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12月22日
第12版:生活

【陇上烟火城】

惬意之城——西峰

雪落董志原

航拍西峰市区

冬日的东湖公园

搅团

饸饹面

文/李安平

西峰,自古便以物产丰富、土地肥沃而著称,曾以“陇东粮仓”而闻名遐迩。

西峰位于东经107度,北纬35度,地处董志原腹地,南北长47.7公里,东西宽34.8公里,就像庆阳大地上一把打开的扇子。

1 曾经的小镇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西峰迎来了她酝酿已久的华丽转身,从一个小镇,蜕变成了一个市。

西峰最繁华的小什字竖起了铜质的黄河象城雕,沉淀了200万年的生命记忆形象——黄河象,经过雕塑艺术家极富想象力的艺术展现,绽放在了城市最繁华最中心的位置。城雕后面就是具有地标意义的西峰百货大楼,五层楼的百货大楼远远望去像一本打开的书,设计者独具匠心的神来之笔是为人称道的,他把东侧的楼梯隐藏在圆筒状翻卷的书脊里,使商业元素和文化元素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百货大楼的西面是年轻人激情释放的电影院,夜晚的百货大楼前摆满了炒米粉、炒凉粉、灰豆汤、凉皮、豆腐脑的小吃摊子,看完电影或者准备看电影的情侣、伙伴就相约坐在马扎子上,津津有味地吃上一通,顿觉神清气爽。电影院门前,则是瓜子、麻子、汽水、冰棍摊子,还有兜售麻纱裤子、花裙子、领带的小商贩,嘴里反复吆喝着自编的方言广告词,那场景别有一番烟火气息。

小什字南面是第一招待所、剧院、邮局,周围就是报刊亭、集邮门市。向北走过半里地,就是大什字,东面是新华书店,西面是古色古香的文化大厦。如果说,小什字是西峰的商业中心,大什字就是文化中心。每逢周末,有的市民去新华书店里看书,有的去文化大厦一楼的阅览室里看报纸、读杂志。很多年轻人不怕累,三五个同学从城郊东面的八里庙,说说笑笑逛西峰,一天下来,走几十里路,仍然觉得意犹未尽。

向东不远处就是小城当时唯一的公园——东湖公园,一张门票,可以划船、看动物、打气枪、乘凉,还能照相。其间绿树成荫、湖波荡漾、廊桥斗折、山环绕,是很不错的去处。

我们读书的八十年代,西峰还是一个小镇,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西峰的城区建设放大了许多倍,已经由一个小镇、小城市,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兴能源城市,人口也由当初的几万变成了五十万,GDP雄踞甘肃前列。

2 白鹭来栖

西峰有五个湖,南湖、北湖、西湖、东湖、东郊湖,这些水系有效地缓解了黄土高原固有的干燥。湿地公园是庆阳最大的公园,水域面积和地域面积达3000亩,将原来的南湖公园、彩虹桥融入其中,廊桥亭树相互映衬,蔚为壮观。

去年12月底,一位老师来西峰讲学,我陪先生到湿地海绵公园转悠,刚刚步入人行道,发现远处湖水中央有七八只白鹭在栖息,朝阳斜射到湖面上,水波潋滟,像细碎的金斑,白鹭安详地洗涤着羽毛,有一只白鹭单腿直立着,恰似依着一根笔直纤细的铁丝,半张着翅膀,欲飞不飞的样子,剩下的几只白鹭在戏水,迷人极了。

这些年西峰的生态好了,从10月份开始就有候鸟来栖息了,冬季来到湿地公园水域的候鸟有鸳鸯、白眼潜鸭、白骨顶鸡、绿头鸭、澳洲潜鸭、燕鸥、乌鸫、麻鸭、斑嘴鸭、白鹭、苍鹭、池鹭等,还有很多稀有鸟类。

其实,湿地公园最美的时候在夜晚,夜幕下彩虹桥的霓虹灯扑朔迷离,公园的宽阔地带摆列着一排排的烧烤摊,成群的年轻人扎堆喝着啤酒、吃着烧烤。喜欢锻炼的中老年人在节奏明快的音乐声中扭动着身体,格外地欢快。

