盛,其产业结构和甘肃有较强的互补性和供需对接基础。甘肃比较优势工业资源能源密集,产业结构的重化工特征明显,对油气、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较大,又位于西部能源战略通道的必经之地,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在油气资源、有色冶金领域的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空间巨大。此外,虽然甘肃的医药、机械工业在国内价值链中尚不具有比较优势,但与中亚国家相比,存在显著产业梯度和技术优势,相关领域供需对接的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潜力和空间同样巨大。

构建以甘肃比较优势工业为主导的国内—甘肃—中亚地区价值链。要实现创新赋能。把握绿色能源需求剧增的巨大市场机遇,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提高产出的技术贡献率和生产力水平。积极吸引和承接中东部地区关联产业与产业链转移,消化吸收转移产业知识溢出,促进先进知识、技术、管理技能和生产力在甘肃生根发芽。要实现产业升级。以绿色发展理念改造传统比较优势产业,以创新驱动促进比较优势产业升级,推动新兴技术渗透、嵌入传统比较优势产业链,以补链、强链、延链、信息化、智能化助力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升级为战略新兴产业,带动以比较优势产业为核心的垂直产业链、以比较优势产业技术为基底的水平知识链相关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围绕创新链培育新兴产业链,打造基于比较优势工业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以基于传统比较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链嵌入全国价值链。要实现开放驱动。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通过贸易、产业合作、园区发展,供需对接、交互强化,积极融入并联通国内和中亚地区价值链,构建以甘肃比较优势工业为主导的、关联产业广泛且富有韧性的国内—甘肃—中亚地区价值链,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甘肃工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兰州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1-07 【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甘肃高质量发展】 1 1 甘肃日报 c292409.html 1 强工业要充分发挥甘肃工业比较优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