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
2021年12月09日
第09版:视点

中国助力全球弥合“免疫鸿沟”

12月6日,在英国伦敦,人们在新冠疫苗接种车旁排队等待。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后,仅两周不到就在多国蔓延开来。新华社发

新华社记者 郭爽

虽然不少国家已在第一时间升级防控措施、紧急实施旅行禁令,但仍未能把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拒之门外”。该毒株的出现再次为世界敲响警钟:疫苗分配不平等现象持续时间越长,病毒出现更多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

帮助那些难以获得疫苗的国家尽快获得疫苗,让更多人尽早接种疫苗,将是全球在2022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哈切特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在这方面,国际社会“感谢中国为推动新冠疫苗公平可及作出的巨大贡献”。

奥密克戎加速传播——“没有人绝对安全”

11月24日,南非首次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发现奥密克戎毒株。11月26日,世卫组织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

多国随后收紧入境和防疫政策,但奥密克戎毒株依然蔓延至其他国家。比利时是最早报告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的欧洲国家。英国在11月26日已暂停来自多个非洲国家的航班,但次日就发现两例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截至12月6日,该国官方报告的累计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已达336例。

不到两周时间,奥密克戎毒株迅速蔓延至多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近日表示,奥密克戎毒株的“踪迹”已遍及该组织划分的全球6个区域,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现该毒株感染病例。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区域主任葛西健提醒,奥密克戎毒株实际传播范围可能超出已报告病例的地区。

英国东英吉利大学医学教授保罗·亨特6日指出,几周内,奥密克戎毒株很可能将“战胜”德尔塔毒株,成为全球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毒株。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塞思·伯克利日前在发给新华社记者的书面声明中强调,在所有人安全之前,没有人绝对安全。

疫苗鸿沟引发全球威胁——“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西方国家正在销毁过剩的(新冠)疫苗,而最贫穷的国家却一剂难求。”世卫组织全球卫生筹资大使、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近日发表文章指出,“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文章指出,当富裕国家囤积疫苗时,出现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也就不足为奇了。迄今七国集团有5亿剂未使用的疫苗可供使用,到今年12月这个数字将增至6亿。

文章说,西方各国9月承诺在今年年底前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为92个最贫穷国家40%的成年人口提供疫苗。截至11月25日,美国只交付了其承诺的25%的疫苗。根据英国艾尔菲尼蒂数据分析公司的数据,欧盟只提供了其承诺的19%,英国只有11%,加拿大5%,澳大利亚18%,瑞士12%。

布朗在文中指出,目前低收入国家中只有3%的人完全接种疫苗,而在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这一数字都已超过了60%。另据世卫组织预计,世界上仍有80多个国家在今年年底前无法实现40%成年人接种疫苗的目标,其中许多是非洲国家。

“我现在非常愤怒,如果他们(富裕国家)不尽快推动实现疫苗公平,我们将看到变异病毒涌现,我们不知道是否能够控制。”非洲疫苗交付联盟联合主席阿拉基贾说。

巨大的“免疫鸿沟”显而易见。近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特别会议上,多名专家强调,疫苗分配不平等现象持续时间越长,病毒传播范围就越大,出现更多变异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只有当我们能够保护世界上所有人口,而不是只保护富人时,我们才能避免新变异出现。”伯克利说。

助力解决全球挑战——“我们感谢中国贡献”

“通过快速开发多种疫苗,并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这些疫苗,中国已经为全球努力(实现疫苗公平可及)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非常感谢中国作出的贡献。”哈切特说。

由世卫组织、流行病防范创新联盟、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共同领导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旨在确保所有参与的国家和经济体都能公平获得新冠疫苗。据哈切特介绍,目前该计划向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分发的疫苗已经超过5亿剂,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前,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中方宣布将再向非洲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剂为无偿援助,4亿剂以中方企业与有关非洲国家联合生产等方式提供。对此,哈切特说,这将对全球疫苗公平分配的努力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实在是个好消息”。

哈切特说,国际社会普遍期待,与中国政府、中国科学家加强合作,将疫苗公平分配、加速疫苗研发的目标变为现实。

(参与记者 荆晶 刘曲 李学军 王湘江 潘革平 陈浩 王小鹏 邢建桥 付一鸣 温新年 滕军伟 吕天然 新华社伦敦12月6日电)

版权声明

《甘肃日报》(数字报)的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每日甘肃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甘肃日报》(数字报)所登载、发布的原创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021-12-09 1 1 甘肃日报 c287466.html 1 中国助力全球弥合“免疫鸿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