当湿地公园从我们的视线渐渐远去时,空旷的董志原上空响起了穿透力极强的鹤鸣声,不由得让人想起《诗经·鹤鸣》里那些唯美的句子,“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3 美味劲道的饸饹面

西峰最本土的小吃是饸饹面,饸饹面的做法并不复杂,可以现做现吃,不管来多少人,保管吃好吃饱。老百姓婚丧嫁娶,饸饹面是待客的第一道吃食,通常的要求是面要劲道,汤要汪,小菜要新鲜,盐醋辣子要地道,不要看这么简单的一碗饸饹面,讲究可多着呢。

饸饹面一半的技术在面上,一半的技术在汤上。汤好不好主要在油料、洋芋(萝卜)、豆腐、鸡蛋、木耳、黄花菜、葱花、香菜这些材料的质地上,煎汤的火候也不容忽视。这些东西准备好了,剩下的就是机械操作了,压面床子是机械的,只需架在锅沿上,用力缓缓压下去,一床子匀称、劲道的饸饹面就潜入沸腾的开水锅内,等煎上三煎,用笊篱打捞出来就可以浇上汤吃了。

有大事的时候,人们一般都支起汤锅,打开和面机,启动电床子,只听电动机一阵嗡嗡响,一锅面就在锅里沸腾了。吃的人多,和面的师傅拆开一袋子面粉就往和面机里倒。现在,农村也好,城里也好,都兴起了饸饹面专业流动餐厅。商家带上碗碟、餐桌、材料、设备、厨师和服务员,主家只需按照一袋面1000元的价格支付费用就行了。猛一听,价格挺高,其实也划算,不但省去了麻烦,也比饭店里吃得舒服和方便。

城区的饸饹面馆一般都在巷道里、小区附近的门面上,上下班前后,吃一碗饸饹面,浑身透着舒坦。饭馆里的吃法稍微讲究一些,有半干半汤,有纯汤,有干拌,味道当然无可挑剔,但是汤里蔬菜的种类比家里要简单一些,油料的品质上也打了折扣,不过,安全、卫生上大可放心。有的店家心细,配上泡菜、手工面、萝卜丝,顾客的选择余地就多一些。

西峰的臊子面也很有地方特色,因其太辣,吃在嘴里不断发出嘘嘘哨声,故又称“哨子面”。西峰臊子面制作独特,吃法有趣,堪称一绝。正如一首民歌唱到“十八省里(那个)转一遍,好不过咱们西峰的臊子面”。西峰臊子面做工精细,制作分揉面、擀面、做汤、煮面几个工序:“抻的面银团团,擀的面纸一般,剁的面千条线,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筷子上打秋千,盛到碗里赛牡丹。”做成的臊子面条长如线,细如丝,长而柔韧,细而不断,喷香美味,别具风味。

除过饸饹面,西峰下庄清汤羊肉、卟啦、搅团、洋芋筋筋、面筋、凉皮也都是不可错过的美食。

4 浓郁的先秦方言

西峰方言属于先秦方言,和关中话十分接近,许多方言土语至今还保留着古汉语的发音,细细品味,古雅而意蕴悠长。

西峰人把吃叫咥,也叫馕,咥饭了,咥毕了,咥美了,馕快些。

姑姑叫娘娘,姨叫姨娘。父亲叫达,大伯叫大爹。

咱们叫阿们,他们叫年们,我们叫额们。西峰人说额们最有意思,额们娃,额们老汉,额们老婆,额们公公,额们婆婆。尤其是老汉和老婆,这种单数人称,西峰人偏偏说成双数人称,细想则令人忍俊不禁。

西峰人的方言中处处流露着豪爽气,比如,打人这个词,西峰话就有许多说法,擤、做、肘,喝酒高兴了,也叫擤酒。

西峰方言中古汉语气息浓郁的词语很多,值得仔细玩味。比如,亘古(原来)、年时(去年)、夜来(昨天)、甚(很)、颇烦(烦恼)、僚(漂亮)、噎(喉塞)、赍发(出嫁)、焦拮(拮据)、酽(浓)、嶨(碍事)、斫(劈)、爨(香)、绾(卷)、蔫(低落不振)、晌午(正午)、呺(单薄)、窥谋(估计)、爽信(失信)等,几乎全是《诗经》和先秦古汉语典籍中的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方言土语有着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西峰人的方言沉淀是非常复杂的,既有仰韶文化晚期黄帝部落的遗音,又有先周文化的古语,更有雅化了的先秦方言土语。还有些方言,能读出来,写不出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些方言土语,在一代又一代的西峰人口口相传着,融进了他们的生活,沉淀在他们的血液中。

