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崔亚明
丰禾村是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的一个行政村,前不久,这个大山环抱的村庄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的离退休干部、教授,他们既是被丰禾村脱贫攻坚的成果吸引而来,也是为助力丰禾村乡村振兴把脉问诊而来。
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是丰禾村的省级帮扶单位。无论是脱贫攻坚阶段,还是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学校始终发挥自身优势,为丰禾村谋划出一条“强党建、促发展”的路子。
加强党建 构建发展新格局
2017年,凤翔镇党委在着力配强丰禾村两委班子的基础上,根据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谋划的“强党建、促发展”路子,着力强化村两委班子的引领作用。
“以前村里有了大小纠纷,村民动不动就到镇上、县里反映问题。”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党委书记袁河说,现在村两委班子积极作为,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大事不出村。
村两委班子建强了,如何实现由强党建转化为促发展,乡亲们盯着村两委班子看。
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再次支招: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创办合作社、推动产业发展、助推精准脱贫中的作用和优势。
路线图清晰了,丰禾村按照“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一手抓牢党组织作用发挥、一手抓实特优产业培育,有效促进了党组织堡垒、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火车头”与党员先锋、致富能人等“领头雁”之间的精准匹配和优化组合,形成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与强大合力。
丰禾村党支部原书记杨存生说,通过建立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紧密联合体,丰禾村走出了一条“能人进班子,带动支部增强活力;党支部引领建强合作社、带动基础产业发展壮大;合作社建基地壮大产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贫困户优先进园区、产业带动群众入社致富”的发展路子,构建了“四进四带”党建发展新格局,逐步探索走出党建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实践证明,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为我们谋划的这条路子是管用的。”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党委书记袁河说。
能人进班子 带动支部增活力
如何让村两委班子始终保持活力,带领乡亲们投身乡村振兴?定西市安定区一直在探索。
“让有想法、能干事、爱干事的能人进到村两委班子”,各方的意见达成一致。
对丰禾村而言,缺的就是能人。“本村没有能人,我们想方设法从外面引进‘金凤凰’”, 丰禾村新一届村支部班子换思路求发展。
“我们请来安定区西川园区的定西永瑞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永平、技术能手赵永伟,到村里‘安营扎寨’。” 丰禾村党支部副书记赵新武介绍说。
赵永平、赵永伟来到村里,不仅带来了马铃薯种植技术,还带来了整个马铃薯种薯培育研发团队。
丰禾村两委班子决定适时推动大社带小社,强社联弱社建设。
引来“金凤凰”,生下一窝“金蛋蛋”。通过帮扶、带动,村子的农机合作社“活”了,经营范围扩展到了周边村子,今年耕种的土地比去年多了2000多亩。
随后,通过合法程序将赵永平等几个致富能人吸纳为村委委员,进入村两委班子,强化了产业链上优秀人才带动作用,将农村党支部转型升级为产业党支部,提升了村级班子带富能力。
同时,丰禾村两委班子鼓励、培养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等能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这个过程中,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的老师们深入田间地头为我们讲政策、上党课,让我们始终能够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建设队伍。”杨存生说。
通过一番努力,丰禾村两委班子先后将产业链上3名讲政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基层能人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1名致富能手光荣入党,进一步壮大了新型经营主体党员队伍。
“这样不但进一步配强了村两委班子,也激发了基层能人的创业热情。”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刘进军说,基层能人进班子带来的利好非常显著,村两委班子的活力增强了, 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不断提高,有效调动了乡亲们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的内生动力。
党支部引领 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结合脱贫攻坚实践,推动乡村振兴依然要牢牢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为丰禾村开出了发展新“药方”。
根据丰禾村地域特点和发展实际,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和村两委班子共同谋划了丰禾村集中精力发展“马铃薯、玉米、杂粮”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
“这个‘药方’对路子。”杨存生说,推动乡村振兴,产业提升改造是关键,而抓住这个关键的核心还是党建引领。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通过支部引领产业发展。
新型经营主体经营需要能人,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的指导下,丰禾村积极探索村党支部书记和两委委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合作社核心管理层或担任负责人,参与运行、决策,促合作社规范运行。在产业链上亮身份、挑重担、破难题,率先发展致富产业,提升致富带富能力。
成绩是显著的——
村两委成员带动5名农户筹资10万元组建了定西丰禾农机具农民专业合作社;
利用省委党校20万元帮扶资金的撬动,通过与甘肃农业大学及定西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成原原种种植网棚26座、马铃薯储藏窖3座、恒温库2座,打造起了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
建成占地570平方米的马铃薯组培室1处,同时计划年内建成马铃薯日光温室5座和原原种种植网棚50座,建成马铃薯产业园区;
由4名党员和12名专业技术人员同5名合作社成员建立帮带关系,通过传授各种实用技术增强农户的致富能力和发展信心,不断强化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综合服务作用;
村党支部与合作社协商建成具有丰禾特色的农产品及小杂粮加工车间1处,并注册了“丰禾牌”特色农产品商标。
强强联合,互促互进。村里产业发展闯出了新天地。丰禾村逐步形成了以脱毒马铃薯繁育、种植、深加工为主的马铃薯特色产业链,实现了由一颗马铃薯向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园的蜕变。
