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2年01月07日
第04版:综合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以工代赈激发搬迁群众致富增收内生动力

——古浪县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扶持纪实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2021年12月中旬,雪后的古浪,冷风袭人。然而,西靖镇康乐新村以工代赈项目日光温室供水工程建设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一座2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已经完工,新建的泵房矗立在池旁,钢制围栏如同一个个士兵守护着即将投运的蓄水池。

“我们是从古浪南部山区易地搬迁到康乐新村的村民,在家门口务工一天下来能轻松挣到120元。”65岁的马兆山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忙着平整蓄水池旁的道路,积极安装日光温室水泵和管道,“2022年开春,这座蓄水池就开始为周围175座新建日光温室提供灌溉用水,别看这里是沙漠边缘,但有了水啥都能种好。”

马兆山以前生活在乌鞘岭北山脚下的古浪县黑松驿镇,在那里,村民们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坑洼路,一年辛苦到头只能勉强养家糊口。从2012年起,古浪县开始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建成康乐新村等12个移民新村和1个生态移民小城镇,共搬迁安置南部高海拔山区11个乡镇73个贫困村民众6.24万人。

2017年,马兆山一家从80公里外的山区搬迁到了康乐新村,住进了崭新敞亮的砖瓦新房,过上了过去想也不敢想的好日子,“党和政府还千方百计地解决我们的就业问题,确保我们搬得出、能致富,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增收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在易地搬迁群众眼中,以工代赈项目是一项既能增收,又能推动产业发展的惠民工程。

近年来,古浪县根据新时期以工代赈工作的特点,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扶持,着力打造古浪县八步沙区域防沙治沙以工代赈示范基地,不断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和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全面扶持搬迁群众就业,积极创造就业岗位,不断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古浪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党玉忠介绍,在以工代赈示范项目中,合理设置务工岗位1000多个,紧紧围绕“以工代赈设岗位,搬迁群众能就业、后续扶持增活力”的目标,将以工代赈和搬迁群众就业有效结合,帮助搬迁群众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持续激发搬迁群众依靠劳动致富的内生动力。

米兴学熟练掌握管道安装技术,从2021年6月开始,他就在西靖镇感恩新村以工代赈项目高效节水灌溉提升改造工程工地上干活,“一天下来能挣300元,我在这个工程上已经挣了3万多元,最让我安心的是,工钱发放得很及时,现在我不用出远门就能轻松挣钱,而且还把家照顾了。”米兴学说,现在改造工程已经建成,2022年开春后这座10万立方米的蓄水池就可以灌溉周边农田。

以工代赈政策的本质和初衷,就是吸纳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切实增加劳务收入。记者了解到,古浪县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讲求实效的原则,努力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赈济作用。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际,争取落实中央预算内以工代赈示范资金1188万元实施古浪县2021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切实发挥以工代赈“赈”的作用,不断促进搬迁群众增收。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在确保劳务报酬发放金额不低于该项目中央投资15%的基础上,尽可能进一步提高占比”的要求,将劳务报酬占中央投资比例提高到100%,搬迁群众人均务工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我们切实把搬迁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和劳务报酬发放作为推进以工代赈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项目全流程管理水平,切实保障工程规范运行、劳务报酬及时发放。”党玉忠介绍,在项目申报前,古浪县发展和改革局与行业部门、安置点所在乡镇和村委会建立了劳务信息沟通机制,对有意愿参与工程建设的搬迁群众进行登记造册,安排返贫风险高的搬迁群众200多人参与务工。同时,全面推行公告、公示制度,将劳务报酬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搬迁群众账户,确保搬迁群众劳务报酬规范、及时支付。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2-01-07 ——古浪县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扶持纪实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 1 甘肃日报 c292391.html 1 以工代赈激发搬迁群众致富增收内生动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