5 神奇的董志原

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原边。

1.2亿年前,印度版块和青藏高原版块碰撞,形成庆阳湖,200万年前,地质裂变挤压隆起和黄土堆积而形成了董志原。董志原是西周“大原”的一部分,唐代,易名“彭原”,清代,左宗棠平乱设董志县,遂更名为董志原。董志原是世界上黄土层最深厚的地方,土层最厚处达200多米。

董志原不仅是现代人的宜居地,也是史前人类的繁衍地。闻名全国的“南佐遗址”离城区只有6公里,距今却有5000年的历史,属于仰韶文化,遗址总面积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7米不等。发掘出的大型夯筑祭祀性殿堂建筑室内面积达630平方米,现存九处大型夯土台基,结构十分宏伟,是泾渭地区又一高等级中心遗址。

董志原上的风光一半在原上,一半在沟里。“南佐遗址”周围有风景优美的南佐沟,沿着崎岖的石子路可直达沟底,一览风貌迥异的黄土风光。每年盛夏,与朋友相约,抵达南佐沟底,可以看见清澈的溪水,成片摇曳多姿的荷花,躺在九女绾花台上,一阵凉风吹过,荷叶拂动,含苞待放的荷花紧紧地握成一个个粉红色的拳头,暗香浮动,煞是好看。往沟稍里走,有茂密的芦苇荡,芦苇疯长着,密不透风,芦苇上挂着褐色的呈圆柱状的果实,我们都唤其为“毛蜡蜡”,拿在手里像一串糖葫芦一样,可惜是只能看,不能吃。

在遗址上散步,随时可见几千年前的陶片就在脚下,南佐被掩藏了几千年的神秘面纱也即将徐徐揭开。

6 回味无穷的特产

西峰处在董志原的腹地,是肥沃的黑卢土和黄绵土土壤,全年降雨量400—600毫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昼夜温差大。适合小麦、玉米、谷物、豆类、瓜果生长,更是苹果的最适宜生长区。

西峰小米的主产区在什社乡,相传什社小米为明嘉靖年间贡品,营养丰富,口感纯正,是滋补的佳品。什社小米熬的小米粥油脂层厚,但油而不腻,入口甘香。如果年轻媳妇坐月子,家里人是一定要跑到什社乡,托可靠的亲戚朋友,买正宗的什社小米,为媳妇熬小米粥。手术后的病人,也需要小米粥的滋补,方能早日康复。

西峰的黄花菜又叫金针菜、忘忧草,西峰的老百姓总会在庄前屋后的闲散地种一行行黄花菜,等到黄花菜还没有开花的时候,及时采摘下来,放到蒸馍馍的锅里一蒸,然后在太阳下晒干,就可以食用了。成品的黄花菜是晒干的,一束一束用红丝线扎起来,称斤卖。黄花菜被活跃在乡间集市上的小贩收购起来,销往全国各地。心急的城里人,喜欢吃新鲜的黄花菜,他们把黄花菜放到开水锅里略微一煮,沥干水分,切成细丝,浇上凉菜汁子,就是一道时令菜。黄花菜据说可以解郁,所以又叫忘忧草,是治疗抑郁症的一味中药。

还有一样水果现在已经不多见了,当地人叫模糊梨,学名为海棠,果实像手指头那么大。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们在西峰上学的时候,一到秋天就有群众在学校门口叫卖“模糊梨,又香又甜的模糊梨”,五毛钱一小碗,学生嘴馋,只要听到叫卖声,同学们就纷纷挤到校门口。模糊梨一个人吃没意思,三五个同学坐在一起,围着盛满模糊梨的洋瓷碗,坐在宿舍的架子床沿上,边吃边聊,那股酸乳乳甜丝丝的味道回荡在嘴边,品味间,竟也如同回到了儿时。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2-22 【陇上烟火城】 1 1 甘肃日报 c289839.html 1 惬意之城——西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