聚焦美丽乡村建设 推动农旅产业发展
在进入丰禾村的道路两边,种满了鲜花。“这是我们精心打造的‘花海长廊’。”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驻丰禾村帮扶队队员魏向君说,富口袋更要富脑袋。紧挨着“花海长廊”的是“党建文化长廊”,各类宣传标语、发展理念在这里集中展示。
瞄准美丽乡村建设,丰禾村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思路:“经济生态双发展、文旅融合共推进”。
在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和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丰禾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鼓足干劲,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美丽乡村。
要“美”就要先灭“荒”。丰禾村两委班子决定在全村开展“灭三荒”行动,集中力量绿化荒山、复垦荒地、平填荒屋。
“杂草少了、鲜花多了;破旧的屋子少了、整洁的院落多了……村容村貌大变样了。” 常淑琴担任丰禾村六社社长20多年了,她亲眼见证了村庄的发展变化。
“以前要么是想干不知道咋干,要么是想干聚拢不起人来干。”常淑琴说,现在,通过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无论是村干部还是普通村民,思想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村上刚提出“灭三荒”的想法,不少村民就主动出谋划策,积极参与。
“现在每次组织生活,不仅来的党员多,不少村民也积极参加,学习讨论的气氛热烈,大家围绕产业发展想办法、出点子,解决了很多生产上的难题和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杨存生深有感触地说。
“‘灭三荒’仅仅是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前奏。”赵新武说。
丰禾村聚焦建设美丽乡村,开展了党建文化长廊、产业长廊、采摘观光长廊、花海长廊“四个长廊”建设,农村采摘观光示范园、农业种植体验示范园、儿童游乐示范园、特种养殖观赏示范园“四园建设”,在提升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以乡村生态旅游田园综合体为基础、以“丰禾一日游”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目前,集蔬菜采摘区、草莓采摘区、原原种观赏区、农业种植体验示范园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已吸引大批游客观光体验。
以党建为牵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先要调动党员队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为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奋斗;强化党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制度是保障,治理是关键,善治是目标……”今年10月11日,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离退休干部、教授在与凤翔镇、丰禾村领导干部座谈时,针对丰禾村的发展各抒己见。
经过座谈,大家意见也得到了统一:丰禾村要继续通过强化“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将党员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和大规模经营、具有较高的集约化程度与市场竞争力的农业经营组织通过“党建+”的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但能实现基层党建方式、乡村治理和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集约创新、协同推进,而且能使党组织通过合作社实现政治功能与经济发展、市场功能与服务功能的有效结合和作用发挥,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定西市安定区委书记蔺红军说,脱贫攻坚阶段,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持续投入帮扶资金,实施产业培育、就业支持、教育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项目,为安定区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省委党校一如既往发挥智力富集优势,支持安定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
谈起今后的发展,赵新武信心满满: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经济的持续造血功能,通过深挖当地特色文化,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旅游等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发挥产业规模优势,全力集聚人气,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强化党建引领,结合自身实际,以党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为牵引,建立一套切实管用的制度体系,为丰禾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治理保驾护航。”对于丰禾村未来的发展,刘进军同样信心十足。
短评
党建引领促振兴
崔亚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蓝图,开启了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征程。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重点在党建引领。要让党支部唱主角,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要紧紧抓住基层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让党员真正担负起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者、贯彻者、领导者、动员者、推动者的责任。
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发挥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作用,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在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丰禾村开展帮扶工作,他们指导丰禾村建强党组织、发展党员,帮助村里兴产业、抓治理、优服务,选派精干力量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配强帮扶工作队员。
通过一系列务实管用帮扶措施,丰禾村党支部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不断提升,党组织服务功能更加强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办法越来越多,途径越来越广。
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定点帮扶的生动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为引领,建强基层党组织,激发党员活力,推进乡村振兴才能蹄疾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