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理念、国家战略、历史性变化以及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等情况。
自2011年起,中国每年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最新版年度报告(即上述白皮书)显示,中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国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碳排放强度削减幅度,不断强化自主贡献目标,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还积极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政策与行动进一步展现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决心,彰显推进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担当,为即将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注入更多信心和动力。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理念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章新胜认为,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正确处理了人与自然、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超越了单一的环保范畴,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
中国不断强化自主贡献目标展示了推动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决心。2015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的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确定,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于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2020年9月,中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中国又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中国确定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中国要用30年左右的时间由碳达峰实现碳中和,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强度降幅。日本公益财团法人“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关”北京事务所所长小柳秀明表示,与欧美日相比,中国提出的自主贡献目标最为艰难。
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中国迎难而上,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加快形成目标明确、分工合理、措施有力、衔接有序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格局,全面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的历史性变化为全球气候治理积累宝贵经验。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取得显著成效,非化石能源快速发展,能耗强度显著降低,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速转化。印度尼西亚智库亚洲创新研究中心主席班邦·苏尔约诺认为,中国近年来在推动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等领域取得很大成就,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
中国坚持多边主义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强大动力。应对气候变化刻不容缓,需要全球广泛参与、共同行动。中国一贯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推动达成和加快落实《巴黎协定》,以中国理念和实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逐步站到了全球气候治理舞台的中央。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援助发展中国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COP26开幕在即,这场在《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之后召开的首次缔约方大会能否完成《巴黎协定》第六条实施细则的核心遗留问题谈判备受关注。面对复杂形势和诸多挑战,国际社会应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