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12月30日
第03版:要闻

【新华时评】

多管齐下拓宽制造业用工渠道

新华社记者 叶昊鸣 姜琳

制造业是大国经济的“压舱石”,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容量至关重要。但近年来,制造业频频遭遇“招工难”,工人短缺成为不少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软肋。

我国拥有超过14亿人口,“蓝领”稀缺却成为发展的掣肘,原因何在?一方面传统行业中劳动者向新经济市场转移就业进程相对缓慢,供给难以满足企业等需求方在技能水平等方面的“硬性”要求,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等人数不多,新型与高端制造业企业用工缺口较大;另一方面,新业态经济发展改变了不少劳动者的就业观念,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兴职业成为“香饽饽”,而目前制造业一些岗位从工资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来说,吸引力相对不高。

解决企业“招工难”、供需矛盾突出问题,需要多方面多管齐下共同努力。

从企业方面来说,要让产业工人“留得住”。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企业转变思路,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管理和研发体系,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工人工资收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了解新一代产业工人的心理需求,并作出相应改进,如改善工厂工作条件,提倡岗位技能培训教育,满足产业工人合理诉求,拓宽晋升渠道等。

从教育方面来说,要让职业教育路子“走得宽”。要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当前产业发展需要建立一批职业技术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为相关行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要加强职业技术院校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合作,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产学教融合发展;要加强对职业技术院校的考核,将其与教师水平、学生培养挂钩,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同时引导年轻人积极投身社会建设,让他们走入院校能够学有所获,走向社会能够学有所用。

从思想观念来说,需要加深对产业工人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技能高超的产业工人,航母、卫星、飞机、火箭也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各方要营造尊重产业工人的社会氛围,提高产业工人待遇和地位——强大的工业是国家的脊梁,产业工人是工业强大的中坚力量。

从政策层面来说,要让相关保障措施“靠得住”。要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如加强面向产业工人的就业信息推送和提供全方位的就业咨询服务,打破“信息壁垒”;对改善产业工人工作和居住环境、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适当资金支持等。(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2-30 【新华时评】 1 1 甘肃日报 c291255.html 1 多管齐下拓宽制造业用工渠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